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规划的主题塑造及表现方法研究
【摘要】:
校园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准确而充分的表现其教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困难的工作。校园物质景观“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构成现代景观规划的三个层面的工作没有被“主题”有效的统一起来,忽略了对校园景观“主题”的研究。特别是“主题塑造”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方法被屡屡批判,其原因是认为规划设计本身是一种直觉式的思维跳跃,“主题”的先行存在限制了设计者的思路。显然,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对于校园景观来说,“主题”及由此而形成的“主题塑造”法,在统领校园景观整体规划、局部空间、细节关注等方面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它很好的强调了校园景观的良好属性,从方法论角度为校园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模型。另外由“主题塑造”而激发的审美机制,将校园景观规划提升到审美层面,从而以一种完整概念解释了校园景观规划。
文章共分为八个章节,引言说明了写作的背景与意义以及框架;第一章是对有关景观主题研究的综述;第二章通过对“主题”的概念辩析,明确校园景观主题的定义并试图对校园景观主题进行分类;第三章提出了以“主题”为线索的校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模型即“主题塑造”法,并强调这种方法和以往的主题设计法的不同;第四章是针对这种设计方法的优劣性作了辩证思考并分析了它的理论基础;第五章阐明了主题表现手法的基准法则和经典法则。第六章分别校园景观的主题如何形成、如何表现;第七章综合阐述主题塑造法和其激发的审美机制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