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复合酶系改性二次纤维纸浆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复合纤维素酶系改性二次纤维纸浆后,在确保纸浆强度损失尽可能小的前提下,二次纤维纸浆滤水性的改善情况。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磨浆顺序对酶改性的影响,酶改性不同纸浆种类,不同酶系改性纸浆。
研究浆浓,酶用量,pH,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酶改性的影响,得出了较佳的酶处理条件为3-5%浆浓,pH5.0-6.0,酶用量0.3IU/g绝干浆,温度50-60℃和时间1.0-1.5h。在优化条件下改性纸浆后,和对照浆相比,打浆度降低5.5°SR,裂断长几乎没有变化,撕裂指数下降1.8mN·m2/g。
研究PFI磨浆对酶改性的影响时发现在酶改性后进行1000和3000转PFI磨浆,与同等磨浆程度的对照浆相比,打浆度可降低7.0°SR和6.8°SR,裂断长破坏程度较低,而撕裂指数降低程度较大。但是,酶改性后进行6000转PFI磨浆和磨浆后进行酶改性,纸浆的滤水性变差,纸浆强度均被破坏。
纸浆种类是影响酶改性的重要因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酶改性后,废报纸浆打浆度可降低11.3%;混合办公废打浆度可降低15.97%;旧瓦楞纸浆的滤水性和裂断长几乎没有变化,撕裂指数下降31.74%。
利用H_2SO_4和NaOH调节纸浆pH时,pH从反应初始到反应结束波动很大,纸浆缓冲能力较差,滤水性改善程度和利用缓冲液调节pH的纸浆相比降低1.7°SR,但纸浆强度得到较好的保持。
本论文研究中考虑了纸浆强度破坏的问题,其成果为纤维素酶改善二次纤维纸浆滤水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
|
|
1 |
郭纬,王宝玉,肖思聪,邱华林,丘艳玲;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二次纤维中的应用试验[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3年06期 |
2 |
施英乔,丁来保,李萍,房桂干,罗松年;废水污染负荷与二次纤维原料结构的关系[J];造纸化学品;2003年01期 |
3 |
江茂生,陈礼辉;复合纤维素酶处理新闻纸浆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4 |
郭纬,陈新泉,郑志强,马义坚,李文毅,陈汝冬,麦金菊,蔡巨辉;封闭循环的废水及污泥在二次纤维中抄纸试验[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
5 |
郭秀强;武书彬;王少光;郭伊丽;向冰莲;;阳离子纤维素的特性及其在废纸浆中的应用[J];纸和造纸;2007年01期 |
6 |
王木平;柴希娟;孙可伟;常静;;化学改性二次纤维和聚乙烯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J];资源再生;2008年02期 |
7 |
黄放辉;雷利荣;;废纸质量退化及其回用过程中性质的变化[J];湖北造纸;2008年01期 |
8 |
云娜;宗双玲;何北海;;改善二次纤维回用品质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0年10期 |
9 |
;通过生命周期分析来监测碳足迹[J];国际造纸;2011年02期 |
10 |
徐环斐;王松林;;应用二次纤维在现代纸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国际造纸;2011年04期 |
11 |
李忠正;论21世纪的中国造纸工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2 |
赵光明,蔡淑萍,高红岩;改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方法[J];食品科技;2001年05期 |
13 |
林鹿,黄伟韩,赵德清,蒋李萍,叶君,敖日格勒,何北海,孙润仓;白腐菌对二次纤维的脱墨作用[J];中国造纸学报;2005年01期 |
14 |
赵宇,陈中豪,李友明;二次纤维与造纸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J];湖北造纸;2005年03期 |
15 |
柴希娟;王木平;;废旧聚乙烯/二次纤维复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7期 |
16 |
王木平;柴希娟;孙可伟;常静;;化学改性二次纤维/聚乙烯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
17 |
李静;刘秋娟;王月江;;马铃薯渣与二次纤维配抄纸和纸板的研究[J];中华纸业;2010年06期 |
18 |
施英乔,丁来保,房桂干;二次纤维为原料的造纸废水治理研究[J];中华纸业;1999年06期 |
19 |
刘士亮,李世扬,曹国平,陈中豪;如何提高二次纤维的使用品质[J];中华纸业;2000年08期 |
20 |
谢来苏,隆言泉;21世纪的造纸纤维原料[J];国际造纸;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