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原子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
【摘要】:介孔分子筛由于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在多相催化、大分子的吸附,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由于纯硅基介孔分子筛具有中性骨架、较差的热和水热稳定性、催化活性低以及弱的表面酸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吸附、催化及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将一些金属原子引入介孔分子筛的硅基骨架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可以改变其酸量、增加酸中心的数量。不同的金属原子引入介孔孔壁后,将赋予介孔分子筛不同的性能,因此,介孔分子筛的掺杂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介孔分子筛的发现和历史,描述了介孔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归纳总结了介孔分子筛的基本性能和主要合成方法,对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掺杂改性、提高稳定性的途径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含Zr、Co、Ni、Fe和Ce介孔分子筛的制备,系统地考察了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介孔分子筛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物理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aman)、热分析(TG-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固体核磁(29SiMAS-NM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含有杂原子介孔分子筛进行系统表征,并进行了催化性能的研究。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微波法合成出不同锆掺杂量的含锆MCM-41介孔分子筛。结果表明,随着锆掺杂量的增加、焙烧温度的升高、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逐渐减小,介孔有序性下降。合成的Zr-MCM-41具有良好的热和水热稳定性,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750℃焙烧4h或100℃水热处理6d后,样品仍然具有介孔骨架。原料中n(ZrO2)/n(SiO2)小于0.3时,能够成功合成含锆介孔分子筛。与水热法相比,采用微波法合成的Zr-MCM-41介孔分子筛需要较短的晶化时间,并且具有节能、容易操作、均匀加热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采用水热法,在添加氟离子的条件下,成功合成出长程有序的锆掺杂MCM-48介孔分子筛。结果表明,锆元素进入了MCM-48介孔分子筛的硅基骨架,晶化温度、晶化时间、n(F-)/n(Si)以及硅锆摩尔比等因素对Zr-MCM-48介孔分子筛的结构性能和结构规整性影响较大。适量添加NaF对立方相Zr-MCM-48介孔分子筛的形成有利,添加量过多会导致其介孔有序性下降。立方相Zr-MCM-48介孔分子筛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20℃、晶化时间24h、n(F-)/n(Si)=O.1含锆介孔分子筛样品经800℃焙烧4h或100℃水热处理24h后仍然保持介孔骨架,显示出良好的热和水热稳定性。
分别用H2SO4溶液处理所合成的Zr-MCM-41和Zr-MCM-48,得到SO42-/Zr-MCM-41和SO42-/Zr-MCM-48固体酸催化剂。经H2SO4溶液处理后的样品仍具有MCM-4\ MCM-48介孔结构。样品的酸量分析结果表明,SO427Zr-MCM-48比SO427Zr-MCM-41具有更多的强酸中心。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由于MCM-48介孔分子筛的立方双螺旋结构,使SO42/Zr-MCM-48表现出了比SO42/r-MCM-41更高的苯酚转化率.和2,4-二叔丁基苯酚选择性。当n(醇)/n(酚)=2、空速为2h-1的反应条件下,在140℃时催化剂SO42/r-MCM-48苯酚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1.6%。
采用水热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备了含有或负载Ni、Co和Fe的MCM-41介孔分子筛,以所制备的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热解乙醇,制备出高质量的多壁纳米碳管。催化剂不同,制备纳米碳管的热解温度也不相同。负载Fe介孔分子筛合成纳米碳管的最佳热解温度为800℃,含Co或负载Co介孔分子筛合成纳米碳管的最佳热解温度为750℃,含Ni或负载Ni介孔分子筛合成纳米碳管的最佳热解温度为700℃。负载型介孔分子筛催化合成的纳米碳管无定型碳含量较多,纳米碳管的管径不均匀,直接合成的含有Ni和Co介孔分子筛催化热解乙醇所合成纳米碳管的质量较高。
采用微波法和在室温条件下合成出了不同铈含量的MCM-41介孔分子筛,经过550℃焙烧10 h模板剂被有效去除,样品中n(Si)/n(Ce)的不同影响样品的介孔有序性,随着铈含量增加样品的介孔有序性下降,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也下降,平均孔径增加。在相同原料配比下,微波法合成含铈介孔分子筛的铈含量高于室温下合成的样品,微波法合成样品的孔有序性比室温下合成的样品低。
|
|
|
|
1 |
王奂玲,闫亮,赵睿,索继栓;氨丙基官能化SBA-15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5年01期 |
2 |
廖爱民;;介孔分子筛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7年05期 |
3 |
吴平易;季生福;胡林华;李成岳;;介孔分子筛孔中过渡金属的组装及其催化应用[J];化学进展;2007年04期 |
4 |
黄勇;谌伟庆;石秋杰;孙戊晨;;介孔分子筛SBA-15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12期 |
5 |
姜廷顺;赵谦;陶涛;陆路德;杨绪杰;殷恒波;陈康敏;;纳米介孔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
6 |
姜廷顺;殷广明;赵谦;殷恒波;唐雅静;;微波条件下杂原子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年08期 |
7 |
刘云珍,邱健斌,郑思宁,郑瑛;Ce-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J];稀土;2004年01期 |
8 |
于善青,赵瑞玉,刘晨光;强酸性介质中用三嵌段共聚物模板合成介孔硅基分子筛 Ⅰ.样品的表征及共溶剂、共表面活性剂对样品颗粒外貌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4年04期 |
9 |
姜廷顺,赵谦,陆路德,杨绪杰,殷恒波;含Co纳米介孔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研究;2005年03期 |
10 |
蒋迎道;武宝萍;宋长生;王慧彦;许前会;;介孔分子筛合成中模板剂的研究与应用[J];辽宁化工;2006年03期 |
11 |
徐坚;杨立明;王玉军;骆广生;戴猷元;;介孔分子筛SBA-15的表面改性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强化作用[J];化工学报;2006年10期 |
12 |
宋艳;李永红;;介孔分子筛的应用研究新进展[J];化学进展;2007年05期 |
13 |
孙发民;;新型介孔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J];工业催化;2007年11期 |
14 |
王德举;刘仲能;李学礼;谢在库;;介孔沸石材料[J];化学进展;2008年05期 |
15 |
吴文;许俊强;全学军;;介孔MCM-41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08年03期 |
16 |
李猛;傅吉全;;Al-SBA-15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
17 |
魏兵;沈志虹;张昌松;左超;;前驱体组装高水热稳定性介孔分子筛MSU-S[J];分子催化;2009年03期 |
18 |
刁香;;双重孔结构介孔分子筛SBA-15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7期 |
19 |
姜廷顺;赵谦;陆路德;杨绪杰;殷恒波;;介孔分子筛的制备与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J];分子催化;2006年02期 |
20 |
何农跃,魏红梅,肖鹏峰,林成章;室温强酸性介质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Ⅱ)辅助模板剂对MCM-41介孔分子筛孔径的调变[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