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建湖县杨树信息提取的研究

李明诗  
【摘要】:杨树因其生长快、轮伐期短、易于定向培育等特点而深受群众喜爱。江苏省目前提出要大力改善江苏的生态状况,考量改善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江苏的森林覆被率,而快速提高森林覆被率的有效手段就是大面积造林。由于杨树独特生物学习性,因而成为江苏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杨树造林对于快速提高江苏的森林覆被率、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江苏杨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杨树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规划的前提就是提取江苏杨树资源现状。传统的获取现状的方式是大面积、高强度的地面人工调查,这种资源调查方式费工费时、调查成果的主观性强。由于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客观、快速高效和动态监测等优点,因此,利用遥感技术结合GIS、GPS 进行杨树资源调查就成为现代资源调查的有效方式。本次论文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国家林业局课题“3S 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在苏北平原地区针对杨树资源的遥感提取而开展的。通过对研究区ASTER 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研究区主要8 种地物类型的特征光谱分析,深入掌握了ASTER 原始9 个波段数据对研究区地物间可分性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ASTER 各波段覆盖的光谱范围,进行了主成分融合、逆主成分变换、HIS 融合、MNF 变换、小波融合、植被指变换数及LBV 变换,共生成了37 个特征图像,加上原始9 个ASTER 波段共46 个波段,这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遥感数据基础,为后续的遥感分类研究和杨树测树因子建模和空间成图奠定了数据基础。此后,针对46 个波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如标准差计算、信息量计算、最优指数计算,特别是进行了基于J-M 距离和变换离散度的主要地物的可分性分析,经过分析发现,由NDVI、RVI、PVI 和MSAVI 构成的植被指数组合在研究区主要地物类型间的可分性和杨树与其它主要地物类型的可分性上性能最优,于是确定植被指数组合是后续分类的最优波段组合。在对主要地物类型训练区采用自行设计的 “基于均值和标准差剔除‘异己’像元”的训练区精练方法进行训练区纯化后,本文进行了基于最大似然法分类器、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和决策树分类算法对研究区8 种主要地物类型的分类提取研究,并利用野外验证样地进行分类精度的评价。结果表明决策树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84.4%,Kappa 系数为0.822,杨树的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93.6%和83%),由此提取了研究区杨树空间分布模式并统计研究区杨树类型的总面积为5805hm2,并由此建立研究区杨树空间分布图,为制作杨树测树因子空间分布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进行了研究区杨树与其它地物类型形成的混合像元的线性光谱分解和模糊分类,并由此提取了研究区的杨树面积比。最后通过46 个波段与地面实测测树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找出了对于估算杨树单位面积蓄积量、杨树样地平均高和杨树年龄的最优波段并建立了实用的估算模型(单输入模型和回归树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反演了研究区杨树测树因子的空间分布。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系统遥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原始ASTER 图像9 个波段中,波段3 和4 是遥感应用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其上携带的地物信息量最为丰富。  2  通过46 个波段上不同年龄杨树特征光谱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杨树在各光谱波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成;郭娜;张廷斌;唐楠;伏媛;;基于矿物光谱指数的蚀变信息提取——以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ASTER数据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年03期
2 李娜;周萍;;基于ASTER数据和反射光谱分析的烃类微渗漏信息提取[J];地质力学学报;2015年02期
3 Farid Moore;Fatemeh Rastmanesh;;Application of ASTER data in characte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akab area, NW Iran[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6年S1期
4 李斐,张艳梅,程晓;基于ASTER立体像对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J];测绘通报;2004年11期
5 朱黎江,秦其明,陈思锦;ASTER遥感数据解读与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3年02期
6 ;MP3[J];中国电子商情;2001年01期
7 ;A NEW NEO-CLERODANE DITERPENE FROM ASTER SOULIEI[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年07期
8 ;Two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Aster Lingulatu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6年11期
9 ;ASTERYUNNANOSIDE E,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FROM ASTER YUNNANENSIS FRANCH[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4年09期
10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ASTERYUNNANOSIDE H, FROM ASTER YUNNAN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4年10期
11 ;TWO NEW OLEANOLIC ACID SAPONINS FROM ASTER YUNNAN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4年10期
12 ;THE STRUCTURE OF ASTERBATANOSIDE J FROM ASTER BATANGENSI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5年03期
13 hmily;;荟萃臻稀珠宝 彰显西艺中韵 ASTER MA高级珠宝定制珠宝[J];时尚北京;2019年02期
14 郑珊珊;陈楚群;;不依赖现场数据的ASTER海表温度反演方法[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5期
15 周小成;汪小钦;向天梁;江洪;;基于ASTER影像的近海水产养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J];湿地科学;2006年01期
16 杨丽萍;李兴华;吕迪波;韩君;;ASTER数据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前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5期
17 陈小娟;陈健飞;;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亚热带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5期
18 窦灵平;王凯;周利鹏;马金辉;党俊肖;张娟丽;;基于ASTER影像的松散堆积物矿物识别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年07期
19 张云峰;李领军;冯淳;;ASTER数据在北方铝土矿预普查中的应用——以豫西渑池地区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2年01期
