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叶轮不等扬程水力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农业排灌、市政、轻工、化工、建筑、矿山和冶金等部门。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泵的高效率、稳定性和低噪声等方面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的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方法,主要是以Stepanoff的经验系数方法为基础的相似设计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总结了前人设计制造经验,特别是应用计算机以后,建立了优秀水力模型的数据库,这样,根据所需要的流量、扬程,从数据库选出合适比转数的水力模型设计一台相似泵,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对离心泵设计工况点的参数(如流量、扬程等)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一元理论日益显示出在设计方面的不足。
本文通过对3种离心泵方案等扬程设计研究,发现等扬程设计离心泵在叶片出口处流动并不理想,通过采用不等扬程设计方法,分别对3种离心泵方案进行了水力设计,获得了较好的叶片出口总压,静压及流速分布。并结合数值模拟CFD技术,对两种设计结果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证实了不等扬程设计离心泵叶片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分别对等扬程设计的离心泵和不等扬程设计的离心泵进行试验研究和比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不等扬程设计离心泵叶轮理论的正确性。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有:
1.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离心泵水力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对传统离心泵水力设计中的相似换算法、速度系数法、面积比原理、优化设计法、三元理论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在离心泵水力设计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现有水力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不等环量设计法在风机和轴流泵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2.首次提出了离心泵叶轮不等扬程水力设计方法。通过对传统离心泵水力设计方法的研究发现,传统离心泵水力设计方法会导致叶轮叶片出口处流动不理想,本文首次通过采用不等扬程法进行离心泵水力设计,获得了较好叶片出口总压、静压及流速分布。
3.首次运用CFD技术分析了采用不等扬程法设计的离心泵内部定常和非定常流动。定常计算得到了各模型的静压、绝对速度、相对速度、蜗壳断面速度及叶轮出口前后盖板的压力分布,初步揭示了模型泵内的流动规律,分析对比了采用不等扬程设计及等扬程设计的水力性能,总结出采用不等扬程设计优点,并根据不同流量下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数据统计,绘制出预测的性能曲线,结果表明采用不等扬程设计中的方案一为最佳设计模型。非定常数值模拟证实了由于叶轮旋转和蜗壳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离心泵内流动呈现出较强的非定常性,不仅同一时刻叶轮各流道的流动结构有差别,就是同一流道在旋转过程中流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致使蜗壳内部沿圆周各位置均存在周期性的压力脉动,压力脉动幅频普的最大幅值对应的频率值为主频与叶片数的乘积,并获得了产生压力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4.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实现对泵性能的预测,而通过与外特性试验所得的性能曲线的对比,则又可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数值模拟准确性的评估,验证数值预测的可信度。从各个模型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对比表与图中可以看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趋势一致,即在数值模拟中水力性能好的实验结果也比较理想。主要原因:预测值仅为水力效率,未考虑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并且数值模拟把离心泵内的流动理想化了,而实际运行时不可能那么理想且实际运行中可能会产生气泡,所以数值预测的扬程普遍高于试验值。误差的大小与叶片数的多少有关系:叶片数越少,误差越大。
5.首次将不等扬程水力设计方法应用于双叶片污水泵、自来水厂取水泵和核电站冷却水循环泵的水力设计,结果表明:(1)设计的双叶片污水泵水力性能很好,扬程曲线呈直线下降,无驼峰,高效区宽。(2)设计的自来水厂取水泵,在设计工况点效率达到最高值,最高效率η=85%,与KSB公司的同类产品效率η=82%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效率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设计的核电站冷却水循环泵水力模型效率高,换算到实型泵最高效率92.3%,额定点效率92%,高效区范围宽,效率指标达到同类泵的国际先进水平。
|
|
|
|
1 |
陈次昌;;离心泵叶轮主要几何尺寸的计算(提高机辅设计速度和精度的研究之一)[J];排灌机械;1985年01期 |
2 |
朱保林,张淑佳,林锋,胡清波;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J];水泵技术;2005年02期 |
3 |
石祥钟;于佐东;;ANSYS的CFD功能在离心泵设计中的应用[J];流体机械;2005年12期 |
4 |
许洪元,高志强,吴玉林;离心泵叶轮中固体颗粒运动轨迹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5 |
朱士灿,刘振忠;离心泵叶轮叶片通道三元流场数值解法的一些研究(与解析解的对比)[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
6 |
张凯钊;;世界泵业文献题录[J];水泵技术;2007年03期 |
7 |
张人会;杨军虎;刘宜;;离心叶轮轴面的数值化设计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8 |
于天明;仲剑锋;;离心泵的汽蚀及提高抗汽蚀能力的措施[J];化工装备技术;2010年03期 |
9 |
王松岭,安连锁;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探讨[J];流体机械;1991年12期 |
10 |
袁寿其,陈次昌,曹武陵;离心泵叶轮内的真实流动和射流—尾流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11 |
张兴林;吴生盼;沈宗沼;王保全;;叶轮流道宽度与离心泵性能之间关系的试验研究[J];水泵技术;2011年03期 |
12 |
龙方;用能量准则对离心泵叶轮参数关系的优化探索[J];湖南农机;1997年03期 |
13 |
杨敏官,刘栋,贾卫东,王春林;离心泵叶轮中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水泵技术;2005年04期 |
14 |
万毅,柯坚;离心泵流道和泵腔内流场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
15 |
王士贝
,罗信玉
,曹武陵;离心泵叶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
16 |
陈文梅;离心泵叶轮径向力的测定[J];流体机械;1986年02期 |
17 |
温德华;;环氧树脂胶在离心泵叶轮靠模和叶片制造中的应用[J];排灌机械;1993年02期 |
18 |
李金海;李龙;;离心泵固液两相流模型的研究与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5年06期 |
19 |
胡朋志;李同杰;孙启国;;流体激振及其对离心叶轮转子的影响[J];现代机械;2006年04期 |
20 |
刘栋;杨敏官;王群;缪振东;;离心泵内部流场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