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高原沙尘起沙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

刘宁  
【摘要】:青藏高原处于中纬度关键的地理位置同时由于其巨大的高度效应,如果它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因其具有高效的远程传输能力,从而有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并弥补全球模拟的沙尘通量远低于观测值的缺陷。本文根据青藏高原沙漠化现状,改进了 WRF/Chem模式中青藏高原下垫面地表类型(landuse)及对应高原区域限制起沙的风蚀度指数(erod),在原有Shao起沙方案的基础上将沙尘粒子尺度扩大到100 μm并对1961—2015年逐日青藏高原的沙尘起沙量进行模拟,得到如下结论:1)改进的模式能够反演青藏高原沙尘的时空特征,模拟结果同观测基本一致;2)青藏高原的起沙源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西北部、藏北高原南部、藏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和柴达木盆地。春、秋、冬季排放的沙尘气溶胶大致有以藏北高原为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布的规律,柴达木盆地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为青藏高原上起沙最强的区域。起沙位置随年代际的变化不明显,不同年代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南部;3)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沙尘起沙量月际变化呈现单峰型,其中2月最大,8月最低,季节变化有冬春高、夏秋低的排放特点。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不同,后者的峰值在4—5月,低值出现在1月;4)1961 — 2015年青藏高原平均年起沙量可达220 Tg,它占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东亚地区年起沙量(1260 Tg)的17%左右;青藏高原对东亚月起沙量的平均贡献率为22%,其中冬季的贡献率能达到30%以上,1 —2月甚至可以超过50%,表明青藏高原是重要的沙尘起沙源地;5)小于20 μm的沙尘粒子可进行远程传输,它与粒径100 μm以下的沙尘起沙量的月变化趋势不同。夏季排放的小粒子比例多于冬季,如20 μm以下的粒子在2月仅占起沙量的2%, 8月则达到了 14%。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东亚各层的沙尘气溶胶呈带状分布向东扩散直达日本、朝鲜半岛、韩国。在800hPa、700hPa高度主要为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沙尘向东输送,但在500hPa高度青藏高原沙尘的输送作用更为显著;6)青藏高原不但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地,而且因其巨大的高度效应,是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它有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焕久;温有锋;张海龙;李文慧;任甫;黄克强;肖艳杰;叶丽平;李春山;陈昭;;青藏高原与安第斯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对比[J];人类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自强;青藏高原地区卫星降水数据时空降尺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常秋芳;青藏高原风成沉积和那陵格勒河流阶地释光年代学及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青藏高原沙尘起沙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2 段丽君;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陆气多尺度相互作用特征[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3 罗建刚;青藏高原西部岩石圈电性结构与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邵妍;青藏高原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D];天津大学;2016年
5 周杰;江淮地区对流系统特征及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对江淮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6 赵新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气候干旱监测与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7年
7 陈再兴;青藏高原地区混凝土抗冻设计及措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8 李玉玉;青藏高原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沉积地层古地磁学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9 余翠;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0 黄田进;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的时空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