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适用性研究

葛苏放  
【摘要】:近年来大量试验观测表明海表面粗糙度与海况有关,风吹过海面传递给海水动量产生波浪,风浪又反过来影响大气流动。不同发展程度的风浪具有不同的结构,使界面流场及动量交换产生显著变化。风浪的发展状况取决于风区和风时,可用波龄cp/u*来度量,另外涌浪的存在也是影响海面粗糙度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海表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方案用两种模型表征海表面粗糙度与风浪状态,1)与波龄有关,如O02、DGHQ03. GW06和PS07方案等;2)与波陡有关,如TY01方案。为确定这两种模型方案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文从量纲分析及试验验证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本文由流体力学粗糙度的定义导出,海面阻力系数与海表面粗糙度长度及大气稳定度有关,海表面粗糙度长度又与风速、风区、风时、有效波高、波龄、波陡等海况因子有关。当海面无风浪,完全光滑、海气表面是粗糙湍流条件、大气为中性层结条件下由量纲分析导出无因次海面粗糙度z0/Hs、Charnock参数都与波龄有关。Hsu(1974)提出粗糙度与波陡成比例,由此导出,在深水条件下,无因次的海面粗糙度长度zo/Hs与波龄的平方有关。在浅水条件下,无因次的海面粗糙度长度z0/Hs不仅与波龄的平方有关,还与水深、波长有关。且无因次粗糙度长度z0/Hs比在深水条件下要大π倍以上。可见,波龄与波陡有很好的相关性。 利用HEXMAX试验、RASEX试验、BIO稳定平台试验、FETCH试验、SWADE试验及SOWEX试验资料,HEXMAX试验代表有限水深的开阔洋面条件、RASEX试验代表有限风区浅水试验条件、BIO稳定平台试验包括深水开阔洋面条件以及长风区条件,这三个试验都是纯风海条件或是以风浪为主海况条件;FETCH试验代表深水有限风区条件,资料包括纯风海条件,也包括风速较小时以涌浪为主的海况条件;SWADE试验代表纯风浪及风浪与涌浪共存条件下的浅水试验、SOWEX试验代表开阔洋面无限长风区条件,其中包括涌浪观测资料。进一步明确海面粗糙度与海浪的特征——波龄与波陡二者之间的关系,测试这两种粗糙度方案模型的适用性。结果得出: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波龄粗糙度方案模型比波陡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在纯风海或以风海为主海况条件下,DGHQ03、PS07方案计算的粗糙度长度与实测资料计算的结果最接近,GW06方案次之,O02方案计算结果明显偏高;以涌浪为主海况条件下6种方案计算的粗糙度长度均偏低,O02方案计算的粗糙度长度的误差相对较小,YT96方案次之,DGHQ03方案最差。 将6种海面粗糙度方案应用于风暴潮、流、浪耦合模式中。选取湛江港3次历史台风资料,计算湛江港增水及硇洲岛海浪,与实测增水及海浪浪高相比较,验证几种海面粗糙度方案的适用性,结果得出DGHQ03方案与PS07方案应用于湛江港风暴潮流、浪耦合模式后计算的湛江港的波浪场与风暴增水与实况相符最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文俊;粗糙度长度综述[J];气象;1991年04期
2 沙文钰;潘玉萍;朱首贤;王巨华;葛苏放;蔡美琼;;一种新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方案[J];计算物理;2008年06期
3 赵栋梁;自然海况下波浪特性的初步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张强,吕世华;城市表面粗糙度长度的确定[J];高原气象;2003年01期
5 葛勇,宋金宝,田纪伟;波面位移非对称性对风浪成长状态的依赖性[J];海洋科学;2005年02期
6 潘玉萍,沙文钰;TY01和O02两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方案的比较[J];海洋预报;2004年01期
7 吕萍,董治宝;戈壁风蚀面与植被覆盖面地表性质粗糙度长度的确定[J];中国沙漠;2004年03期
8 汪炳祥,陈伯海;海面阻力系数模式的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6年01期
9 汪炳祥,李国璋,陈伯海,吕红民;海面粗糙度的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7年05期
10 李军;游松财;黄敬峰;;基于GIS的中国陆地表面粗糙度长度的空间分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年02期
11 于定勇;刘华兴;李晶;李翠琳;徐德伦;;白浪覆盖率模式中参量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9年01期
12 汪炳祥;两参量的海面阻力系数模式的探讨[J];海洋与湖沼;1997年01期
13 沙文钰,潘玉萍;用COARE算法测试4种最新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方案[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14 王爱方;;均方斜率与风速及波龄关系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1期
15 赵栋梁;李明明;马昕;;风浪对海-气界面动量通量估计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6 张田雷;周良明;茅志昌;;高风速作用下波龄与波陡的关系[J];海岸工程;2009年03期
17 潘玉萍;沙文钰;王巨华;葛苏放;尹志军;;发展新型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8期
18 JOHN A·T·BYE;杨洪斌;;海气交界面里查逊数判别值[J];气象与环境学报;1990年03期
19 张强 ,曹晓彦 ,卫国安;典型干旱区荒漠戈壁陆面参数的观测研究(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1期
20 李煜斌;高志球;袁仁民;苗世光;张兵;胡艳冰;;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的非迭代方法研究[J];大气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玉萍;葛苏放;申双和;沙文钰;;两种模型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方案的适用性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李晶;于定勇;刘华兴;;水声探测海浪破碎发生率的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潘玉萍;葛苏放;沙文钰;;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在湛江港风暴潮、流、浪耦合嵌套模式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王坚红;张金龙;苗春生;刘刚;;风浪实景影像数值测量技术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5 赵中阔;刘春霞;廖菲;周明煜;黄健;黄辉军;毛伟康;;强风条件下近海海气动量交换参数的观测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6 薛彦广;高志球;李煜斌;沙文钰;;北京蟒山森林区稀疏短草地表湍流通量观测和估算[A];“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永存;一种新的风浪谱模型及其在高度计风速反演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李晶;风浪破碎和波群统计特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刘斌;大气—海浪耦合模式的物理基础及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李爽;Langmuir环流和波浪破碎对上层海洋混合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储小青;海浪波谱仪海浪遥感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曾智华;环境场和边界层对近海热带气旋结构和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苏放;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适用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吴淑萍;风浪成长关系的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3 丁赟;风浪状态对海面风应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王喜风;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海浪周期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苏泽宇;风与浪相互作用特征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张婕;风—浪要素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爱方;基于频谱的海面均方波陡及其与气体交换速度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王鑫;风浪频谱的成长方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9 殷实;西北太平洋海面粗糙度分布与变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孙骁帆;海洋风浪模型在我国邻近海域的应用与对比[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