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根际寄生线虫种群时空动态研究
【摘要】:
本研究自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南林351杨(美洲黑杨69杨Populus deltoids.harvard×63杨Populus deltoids.lux,3年半生)和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苗圃南林895杨(美洲黑杨×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2年生)样地,采集120株杨树的根及根际土壤样品600份。2007年1月在江苏省泗洪县徐洪河I-69杨(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 cv.,1年生)样地,采集10株杨树的根及根际土壤样品50份。共鉴定出杨树根际寄生线虫4目10科12属14种,其中包括9个已知种和5个未定种,分别是:
南方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australis Xie Feng,1996)圆形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orbus Andrassy,1954)指状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gitiformis Ivanova,1967)小尾盾线虫(Scutellonema brachyurus Striner,1938)微小针线虫(Paratylenchus minutus Linford,1949)同形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isomerus Anderson Hoopper,1980)林伯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limberi Steiner,1936)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 FilipjuvSchuurmans, Stekhoven,1941)美洲剑线虫(Xiphinema americanum Cobb,1913)矮化属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 Cobb,1913)茎属线虫(Ditylenchus sp. Filipjev,1936)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sp. Filipjev,1936)伞滑刃属线虫(Bursaphelenchus sp. Fuchs,1937)拟毛刺属线虫(Paratrichodorus sp. Siddiqi,1974)
其中,南方丝尾垫刃线虫、圆形丝尾垫刃线虫、指状螺旋线虫、微小针线虫、同形真滑刃线虫、林伯滑刃线虫和双尾滑刃线虫7种线虫为江苏新记录种。南方丝尾垫刃线虫、圆形丝尾垫刃线虫、指状螺旋线虫、小尾盾线虫、微小针线虫、林伯滑刃线虫、双尾滑刃线虫和美洲剑线虫8种线虫均为世界杨树寄主新记录种。矮化属线虫、茎属线虫、短体属线虫、伞滑刃属线虫和拟毛刺属线虫均为世界杨树寄主新记录属。江苏泗洪陈圩林场和南京林业大学苗圃的杨树根际寄生线虫优势种群分别是指状螺旋线虫和微小针线虫。
生态学方面,于2007年3、6、8、10、12月和2008年3月,按5~15 cm、16~25 cm、26~35 cm、36~45 cm、46~55 cm分层采集杨树根及根际土壤。通过对所采集土壤样品中的寄生线虫进行计数,从时间和空间对全年土壤样品中线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寄生线虫于各土层中的种群数量有所变化。南方丝尾垫刃线虫主要分布在26~35cm土层,指状螺旋线虫主要分布在5~15cm土层,小尾盾线虫主要分布在5~15cm土层,微小针线虫主要分布在36~45cm土层,美洲剑线虫主要分布在16~25cm土层。杨树根际寄生线虫种群数量在一年中随时间的变化发生明显的波动,以全年不同时间的线虫密度来看,春、夏季线虫密度较大,秋、冬季线虫密度较小。
|
|
|
|
1 |
;灭线灵防治柞蚕寄生线虫[J];农药;1976年04期 |
2 |
韩韶南,赵亚荣,侯福安,张效成,赵太先;伊维菌素治疗兔螨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1992年05期 |
3 |
李树荣,饶家荣,李树萍,李世宗;穿山甲体内寄生线虫的观察[J];云南畜牧兽医;1998年02期 |
4 |
陈杰;;几种主要短体线虫的鉴别[J];植物检疫;1989年06期 |
5 |
还进,许美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寄生线虫种类鉴定初报——Ⅰ.水稻寄生线虫[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84年04期 |
6 |
李红梅,付鹏,沈培垠,徐建华;出口苗木寄生线虫检疫处理技术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7 |
章子豪;;MHC对寄生线虫——蛔虫分泌抗原和主要变应原抗体反应的限制作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年06期 |
8 |
殷友琴;高学彪;冯志新;;芒果和荔枝寄生线虫的种类调查和鉴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9 |
陈如作;使用敌百虫驱除猪消化道寄生线虫初步试验[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1年02期 |
10 |
魏成贵;成奎恩;吴佩玉;;用灭线灵1号防治柞蚕体内寄生线虫[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05期 |
11 |
魏成贵,戚奎恩,吴佩玉;“灭线灵一号”防治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J];蚕业科学;1979年02期 |
12 |
魏成贵;戚奎恩;吴佩玉;;“灭线灵”2号防治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80年05期 |
13 |
杨盈盈;;以免疫细胞化学和外源凝集素结合技术对几种寄生线虫表皮结构的比较研究[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1年02期 |
14 |
程爱昀;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新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1年04期 |
15 |
罗素兰,贺普超,长孙东亭;中国野生葡萄寄生线虫种类的调查[J];园艺学报;2003年02期 |
16 |
李克梅;梁智;徐万里;张新变;吐努合;梁龙新;;新疆棉田寄生线虫的种类[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2期 |
17 |
刘子权;;猪胃寄生线虫病的种类和防治[J];农村百事通;2010年02期 |
18 |
陈桂西;“杀线”药剂防治水稻根土寄生线虫病效果好[J];福建农业;1994年10期 |
19 |
李树荣,葛长荣,李莲军,丁灿生;大额牛寄生线虫的初步调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20 |
程爱昀;草莓寄生线虫防治新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