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K信号通路在β-葡聚糖刺激巨噬细胞生成NO和TNF-α中的作用
【摘要】:
β-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含量最高的多糖,同时也是真菌细胞壁结构中最稳定的部分,可以引发吞噬细胞的吞噬、释放细胞因子等一系列天然免疫反应。作为细胞壁的多糖成分,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药理学作用,已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整体动物试验研究表明,β-葡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促进动物体内免疫功能细胞分泌各种免疫活性因子,然后通过这些因子的介导,使整个免疫系统功能增强。
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吞噬、提呈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分泌和产生细胞因子、活性氧及NO等行使抗感染、抗肿瘤等生理功能,是机体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中的重要环节。明确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于阐明β-葡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β-葡聚糖免疫调节功能方面的研究不多,研究方法多以整体动物实验为主,大多停留于蛋白质水平,对于上游水平的研究非常少。本课题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生物学技术,采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的增殖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检测β-葡聚糖作用于巨噬细胞后对其产生NO和TNF-α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MAPK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吞噬作用均呈双相性。低浓度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具有促进作用,随着β-葡聚糖浓度的逐渐增大,A值也不断升高,至β-葡聚糖浓度100μg/ml时达最高峰,同时可明显提升其吞噬能力。但随着β-葡聚糖浓度进一步增高,A值反而下降,当浓度为400μg/ml时几乎完全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受β-葡聚糖刺激6小时后RAW264.7细胞开始分泌TNF-α和NO,并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分泌量在不断的增加,在24小时时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增加量在逐渐减少。ERK1/2通路的抑制剂(PD98059)试验结果显示其可抑制受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NO。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葡聚糖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后,细胞内MAPK通路ERK1/2和ERK5发生酪氨酸磷酸化,都参与到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中。
以上结果显示:β-葡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吞噬的作用均呈双相性;100μg/ml的β-葡聚糖激活巨噬细胞释放NO和TNF-α的活性较强;β-葡聚糖使胞内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5和ERK1/2发生酪氨酸磷酸化;ERK1/2通路不是β-葡聚糖诱导巨噬细胞生成TNF-α和NO的主要通路。这是β-葡聚糖在体外引起巨噬细胞免疫活性增强的重要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之一。
|
|
|
|
1 |
李小琼;金徽;葛晓军;唐彦萍;;金钗石斛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NO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
2 |
陈璐;郭兰芳;闻平;;β-葡聚糖对巨噬细胞的增殖及ERK5通路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
3 |
孙铁军,庞继恩,王鹂,陈峰,刘松,何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意义的探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3期 |
4 |
唐广宁;展群岭;吴治龙;;危重病评分与炎症介质对危重患者预后的综合评估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12期 |
5 |
赵清超;黄显章;胡久略;袁林;毛秉豫;;瓜子金有效部位群抗炎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2期 |
6 |
金莉;;宫颈癌患者血浆中NO和TNF-α的临床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1年03期 |
7 |
李景舜;吕毅;李玲;隋春生;王春华;赵淑华;;硝基苯对小鼠脾细胞及巨噬细胞分泌NO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8年17期 |
8 |
王永敏;祝文兴;安利国;杨桂文;;蛹虫草胞外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9年03期 |
9 |
李红;;局麻和全麻对病人血清NO和TNF-α水平影响的初步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5期 |
10 |
韩鹏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源性NO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年12期 |
11 |
曹丽;顾学文;张天一;汪骅;;人参皂甙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步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5期 |
12 |
林秋叶;曹振辉;姜春生;张久石;徐永平;;刺五加对巨噬细胞产生NO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抑制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
13 |
单幼兰,黄爱龙,Allison Jilbert,Ieva Kotlarski;鸭γ-干扰素活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14 |
吴国书;郭秀东;曾雪飞;;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NO和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6期 |
15 |
郗爱旗;褚以德;钟欣;尚玲;赵文蕊;李英兰;廖宝霞;李国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水平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
16 |
王以薇,曹永安,胡晓玲,施文艳;神经生长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11期 |
17 |
徐伟平!200092,吕宝经!200092,郑宏超!200092,舒红!200092,荣烨之!200092;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6期 |
18 |
张翠萍,谢印芝,陈鹏,洪欣,聂鸿靖,董宏彬,尹昭云;低氧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6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
19 |
陈晖;毕会民;;血清TNF-α、IL-1β、IL-2、NO与糖尿病肾病关系探讨[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7年03期 |
20 |
吕梦捷;曾耀英;宋兵;;人参皂甙R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吞噬及细胞因子和NO分泌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