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江淮特大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摘要】:
本文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资料,每6h一次的降水资料,以及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发现,高纬双阻、单阻形势是这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冷暖空气的激烈交锋、梅雨锋上的中尺度辐合线、700hPa、850hPa上的低涡、切变线以及稳定维持的高低空急流是导致这场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该地区维持一个高能、饱和、潜在不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特大暴雨的产生和维持。
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较理想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较密的时空资料探讨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理。通过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相对湿度及位势涡度的诊断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并且“干侵入”的发生、发展对暴雨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高、低空急流耦合,在高空急流中心左侧产生的下沉运动和高空急流中心右侧、低空急流左侧产生的上升运动在锋面上形成一次级环流,次级环流的下沉支运动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和高位涡的下传提供了动力条件;进一步研究发现,干侵入沿相当位温密集带向南向下伸展,引起对流层低层气旋性涡度的发展;此外,高层干冷空气向下注入,导致地面温度降低、气压升高、风速加大、低层辐合增强、上升速度加大,从而促进了新的对流运动,引起降水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