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研究

高丽  
【摘要】: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有助于模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并预测其生消演变,多普勒雷达资料的高时空分辨率能够提供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实时监测信息,它们二者都有助于深入剖析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在临近预报方面,数值预报结果为雷达资料预测系统的移动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同时多普勒雷达的风场可以验证中尺度数值模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和多普勒雷达风场各自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的各种方法,对其中的三种方法,即VAP、VPP、SVVP风场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多种模拟风场对其进行检验和分析,并利用暴雪和台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实例反演和对比分析,发现SVVP无论在均匀风场还是非均匀风场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通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两次台风登陆的模拟以及SVVP方法对台风登陆时刻的雷达风场反演,发现: 1、中尺度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台风登陆过程,及台风暴雨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2、SVVP方法对台风登陆期间的风场也有较好的反演,不仅可以反演出中尺度的涡旋结构,更加能反应出小尺度的风向、风速的切变; 3、通过对两者对比分析发现WRF对模拟台风的登陆位置时间稍有偏差,但是对于路径及降水量预测有较好的指示作用,SVVP方法反演出的风向、风速大致和WRF相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讲学;张家国;王仁乔;王平;;武汉一次下击暴流天气的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07年04期
2 张家国;岳阳;牛淑贞;邵木兰;;一次长历时特大暴雨多普勒雷达中尺度分析[J];气象;2010年04期
3 赵玉春,王仁乔;一次致洪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科技;2005年03期
4 高守亭;孙建华;崔晓鹏;;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与动力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08年04期
5 邱崇践,余金香,QinXu;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尺度系统短期预报的改进[J];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6 励申申;寿绍文;崔波;;中尺度系统与台风降水增幅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高守亭;崔晓鹏;;适用于中尺度系统研究的位涡方程[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党国花;张玉录;陆广驰;;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预报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年S2期
9 解以扬,徐祥德;台风暴雨次天气系统影响因素及扰动传播路径[J];气象;1993年12期
10 隆霄,程麟生;“95.1”高原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的非静力模式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1 白慧;邓学军;池再香;;黔东南州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06年02期
12 隆霄;潘维玉;邱崇践;赵建华;;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09年06期
13 洪延超,黄美元,吴玉霞;梅雨锋云系中尺度系统回波结构及其与暴雨的关系[J];气象学报;1987年01期
14 楼茂园;9012台风倒槽结构与暴雨中尺度系统[J];气象;1993年03期
15 陶祖钰,曾立新;中尺度系统的模拟 Doppler 图像[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1期
16 杨福全,杨大升;1991年7月初江淮地区特大暴雨中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分析[J];气象科学;1996年03期
17 亓翠芸;王西磊;;一次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山东气象;2008年01期
18 Steven E.Koch;周小刚;刘健文;;强雷暴环境的中尺度模拟[J];气象科技;1990年01期
19 孙建华;周海光;赵思雄;;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J];大气科学;2006年06期
20 吴家富;王正廷;陈光咏;杨远航;;闽西北前汛期雨团和强雨团的若干特征分析[J];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云;唐民;;2001年5月17日上海中等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瑞敏;康文英;张国萍;;副高外围局地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刘叶红;赵玉春;张兵;肖艳姣;;“7·8”特大暴雨过程雷达风场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4 肖艳姣;李中华;;“7·8”鄂中大暴雨中尺度系统观测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肖艳姣;李中华;;“7.8”鄂中大暴雨中尺度系统观测分析[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6 何宽科;李开奇;张蔺廉;赵海林;;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研究及应用[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杜小玲;乔琪;卢璐;;05.5.31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成因机制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双柱;邹立维;刘火胜;毛以伟;;湖北省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及其模拟分析[A];全国中尺度气象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8年
9 徐祥德;翁永辉;孟智勇;;“98.7”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锋面强对流动力结构[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梁红丽;晏红明;;“8.25”曲靖突发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A];2004年滇桂黔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特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守保;华北回流天气的多尺度结构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孙毅;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李重阳;大跨度悬挑屋盖风场的大涡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应植;雷达和卫星图像在登陆福建台风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5 冯伍虎;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和机理的非静力数值模式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宋贵霆;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信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徐玲玲;风场等外部强迫对东中国海海洋物理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张敏;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中尺度交换过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余志祥;高速铁路大型客站建筑风荷载及流固耦合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宋成芳;动态植物场景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马旭林;一次江淮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试验及机制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3 李星;江苏沿海低层风场精细化分析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孙宁;采用二步变分法反演多普勒雷达风场及其在中尺度暴雨过程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王岩;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地图设计及单多普勒雷达水平风场某些反演技术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6 公颖;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模式试验和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陈宏波;多普勒雷达基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燕成玉;强降水过程中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及风场反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吴彬;双基地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处理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林两位;2004年“艾利”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周晖;邵阳市委副书记希望多发挥多普勒雷达效益[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记者 覃世默 实习生 李巧艳 玉晓艳;崇左年内将建多普勒雷达观测站[N];广西日报;2009年
3 蒋斌;多普勒雷达在我州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潘高颖;低速风场悄悄启动 风机设备伺机先行[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段心灵 本报记者 周文廷;市长关心多普勒雷达建设项目[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6 通讯员 孙明云;将多普勒雷达外推法移植到业务平台[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曾居仁 林长江;挺进七星山[N];中国气象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颖春;国内风机商投资美国风场要趁早[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国英;昂起龙头跃太行[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本报驻京记者 徐彬;沙兰镇暴雨何以成“漏网之鱼”[N];南方周末;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