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与雄性繁殖适合度
【摘要】:
本文首次采用常规的交配设计试验与SSR分子标记技术两种方法相结合研究鹅掌楸属树种配子选择及繁殖适合度。从位于江苏句容的鹅掌楸种源试验林内随机选取成年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各4株作为交配亲本,利用全双列交配设计估算各亲本的繁殖适合度,采用花粉竞争交配设计通过CERVUS软件进行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父本分析以研究配子选择倾向,同时,系统比较了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繁育系统。
在人工控制授粉条件下,相对于北美鹅掌楸,鹅掌楸的雄性、雌性繁殖适合度分别为0.952、0.888,鹅掌楸雌、雄繁殖成效均低于北美鹅掌楸。参试亲本间的雌性繁殖适合度的差异明显大于雄性繁殖适合度的差异。
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子代的成活率大小依次为:北美鹅掌楸种内异交组合>反交杂交组合>鹅掌楸种内异交组合>正交杂交组合>自交组合。
鹅掌楸种间存在较强的花粉竞争,异种花粉间竞争是决定鹅掌楸种间配子选择倾向的主要因素。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均有明显的选择种内配子的倾向。
在繁殖资源的分配策略上,鹅掌楸通过增加繁殖器官的数目提高繁殖适合度,北美鹅掌楸则通过提高繁殖器官的效率来保证繁殖适合度。
自然条件下,北美鹅掌楸的传粉能力强于鹅掌楸;同时,无论是单花结实率还是整株结实量,北美鹅掌楸均高于鹅掌楸。
|
|
|
|
1 |
李周岐,王章荣;RAPD标记在鹅掌楸属中的遗传研究[J];林业科学;2002年01期 |
2 |
李周岐,王章荣;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06期 |
3 |
肖遥星;郭子霞;;鹅掌楸[J];生物学通报;2009年01期 |
4 |
王章荣;鹅掌楸属(Liriodendron)杂交育种回顾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5 |
刘宏;;花坪自然保护区鹅掌楸样地调查初报[J];广西林业;2010年03期 |
6 |
李周岐,王章荣;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7 |
张文杰,戴惠堂,郭保生,段玉玲;河南鸡公山引栽鹅掌楸属树种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8 |
;用配子选择法改良自交系[J];种子世界;1990年06期 |
9 |
李根有;;叶奇花雅的鹅掌楸[J];浙江林业;1996年05期 |
10 |
刘丹;顾万春;杨传平;;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6年02期 |
11 |
曹娓;姜卫兵;翁忙玲;;鹅掌楸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
12 |
季孔庶,杨秀艳,杨德超,王章荣;鹅掌楸属树种物候观测和杂种家系苗光合日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13 |
李周岐,王章荣;鹅掌楸属种间杂交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4 |
李周岐,王章荣;用RAPD标记检测鹅掌楸属种间杂交的花粉污染[J];植物学报;2001年12期 |
15 |
;简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6 |
刘丹;顾万春;杨传平;;鹅掌楸属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年02期 |
17 |
穆作文;梁波;李国钊;;鹅掌楸属树种在徐州城乡绿化中的应用[J];华东森林经理;2007年02期 |
18 |
孙亚光;李火根;;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雄性繁殖适合度与性选择[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1期 |
19 |
丁小飞;曹健;陈红林;冈村政则;生方正俊;;同功酶技术在鹅掌楸属树种分类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
20 |
边黎明;施季森;李火根;杨金海;;利用嫁接技术保存鹅掌楸属种质资源的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