豆科树种根部解剖结构和化学物质与结瘤的关系
【摘要】:自1886年德国学者Hermann Hellriegel首次发现大豆的根瘤具有固氮功能,1888年荷兰人首次分离获得根瘤菌的纯培养以来,有关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的研究日益增多,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多年来,人们在固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均有了许多重要进展。但对非结瘤豆科树种不能结瘤固氮原因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根系的外部形态、根部解剖结构以及根内所存在的抑菌化学物质等方面对非结瘤豆科树种不能结瘤固氮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2个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3属,蝶形花亚科2属,苏木亚科3属),用水培和盆栽的方法观察根的外部形态与结瘤的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含羞草亚科和蝶形花亚科中的树种结瘤,而苏木亚科中的树种都不结瘤。结瘤与非结瘤豆科树种的根系外形存在明显差异。非结瘤豆科树种的根系外形都是坚实如铁丝,呈深褐色至黑色;而结瘤豆科树种的根系外形较软,颜色较浅呈乳白色至土黄色。结瘤豆科树种的根瘤大小、形状、颜色有所不同,但部位相同都以侧根结瘤为主。根系的发达程度与是否结瘤没有相关性。
2.根毛的多少与豆科植物是否结瘤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非结瘤豆科树种的侧根都没有根毛,主根都具有比较浓密的根毛;接菌苗与对照苗无区别,根毛都没有弯曲形变。结瘤豆科树种的根毛接菌前后形变比较明显,特别是侧根根毛,接菌后根毛弯曲形变;有的树种对照苗的侧根没有根毛,接菌后侧根基部具较多弯曲形变的根毛(例如合欢)。说明根瘤菌对有些结瘤豆科树种的根毛具有诱导作用。
3.以1cm左右的侧根(对照苗)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非结瘤豆科树种与结瘤豆科树种在根的表皮部分存在明显差异。非结瘤豆科树种的表皮细胞坚硬,切片完整;结瘤豆科树种的表皮细胞柔软,容易收缩破损。非结瘤豆科树种的表皮细胞外切向壁都呈现黑色,结瘤豆科树种表皮细胞外切向壁无色。非结瘤豆科树种的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厚度平均4.8微米,结瘤豆科树种平均1.1微米。
4.选取饱满有活力的结瘤与非结瘤的豆科树种的种子在试验田中播种,5个月后取根并提取根内的单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宁含量。结果表明,非结瘤豆科树种的根含有单宁,结瘤豆科树种的根不含有单宁,说明根内是否含有单宁是豆科植物能否结瘤的原因之一。
5.在各豆科植物的培养液中加入根瘤菌,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菌在培养液中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结瘤豆科树种和非结瘤豆科树种的培养液中,根瘤菌的增殖没有明显差别。用不同浓度的单宁在平板上测定对根瘤菌的抑制作用,显示即使高达8%的单宁,在平板上也没有抑菌圈出现,说明单宁虽然对其他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根瘤菌没有明显的效果。
|
|
|
|
1 |
韩嘉义;蔬菜根肿、根结与根瘤[J];农家参谋;2005年09期 |
2 |
江业根,康丽华,马海宾;根瘤菌、菌根菌对厚荚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J];广东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
3 |
一丁;法国发现两种可治理土地污染的细菌[J];新农业;2001年12期 |
4 |
许杰;怎样种好蚕豆[J];湖南农业;1996年10期 |
5 |
黄新;王亚琴;刘建新;俞照正;鲍明道;陈维虎;石吉天;孙红霞;;接种根瘤菌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结瘤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5年06期 |
6 |
刘德隆;红花草根瘤菌拌种效果[J];土壤通报;1965年04期 |
7 |
葛诚;MIRCEN计划及其在生物固氮应用方面的作用[J];世界农业;1985年08期 |
8 |
D.R.Morris;赵静安;;根瘤菌株系对大豆叶片~(15)N转移的影响[J];核农学通报;1985年02期 |
9 |
谢应先,陈婉华,徐晶,陈廷伟;根瘤菌与小麦共生结瘤的固氮酶活性及其固氮作用初报[J];土壤肥料;1991年01期 |
10 |
李慧荃,吴观以,汪洪钢;VA菌根对四种国产磷矿粉的利用研究[J];土壤肥料;1991年04期 |
11 |
王素英;;稀土元素使大豆增产效应初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2 |
张志芳,张榕;毛苕子根瘤菌选育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1994年05期 |
13 |
崔明学,张成刚,靳素英,张晓东,李明祺,李宁,蔺继尚;xylE基因用于监测根瘤菌在土壤中存活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年03期 |
14 |
曹有龙,高晓原,罗青,戴治稼,贾勇炯,陈放,陈晓斌;人工诱导根瘤菌(ORS-571)与高粱结瘤共生固氮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5 |
范富;张庆国;张永亮;陆景伟;邰继承;何凤艳;;施肥对紫花苜蓿根瘤的影响[J];农业网络信息;2006年07期 |
16 |
张雷;;俄罗斯根瘤菌对大豆黑河17号的增产效果[J];耕作与栽培;2006年04期 |
17 |
王振宇;郭晓芳;王海磊;刘国生;;根瘤菌吸氢基因种间转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
18 |
高亚梅;韩毅强;汤辉;孙东梅;王彦杰;王伟东;;根瘤菌基因组内简单重复序列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
19 |
于芳;韩梅;韩晓日;肖亦农;林荣峰;;标记基因技术在根瘤菌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通报;2010年03期 |
20 |
高晓杰;刁治民;范建平;;青海胡卢巴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