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
【摘要】:
在相关理论阐述和概念辨识的基础上,从城市旅游与城市生态建设相互关联研究入手,本着学科交叉性的角度以及宏观的视野,提出了城市旅游的生态观,力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城市生态旅游系统及其空间整合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整合框架。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旅游演进机制以及城市旅游生态观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城市生态旅游系统开发框架。提出城市生态旅游空间复合网络的理想整合模式。城市生态旅游系统结构是在经济、文化、生态和管理四大机制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本文初步构建了包含有5个一级评价指标、16个二级评价指标和58个三级评价指标的城市生态旅游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以生态宜居型旅游文化名城——扬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解读扬州城市性质、城市生态建设及城市旅游发展情境的基础上,从资源整合、空间优化、产品转型、政策举措以及规划战略等角度构建了绿色旅游城市创建的综合体系。在阐述水系环境的综合整治及滨水旅游空间开发的基础上,构建扬州城市水旅游系统框架图,剖析“一内核五组团四轴多点”的水旅游空间格局以及滨水旅游空间品质提升方案,构建扬州环城水上旅游网络系统,以期对扬州率先建设国家城市生态旅游示范地有所裨益。
|
|
|
|
1 |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3期 |
2 |
徐菲菲,万绪才,宋平;全球化时代南京城市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5期 |
3 |
周晓茵;浅谈连云港城市旅游的CIS[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4 |
宋绮辛;;行业博物馆: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J];攀登;2007年03期 |
5 |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年01期 |
6 |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
7 |
刘昌雪,黄成林;芜湖市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及形象设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8 |
杨培玉;城市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9 |
周晓红;;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促进玉林旅游业的发展[J];市场论坛;2009年07期 |
10 |
张丽华;旅游名牌产品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问题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1 |
田洪,邹再进;城市旅游形象策划[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2 |
彭华;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
13 |
张岩;对城市旅游开发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
14 |
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年03期 |
15 |
陈建斌,成伟光;城市旅游地域特色略论[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4期 |
16 |
保继刚,刘雪梅;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量化分析[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
17 |
李丰生,沈鸿,朱晓媚;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一体化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
18 |
石云霞;打造烟台城市旅游新形象[J];商场现代化;2005年21期 |
19 |
曹新向;王东峰;王岩松;;城市旅游开放空间的构建——以开封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
20 |
郑敏;;城市旅游及其产品开发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