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番茄生物力学特性的采摘机器人抓取损伤研究

李智国  
【摘要】:采摘机器人作业时,机器人手指的作用是抓紧果实,以便进行果梗的分离。而当手指对果实施加的抓取力超过组织损伤的阈值时,番茄就会出现严重机械损伤;当手指对果实施加的抓取力过小,番茄容易从手指中滑落,产生跌落损伤。不同程度的损伤将导致新鲜番茄在随后的贮运过程中发生皱缩,品质降低,甚至快速腐烂。因此如何有效防止或降低番茄的机械损伤是实现机械化收获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从番茄的生物力学特性入手,对采摘机器人的抓取损伤预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有: 1)研究了与机器人收获相关的番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测定与机械收获相关的2个番茄品种的物理特性,如摩擦和滚动阻力系数、几何学和形态学参数以及密度和空隙率等;观测番茄表皮、果皮和胶体组织的超微结构,揭示番茄的机械损伤机理;研究加载位置和压缩率对受压番茄的失重和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位置和压缩率对受压番茄的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当压缩率为4%和8%时,加载位置对番茄的失重影响不显著,当压缩率为12%和16%时,加载位置对番茄的失重影响显著,加载位置相同时,受压番茄的失重随压缩率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 2)研究了番茄的力学特性。主要包括通过加卸载测定三心室和四心室番茄在不同加载位置和压缩率下的整果力学特性参数:Ep、Fmax、rc和rk以及番茄在不同加载位置下破裂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参数:Er、Fr和ε;通过压缩、拉伸、剪切和弯曲试验测定2个番茄品种表皮、果皮和胶体组分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加载位置对三心室番茄的整果力学特性参数影响不显著,加载位置和压缩率对四心室番茄的部分整果力学特性参数影响显著;心室数对番茄的破裂力Fr和压缩率ε影响显著,加载位置对番茄的压缩率ε影响显著。 3)建立了采摘机器人手指与番茄的接触有限元模型,用刚性平板代替平面手指对所建有限元模型进行整果压缩模拟试验,与番茄的整果压缩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四种加载情况下FEA(Eavg)模型的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分别为12.37%、12.77%、8.44%和11.77%。因此在ANSYS静态大应变分析中,番茄表皮、果皮和胶体的弹性模量分别取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有限元模型较适合预测番茄的抓取损伤。 4)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加载力和抓取位置对番茄内部机械损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力的增大,3种加载方式下番茄内部组织的损伤顺序依次为胶体、果皮和表皮;在相同加载力下,刚性平板从四心室番茄的径臂位置进行加载压缩后,平板对番茄的压缩率最小;刚性平板从四心室番茄的小室位置进行加载压缩后,平板对番茄的压缩率最大;加载力和抓取位置对番茄的内部机械损伤影响显著。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指面类型对番茄内部机械损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位置、结构类型和加载力相同时,刚性弧板对番茄的压缩率较小,番茄内部组织产生机械损伤的概率亦较小。 5)利用稳定抓取理论预测机器人手指在番茄赤道面轮廓上的稳定抓取区域,通过稳定抓取试验验证以上通过理论分析所得稳定抓取区域。试验结果显示预测正确率在83.33%以上,同时分析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利用加卸载试验的数据建立了番茄的Logistic抓取损伤概率模型,同时分析了机器人采摘过程中番茄抓取机械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仅压缩率、加载位置(抓取位置)和探头类型(指面类型)自变量对番茄的抓取机械损伤影响显著,其中压缩率对番茄的抓取损伤影响最大。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采摘机器人在抓取过程中,首先利用机器人的视觉系统获取番茄在最大纵向面和赤道面轮廓上的几何特征信息,而后:1)估算出番茄的质量以及机器人手指应施加于番茄的抓取力;2)预测机器人手指在番茄赤道面轮廓上的稳定抓取区域;3)利用机器人的视觉系统识别出番茄的径臂抓取位置和小室抓取位置。最后根据所获信息,控制机器人手指从邻近番茄的小室位置进行抓取。该抓取方法有助于降低番茄在机器人采摘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损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马慧;郭凯;张芙蓉;刘鸿;喻贡友;;人眼角膜经LASIK术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2 尹宗生,王伟;周围神经生物力学特性及研究现状(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任武;张雪玲;陈秋冰;李佳;闫慧娟;胡彬彬;;高跟鞋高度对健康女性足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22年02期
4 刘俊俊;付建国;柳威;朱剑;;三角稳定固定系统对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年07期
5 庞琦,王成伟,郝晓光,卢晓,徐光明;颅脑桥静脉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6 В·З·赫因;郭成章;;空翻时肌肉在蹬跳机制中生物力学特性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1983年06期
7 刘鲜梅;陈勇;余鹏;王赟;许喻钧;吴宁;胡祖权;曾柱;;二甲双胍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21年S1期
8 孙晓雷;马剑雄;马信龙;;成骨细胞应力加载方式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年03期
9 吕超霞;李文春;张兴华;王配军;黄铁柱;;门静脉高压症猪肺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李醒飞,胡仕新,孙颖,邱爽,张国雄;软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测量:仪器设计[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11 林娟颖;刘晓颖;吕建成;郝艳华;;上颌第二磨牙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年08期
12 王海鹏;王友;;膝内侧副韧带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医用生物力学;2007年04期
13 程杰平,马洪顺,褚怀德;人颈椎前纵韧带生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4年04期
14 欧西·阿瓦拉;杰卡T·威塔莎罗;陈壮荔;;跳跃的生物力学特性[J];福建体育科技;1989年03期
15 徐大涛;顾耀东;;猫在不同高度着陆时右前肢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21年S1期
16 杨腾飞;王金武;胡志刚;赵为民;叶堃;黄文杰;戴尅戎;;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J];医用生物力学;2017年02期
17 小普卓玛;尼玛;;浅述离体肌向心收缩的生物力学特性[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江新;彭寅安;戴有麟;;蹼泳运动蹼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2 陈维毅;张全有;卫小春;王小虎;;正常及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配军;李文春;孙万群;黄铁柱;;猪肝门静脉生物力学特性的增龄性变化[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侯春林;薛锋;陈庆泉;张伟;;体内植入医用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陈维毅;王晓君;刘春生;马蕾;;兔眼球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万玉民;张曼夫;刘跃;;大鼠尾部悬吊及恢复期股骨骨质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张婵;袁源;凌涛;万明习;;基于图像处理的血管和周围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研究及实验系统[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程九华;白云刚;高放;马进;;模拟失重大鼠在重力性对抗措施下肠系膜小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宝意;马信龙;马剑雄;朱少文;杨阳;;腱骨再附着5种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学静;王聪聪;赵梓清;王国辉;;兔眼球外壁生物力学特性与组织结构在早期生长过程中的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11 