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WebGIS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薛建军  
【摘要】:人工影响天气是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规模和投入力度均居世界首位。 自1956年以来,气象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该项工作理论和装备的研究,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研究成果以推广,“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颁布的气象发展规划(2012-2015)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系统这一复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SOA的框架方案,开发设计一种能够以实时监测、信息加工、作业决策和效果评估为核心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主要工作如下: 1.分析当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的业务需求,给出系统功能设计和工艺流程。利用面向服务架构(SOA)和Web Service技术,设计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综合业务平台基础框架,进行该框架在WebGIS平台上开发与集成,完成大系统的体系结构、业务流程设计,探讨了系统数据管理与表达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详细功能模块和WebService设计。 2.利用ArcGIS9.3系列软件,在.NET下使用Visual Studio2008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实现:①研究实时气象资料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处理策略与方法,提出实时与非确定时和多线程优化处理的方法,完成对常规台站资料、雷达资料、探空资料进行高效综合处理,设计开发了实时资料处理子系统;②研究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中地理信息表达、数据分析、作业派车调度、通信指挥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开发省级决策指挥子系统;③研究总结了统计检验回归试验的要点,设计开发基于统计检验的效果评估子系统;④研究制定各子系统基于WebGIS平台开发集成方案,实现了某省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原型系统。 文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子系统已投入到国内部分气象部门试运行,实际运行效果良好。本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羽;人工影响天气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J];黑龙江气象;1995年02期
2 周德平,宫福久;辽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综述[J];辽宁气象;1999年03期
3 孔燕燕;赴泰国访问有感——记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第七届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J];内蒙古气象;1999年02期
4 刘晓林,申庆荣;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为我区经济建设做贡献[J];内蒙古气象;2003年03期
5 尹文彬;李万金;;关于对长春市贯彻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调查情况的报告[J];吉林气象;2005年03期
6 刘志刚;;对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思考[J];达州新论;2007年01期
7 忻贤华;WMO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现状的声明[J];气象;1982年02期
8 耕云;;进一步提高新疆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水平和服务效益[J];新疆气象;1986年12期
9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傅守正在人工降雨防雹指挥部成员会议上的讲话[J];内蒙古气象;1999年02期
10 王祥国;第十三次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在陕召开[J];气象学报;2000年06期
11 魏兴杰;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在乌海召开[J];内蒙古气象;2001年02期
12 牛国强,尹宪志;定西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信息网络系统[J];甘肃气象;2002年02期
13 刘栓利,贾金海;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的思考[J];陕西气象;2002年S1期
14 石爱丽;;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一期建设[J];Annual Report of CAMS;2008年00期
15 木林;;美国气象学会关于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声明”。[J];气象科技;1974年06期
16 游来光;;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会议[J];气象科技;1978年04期
17 何绍钦;第九次全国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召开[J];气象;1986年09期
18 施文全;;苏联人工影响天气专家代表团来新疆访问[J];新疆气象;1989年06期
19 张云荣;;云物理学及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包括为决策者提供的有关干旱问题的讨论)[J];新疆气象;1989年Z1期
20 刘新元;第11届全国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在承德召开[J];气象;199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毅梅;周毓荃;;人工影响天气高炮(火箭)作业空域自动化申报系统[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毛节泰;;云微物理基本理论的进展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4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5 ;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回顾与思索——纪念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6 沈建华;刘华强;卢伟;魏阳春;张伟;濮江平;;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云物理研究与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发展回顾[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7 秦长学;;驱云播雨谱新篇[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8 黄美元;徐华英;;顾震潮教授在中国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学科中的杰出贡献——纪念顾先生诞辰85周年[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9 齐颖;;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实验室简介[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10 李大山;;上善若水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感念游来光老师[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正军;含AgI焰剂成冰特性的实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景红;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催化剂粉体的制备与成冰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达布希拉图;内蒙古地区空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卫星监测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雪峰;人工影响天气行为的行政法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2 刘国强;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炮站作业信息系统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詹万志;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薛建军;基于WebGIS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布亚林;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李瑞义;EVAD技术的改善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晋立军;山西省雷达雷电综合显示及人影指导产品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巧明;车载移动式火箭人工影响天气监控指挥及信息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宏江;WRF模式在人工影响暴雨强度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黄毅梅;卫星反演云物理参数研究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卫平于顺河 记者 潘锐;为增产粮食提供有力支撑[N];吉林日报;2008年
2 记者 潘继鹏 通讯员 范鸿芸;新疆新增330个人影作业点[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吉林省气象局;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4年
4 骆继宾;人可以左右天气吗[N];科技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刘佳 记者 罗振新;部署人工影响天气工作[N];南通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刘跃峰 记者  郭军;省政府通令嘉奖有关人工影响天气单位[N];陕西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杨艾青;今年我市墒情较好[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8 戴随刚金泉才;青海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记者 王科岩;以服务“三农”为中心提高科技水平服务效益[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10 张玉平;省政协调研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N];天水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