20 薛云;刘金辉;朱自平;刘宇;李璐六;;利用ASTER立体像对制作正射影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易欢;李健强;任广利;杨敏;韩海辉;高婷;杨军录;;基于高光谱与Aster数据的蚀变矿物提取及对比研究——以阿尔金红柳沟地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徐涵秋;张铁军;;ASTER与Landsat ETM+NDVI植被指数关系的交互比较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3 张云峰;李领军;张蓉;;Aster数据在北方铝土矿预普查中的应用——以豫西渑池地区为例[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贺婷;王成楠;李建国;袁胜;;ASTER遥感数据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研究——以赞比亚15973矿权区铜多金属矿为例[A];《江西遥感》2017年第2期(总第3期)[C];2017年
5 时丕龙;付碧宏;二宫芳树;;基于ASTER VNIR-SWIR多光谱遥感数据识别与提取干旱地区岩性信息——以西南天山柯坪隆起东部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汪小钦;陈芸芝;凌飞龙;;ASTER影像在水环境参数提取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姜莎莎;李培军;;基于ASTER图像和地形因子的岩性单元分类——以新疆木垒地区为例[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申双和;赵小艳;杨沈斌;周强;;基于ASTER数据的南京城市热场分布[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曾敏;陈建平;张瑞丝;;基于光谱特征的遥感岩性解译方法:以ASTER影像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10 郭奇奇;李志军;高一鸣;;基于ASTER数据的铜金矿化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11 王蔚;尹光侯;许东;张世涛;;ASTER数据在矽卡岩型矿床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以云南马关都龙岩体为例[A];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2 马伟强;马耀明;T.Matsunaga;胡泽勇;仲雷;李茂善;赵逸舟;王永杰;王介民;;利用ASTER数据估算藏北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参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3 杨莹;刘元波;阮仁宗;叶春;赵东波;;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尺度效应分析——以MODIS和ASTER为例[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14 于浩;孙卫东;常玲;王超;;ASTER数据在西昆仑造山带岩性识别与提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5 赵小艳;申双和;赵小平;周强;;利用ASTER热红外数据反演南京城市地表温度[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6 黄照强;;基于实测光谱和ASTER的西藏泽当热液蚀变矿物填图[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7 樊海龙;王香增;郭建明;许世阳;刘翔;;基于ASTER数据对中非Salamat盆地油气信息提取[A];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18 陈志强;李慧;陈健飞;;NDBI指数法提取ASTER影像中城镇用地信息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19 刘佳莹;张过;李德仁;;基于ASTER和ETM+数据的异常高温区提取[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0 王畅;刘倩;王锋;王晓云;;基于ASTER面向对象卫星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新一代气象卫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明诗;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建湖县杨树信息提取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赵珍梅;基于ETM~+与ASTER数据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瑞;3S技术在河北省唐山市地面形变监测和城市扩展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俞乐;多源遥感信息快速处理与岩性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胡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西藏多龙地区热液蚀变矿物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鲍鲁楠;协同影像的构建及在岩浆岩区岩性增强与提取研究的应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宋晚郊;基于ASTER与HYPERION数据的驱龙甲玛矿集区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周轶群;东昆仑五龙沟金矿矿化蚀变ASTER遥感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李雪;基于ASTER数据的富钾岩石遥感信息提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马婷;基于ASTER影像的吉林省土壤耕层生物量碳含量反演[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6 杨颖慧;ASTER数据在西昌市紫茎泽兰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进波;基于ASTER影像的滇东北灰岩岩性提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8 郑硕;基于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花岗岩类岩性识别与提取[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亚琳;基于ASTER影像的云顶高度及云迹风立体解算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李柏鹏;ASTER影像绝对定位模型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8年
11 靳娟;基于ASTER数据的秘鲁南部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提取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2 王娅娟;基于ASTER的穗帽变换与区域蒸散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3 Ndevaetela Tulina Tunelao Tuvahanga;[D];长安大学;2020年
14 高万里;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东昆仑造山带岩性信息提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5 李淼淼;ASTER数据地质异常信息遥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6 王锋德;基于ASTER数据的遥感地质信息提取及综合成矿预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7 余健;ASTER与worldview-2影像协同应用提取岩性信息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8 阿衣古力·喀德尔;ASTER数据地质填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新疆大学;2012年
19 夏晨;基于ASTER和IRS-P6的遥感找矿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9年
20 祝文华;基于ASTER影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卫东;地球最完整电子地形图发布[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