姜宗来;何光篪;凌凤东;胡海涛;王公瑞;;冠状动脉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2 袁浩;何伟;徐传毅;方斌;李雄;王以进;李永丰;;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13 吴新丰;康国政;钱林茂;;猪背部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4 江燕林;张忆;杨洁亮;秦廷武;;异种脱细胞肌腱生物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5 王胜;费苛;王良旭;张胜辉;朱伟宏;吴新天;王明松;王轶灵;;血管紧张素Ⅱ提高自体腹膜腔孵育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16 付鑫;马信龙;马剑雄;杨阳;董宝康;;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正常站立位股骨近端结构生物力学特性[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7 李文春;张丽萍;余明华;;不同段脐带静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8 祁霁舟;徐宝山;杨强;许海委;李秀兰;马信龙;夏群;张春秋;伍耀宏;曾超;;不同脱细胞方法对猪尾纤维环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骨伤科分会换届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9 李海涛;马剑雄;马信龙;孙晓雷;杨阳;王志彬;;股骨近端主压力骨小梁生物力学特性[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0 胡文慧;陈晋;胡祖权;王赟;唐福州;曾柱;;2D和3D细胞外基质力学刺激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调控[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智国;基于番茄生物力学特性的采摘机器人抓取损伤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杨谦;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致病红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牟娇;肥大心肌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调节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4 于驰;咽腔三维模型建立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许传青;扩张皮肤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李文春;猪胆管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作为组织工程胆管的可行性[D];武汉大学;2013年
7 任立海;弥散性脑损伤生物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8 赵源深;西红柿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定位与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9 穆龙涛;全视场猕猴桃果实信息感知与连贯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10 王成琳;基于光照均值化的多类水果采摘机器人双目视觉定位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11 李国利;多末端苹果采摘机器人设计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2 王丽丽;番茄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13 黄辉祥;正畸牙周膜生物力学特性数值建模与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4 宋晓晨;阴道前壁膨出女性的阴道壁生物力学特性研究及三种合成网片植入兔腹壁及阴道后组织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5 杨坚;大鼠食道的被动生物力学特性[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6 贾伟宽;基于智能优化的苹果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7 陈琪;应用代谢组学研究长春花响应机械损伤的代谢基础[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18 何川;前交叉韧带虚拟重建系统的应用及术后膝关节内结构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19 邱佳冀;ORA在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0 施斌;门脉高压症形成中门脉系统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玉玲;渗透压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D];贵州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涛;角膜塑形镜配戴前后儿童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江键鑫;疲劳与亚体感噪音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D];深圳大学;2017年
4 李东亮;肺减容术对肺气肿兔膈肌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郝爽;巩膜在生长发育期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D];潍坊医学院;2015年
6 李海波;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兔体内钙化、生物力学特性及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胡丽霞;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女性盆底肌生物力学特性的评估[D];深圳大学;2019年
8 谢丽丽;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谢永鹏;百草枯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CTGF表达及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牛志尚;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对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11 马海云;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颈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量化评估研究[D];青岛大学;2020年
12 刘玉杰;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3 陆雪辉;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近视眼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D];汕头大学;2010年
14 王莉;慢性缺氧—肺气肿大鼠膈肌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5 蔡捷;探究弥散张量成像无创性评估声带麻痹与环杓关节脱位声带的病理显微结构和声带生物力学特性[D];厦门大学;2020年
16 王琦;人体股四头肌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7 张琳;正常人及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ORA)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8 王伟;大鼠臂丛神经根生物力学特性及损伤后对相应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19 韩风梅;糖基化交联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0 窦树斐;楼梯行走下肢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全媒体记者 李宁艳;“智慧农业”开启新疆种植新模式[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7年
2 本报记者 段佳;果蔬采摘机器人有了三维视力[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丽;大学生自主研发柔性蘑菇采摘机器人[N];山西青年报;2022年
4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机器人来帮忙 无人果园不远了[N];四川日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