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双列交配系统生长与材性遗传参数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1981年营建在福建省洋口林场的11×11(现存8×8,53个组合)双列交配设计杉木试验林为材料,对生长及部分材性性状的遗传控制、相关关系、综合指数选择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度家系间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2.五个性状的加性、母本和显性效应在大部分年份都达到显著水平,这5个性状除了受加性、显性效应的遗传控制以外,参试材料的母本效应均大大的高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3.对不同林龄下各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回归方程预测。
4.研究表明试验林到达轮伐期的1/4林龄之后,对加性效应、母本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早期选择是有效可行的。
5.探索了27a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之间的相关性。
6.用27a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三个性状构建了综合指数方程。
7.结合基因型分析和综合指数方程,选育出几个效应值高,生长与部分材性兼优且稳定性良好的优良亲本及组合。
8.根据指数方程,以10%入选率选优了五个组合,再以10%入选率各选优了2个单株。另外,以10%入选率在参试试验林的所有单株中选优10个单株。
9.探索了杉木生长及遗传参数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
|
|
|
|
1 |
林金国,范辉华,张兴正,林顺德,刘文忠;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材性产区效应的研究 Ⅰ.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2 |
罗建勋,李晓清,孙鹏,王乐辉,胡贵如,王富林,郑文;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3 |
费本华;铜钱树木材基本密度变化的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93年12期 |
4 |
姜笑梅,张立非,张绮纹,陈一山,于中奎,谢荷峰;3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基本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03期 |
5 |
黄少伟;肖文光;陈炳铨;骆振绍;黎月东;;雷州尾叶桉实生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初探[J];桉树科技;1997年01期 |
6 |
刘志龙;虞木奎;方升佐;唐罗忠;;壳斗科4个树种木材基本密度及燃烧值的变异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7 |
徐立安,王章荣;马尾松制浆造纸材良种选育目标及不同变异层次选择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8 |
李宝琦;徐建民;李光友;陆钊华;RISTO Vuokko;吴世军;王伟;;桉树大径材无性系中期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
9 |
王志香;;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变异及选择[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10 |
胡新英;阮梓;;Ⅲ.广东省杉木地方类型木材材质的变异[J];广东林业科技;1991年01期 |
11 |
李晓储,黄利斌,王伟,蒋志新,杜晓祥,段雅红,马文明;杉木生长、材性兼优种源选择的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
12 |
;木材学[J];国外林产工业文摘;1999年01期 |
13 |
赵奋成,张应中,李宪政,李福明,何木晋,黄永权;湿地松半双列子代遗传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
14 |
吴敏,吴立勋,汤玉喜,徐世凤;南方型黑杨无性系木材材性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4期 |
15 |
王军辉;张守攻;张建国;孙晓梅;朱景乐;梁保松;祁万宜;;Pilodyn在日本落叶松材性育种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
16 |
梁保松;朱景乐;王军辉;张守攻;张建国;孙晓梅;赵鲲;;Pilodyn在华山松活立木木材材性估测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7 |
冯弦;刘云彩;刘永刚;孟梦;陈宏伟;;普文试验林场14年生思茅松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径向变异[J];西部林业科学;2010年01期 |
18 |
刘青华;张蕊;金国庆;储德裕;周志春;;马尾松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及早期选择[J];林业科学;2010年05期 |
19 |
沈亚洲;王军辉;张守攻;张宋智;马建伟;;基于Pilodyn无损检测技术的白榆活立木材性评估[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20 |
王秀花;陈柳英;马丽珍;范辉华;叶穗文;周志春;;7年生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地理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