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后张梁柱抗震节点的性能研究
【摘要】:钢框架是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常用结构体系,梁柱节点是钢框架中的关键连接部分,连接性能直接影响钢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尤其是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整体行为。
本文针对新型的后张梁柱抗震节点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有限元分析:推导了确定后张抗震节点半刚性性能之主要参数的表达公式(包括初始刚度及极限承载力);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后张抗震节点在集中荷载与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及破坏特征进行了精细的有限元分析,并与传统刚接、铰接节点相对比,证明了后张抗震节点的自集中能力及其在刚度、强度及延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不同的后张抗震节点进行比较,确定了角钢、后张钢绞线、螺栓等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最佳组合型式。
为确定后张抗震节点框架的抗震性能,对由转动弹簧模拟后张抗震节点的一榀八层框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等的比较,说明了后张框架在满足变形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减少框架内力,使结构及构件趋于安全,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并能够减少斜支撑的数量及节点用钢量。因此后张梁柱抗震节点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梁柱连接型式。
|
|
|
|
1 |
尹志刚,周瑞忠;综合考虑节点半刚性、材料非线性与二阶效应的钢框架计算[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2 |
施刚,石永久,王元清,李少甫,陈宏;钢结构半刚性端板连接的设计方法与应用[J];工业建筑;2003年08期 |
3 |
刘少文;;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类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8期 |
4 |
王燕,彭福明;多高层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连接性能[J];建筑结构;2000年09期 |
5 |
王昕,刘智,贾世龙,李立新;半刚性碎石桩复合地基特性的理论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康菊;赵金城;宋振森;;节点刚度对鞍型网壳稳定性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
7 |
方立新;宣云干;;扣式连接结构的节点半刚性模型探讨[J];江苏建筑;2008年01期 |
8 |
袁锐文;杨蔚彪;卢雷;;顶底角钢连接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2009年09期 |
9 |
潘威;路面半刚性基层弯沉值的计算[J];河南科技;2004年02期 |
10 |
石文龙;叶志明;李国强;;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进展(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
11 |
石文龙;叶志明;李国强;;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进展(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
12 |
李莉;;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
13 |
;特大跨半刚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J];中南公路工程;1991年02期 |
14 |
王文波;邵永松;暴伟;;框架梁柱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6期 |
15 |
沈乾;马军;;半刚性端板连接的有限元模拟[J];江苏建筑;2008年05期 |
16 |
高婧;石文龙;李国强;叶志明;;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
17 |
李伟杰;;半刚性防水材料的成型方法初步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6期 |
18 |
H.Severus;张育钦;;柔性和半刚性的铝包装——回顾与展望[J];轻金属;1990年05期 |
19 |
史福彬;强基薄面结构路面在中、小交通量公路中的应用[J];辽宁交通科技;1995年02期 |
20 |
刘忠根,李世杰,陈志国,孙延忠,吕德保,张凤春;半刚性基层材料室内试验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