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4数据产品在强对流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中尺度天气系统中,主要是200km-20km的β中尺度和20km-2km的γ中尺度,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因此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很难有效监测及跟踪。我国FY4静止卫星上首次搭载了闪电成像仪LMI与全球首台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提供了许多新探测信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有迫切的业务需求,同时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理论分析、算法发展和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的应用等问题,因此,本文利用2019年4月18日03:00-15:00共四十八个时次的中国区域范围内卫星云图与GIIRS的廓线产品以及2018年5月8日厦门暴雨期间的卫星云图以及LMI闪电产品、地面闪电监测数据,结合探空数据与自动站降水数据研究了FY4闪电产品与廓线产品在强对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发现:1、FY-4闪电资料与地基闪电的数据融合有效减少了天基与地基闪电产品各自数据的不完整性、不确定性和误差,且提高了闪电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增强了闪电的动态监测能力,提高了图像整体质量和综合分析精度。2、闪电的分布与对流云位置(TBB≤265K)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移动路径与对流云团移动路径一致,且闪电强中心多超前强对流中心约15分钟。闪电高密度区域多出现在强对流(TBB≤221K)和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内。闪电强度与对流强度呈正相关性。3、AVP产品的温湿廓线数据虽然存在大量缺测,但是它的时空间分辨率依然远高于探空数据,因此其在连续时次的强对流垂直参数变化监测分析上依然有极高的应用优势。总体上,湿度廓线比温度廓线可用数据偏多,但中间断层的现象比温度廓线严重。温度的数据质量较好,而湿度廓线的质量一般。温度廓线在强对流垂直参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优势,但是湿度廓线数据的定量分析可行性不高。4、AVP的廓线产品在大气垂直分层的表现力尚可,在出现逆温现象时能显示出明显的转折。但是整体上,其相较探空廓线更为平滑,这点在湿度廓线上更为明显。5、β尺度强对流云团中水汽集中在700h Pa上下,且在700h Pa上下水汽开始凝结,对流顶高100h Pa上下,其中高纬度地区的强对流云团温度廓线在对流顶附近的转折较为平缓。
|
|
|
|
1 |
曹玉溪;强对流技术在罩式退火炉中的作用[J];冶金丛刊;1996年01期 |
2 |
李向红,廖铭燕;桂林“97.8.1”强对流大风的综合分析[J];广西气象;1998年02期 |
3 |
周文贤,齐彦彬,张永强;风切变对强对流云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1996年01期 |
4 |
谢静芳;吉林省强对流暴雨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地形影响分析[J];吉林气象;1997年03期 |
5 |
柳守煜;陈鲍发;;江西区域强对流气候特点及云型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年03期 |
6 |
张勇;牟容;潘颖;史利汉;;重庆强对流短临业务评分方法[J];气象科技;2013年03期 |
7 |
仲书;全国暴雨和强对流科学讨论会在无锡召开[J];气象;1991年02期 |
8 |
翟国庆;朱持则;俞樟孝;;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科技;1989年01期 |
9 |
叶海英;;伤不起的“强对流”天气[J];生命与灾害;2014年06期 |
10 |
邢本清,张素芬;强对流的分布特征及雷达回波分析[J];河南气象;1996年01期 |
11 |
王飞云;张维祥;杨煜灿;;利用物理量预报嵊县强对流[J];浙江气象科技;1992年04期 |
12 |
陈良栋,陈淑萍,余远东,范广生;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J];气象科学;1993年03期 |
13 |
彭春华,施望芝,何志学,张昕,王丽,李昊;3θ图像在春季强对流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湖北气象;1996年02期 |
14 |
李言荣;杜惠良;钟华;;卫星、雷达资料结合物理量场在强对流预报中的应用[J];浙江气象科技;1991年03期 |
15 |
钟晓平;强对流降水前大气层结因子的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4期 |
16 |
王桂英;姚益平;;金衢两市春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专家系统[J];浙江气象科技;1988年02期 |
17 |
郑成均,陈如能,陈良栋,徐茂生;闽南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J];气象科学;1990年01期 |
18 |
王沛霖,许丽章,孙力;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强对流和暴雨发生的条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
19 |
周丽峰,马廷标,吕红;关中地区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陕西气象;1997年04期 |
20 |
杜惠良;卢家麟;滕卫平;;地面物理量场与天气雷达图相结合在强对流现时预报中的作用[J];浙江气象科技;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