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双频雷达与双偏振雷达雨滴谱反演分析
【摘要】:雨滴谱反演对于研究云和降水微物理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是研究降水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用以分析降水的分布特征,并且可提高雷达估计降水的精度。本文首先设置给定滴谱参数并将其作为真值,然后利用T矩阵法模拟滴谱对应的固态、混合态和液态降水粒子的水平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等雷达观测参数,再分别使用基于降雨率与质量加权直径(R-Dm)约束双频雷达雨滴谱反演方法和基于约束伽马(C-G)模型双偏振雷达雨滴谱反演方法反演滴谱参数,并与真值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反演效果以及对不同相态降水的敏感性。另外,使用实际降水过程中经过时空匹配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雷达)衰减订正前后的观测数据利用C-G约束模型进行雨滴谱反演,并将反演得到滴谱参数与匹配格点双频测雨雷达常规扫描模式(DPR NS)求解模块中的滴谱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与雨滴谱仪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液态粒子群,双频方法反演体积中值直径D0和归一化尺度参数Nw的效果都优于双偏振方法,双偏振方法反演效果受D0的影响较大,仅在D0=1.28 mm附近与真值一致性较好,Nw不影响双偏振方法反演的误差。(2)由于Nw是由特征直径和其他雷达观测参量或降雨参数计算得到,误差叠加会使Nw的反演误差增大。若设定的Nw真值为一定范围内的随机分布,与特征真值没有必然联系,则两种方法反演的Nw结果与真值的相关性均不高。(3)R-Dm关系中默认的调整因子ε的均值约束用于固态及混合态粒子群雨滴谱反演时会造成一定误差。本文计算出对应模型下新的均值约束,通过对比发现,使用默认的均值约束时,双频方法的反演误差高于双偏振方法,使用调整后的均值约束时,双频方法反演误差明显小于双偏振方法。(4)将雨滴谱仪的观测数据作为实测的滴谱真值,与DPR和Nuist-CDP雷达反演的滴谱进行对比发现DPR反演得到的滴谱参数更接近雨滴谱仪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模拟反演结果相一致。
|
|
|
|
1 |
李宗飞;肖辉;姚振东;冯亮;;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03期 |
2 |
王莹珏;李平;郑佳锋;彭思越;黄泽文;;四川省稻城地区雨滴谱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1年01期 |
3 |
黄泽文;彭思越;张浩然;郑佳锋;曾正茂;王莹珏;;福建安溪雨滴谱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22年02期 |
4 |
赵城城;张乐坚;梁海河;李林;柳云雷;;北京山区和平原地区夏季雨滴谱特征分析[J];气象;2021年07期 |
5 |
柯莉萍;谷晓平;张艳;吕静;杨洋;;贵州乌蒙山区雨滴谱特征及降水估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6期 |
6 |
祖雪梅;李红革;吴玉影;;滤纸法地面雨滴谱的观测和资料处理[J];林业勘查设计;2010年03期 |
7 |
贾星灿;牛生杰;;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8 |
安英玉;金凤岭;张云峰;祖雪梅;;地面雨滴谱观测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
9 |
严采蘩,陈万奎;对流层下部雨滴谱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1990年02期 |
10 |
何珍珍,金安简,杨蕴玉,黄文娟
,朱凌云,龙颖宏;雨滴谱取样代表性问题[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11 |
程鹏;常祎;刘琴;王研峰;李宝梓;陈祺;罗汉;;祁连山春季一次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及地形影响特征[J];大气科学;2021年06期 |
12 |
单良;周尔滨;张苗苗;;哈尔滨春夏季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1期 |
13 |
李林;孙赫敏;仰美霖;杜传耀;范雪波;卢一皎;尹佳莉;;基于速度和数量阈值的雨滴谱质量控制方法[J];气象;2022年07期 |
14 |
金祺;袁野;刘慧娟;石春娥;李建邦;;江淮之间夏季雨滴谱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2015年04期 |
15 |
宋博;王红星;刘敏;吴晓军;孙晓明;;雨滴谱模型对雨衰减计算的适用性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2年03期 |
16 |
王平凯;高学亮;岳晓峰;李亚杰;赵微;;基于机器视觉的雨滴谱粒径统计方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7 |
陈宝君,李子华,刘吉成,宫福久;三类降水云雨滴谱分布模式[J];气象学报;1998年04期 |
18 |
傅德胜
,戴铁丕;雨滴谱变化对雷达定量测量单点降水精度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19 |
王秋淞;王福增;刘俊卿;;安徽淮南2016年夏季雨滴谱特征的研究[J];气象科技进展;202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