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岗位特殊性研究

朱丽花  
【摘要】: 我们党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思想政治上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和政党总是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因为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前进的力量。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高校的基本工作,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肩负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提出新的挑战。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西方思想观念与文化意识流入了我国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对在校大学生产生影响。从大学生主体来看,他们思想状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个体差异也越来越大,对于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执行者的高校辅导员来说,既要确立新的工作理念,也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无疑彰显了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无须讳言,高校辅导员岗位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职责多而岗位任务繁重,素质较低而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队伍不稳定而可持续能力差等。 在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演变的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光靠经验和热情已不够,而需更多的智慧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本领。与高校其他工作人员相比,高校辅导员所需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具有特殊性,这赋予了高校辅导员岗位特定的内涵。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辅导员岗位的现存问题,促使其队伍蓬勃稳定发展,发挥好其特殊的作用,最终能迈上专家化的道路。 本论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从“辅导员”、“辅导员制度”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入手,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现状和趋势,得出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立足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回顾与总结了高校辅导员制度历史演进以及不同时期辅导员岗位特殊使命;第三部分调查分析了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各大特殊性表现,找出该岗位的现存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学生事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增强高校辅导员岗位的社会认同感,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最终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红岩;;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继森;;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5期
3 张秋艳;;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赵佳;温颖娜;郝晶;;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5 韩春红;;增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叶进;侯鸿雁;任泽明;张海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角色定位之我见[J];职业时空;2010年08期
7 邓荣萍;;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年27期
8 黄君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发展趋向探析[J];职教论坛;2010年32期
9 刘兵勇;;遵循能力本位,加强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毛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梦学刊;2008年05期
11 刘芳;赵美;郭晶;;加强辅导员作风建设 构建和谐高校校园[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9期
12 臧甲友;郑爱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刍议[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0期
13 凌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性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4 孙莹炜;赵晓民;陈晓雯;任欣淼;;浅谈高校辅导员性别特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合力作用的发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0期
15 刘吕林;刘岩;;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思考[J];统计教育;2007年11期
16 袁素文;;论高校优秀辅导员的素质特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7 刘凌云;李强;;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3期
18 郑银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19 孟繁中;许海光;葛占胜;;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0 童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超;王艳;达睿;;萨提亚模式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成长团体的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杨丞磊;崔姗姗;;高校辅导员心理契约的作用与构建[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永龙;杨光;;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学习型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队伍——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为例[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付文佳;;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张雷;李南;;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念;;从职业承诺的角度解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象[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梁慧超;刘亚;梁金平;高松岩;;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姚建兰;;科技辅导员团队建设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9 朱娴;;公寓辅导员的工作规范[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谢延安;;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史慧明;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岩松;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谢宝婷;社会信任的困境与基础[D];上海大学;2011年
7 黄燕;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10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花;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岗位特殊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周琴;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海宁;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人力资源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隋汝梅;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付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金鑫;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惠;当代大学生视域内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凌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静海;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N];河北日报;2007年
2 天津美术学院 陶惠珠;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N];天津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玉;辽宁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陈琦;从“生活保姆”到“成长导师”[N];光明日报;2007年
5 隆芳敏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攸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天津工业大学 杨文华;完善机制 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张兴华刘见芬;山东组织优秀辅导员高校巡回演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高祥阳;把握高校辅导员多重定位[N];光明日报;2006年
9 徐州师范大学 王保义;构建一体化的辅导员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向朝伦 杨路帆;从“杂家”到“专家”[N];四川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