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在气象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模式识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在图像技术和遥感研究等很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模式识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模式识别领域中的图像纹理特征提取、遥感图像分类、BP神经网络与纹理特征组合分类等方法,以及它们在云团属性识别、云迹风反演和暴雨过程分析等气象问题中的应用作了研究。
针对过去利用图像光谱亮度特征进行识别分析气象卫星图像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混合像元的分解模型,以图像的纹理特征为基础,提高图像识别的智能水平,以实现在分析决策模型的支持下,快速准确的复合分析的解决方案。并以2003年7月4日—5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为例,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
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进行纹理特征研究的一些典型的方法,利用其中的基于统计的纹理分析法中的灰度共生矩阵以及灰度一梯度共生矩阵法,分析了卫星云图上五类区域的纹理特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遥感图像分类原理以及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在对算法原理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纹理特征与神经网络进行组合,实现对卫星云图进行分类分析;第三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图像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对序列图像用相关匹配法进行运动分析,反演云迹风风场。通过对2003年7月4—5日暴雨过程的试验分析发现,使用纹理特征作为整个分析决策模型的基础是十分合理的,另外改进的基于纹理分类的云迹风反演技术,由于精度的提高,使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它所表示的2003年7月5日07—08时的高空风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北边辐散,南边辐合的反气旋环流,这些细节有效地帮助了常规方法,使其对天气过程做出合理的诊断分析。
|
|
|
|
1 |
徐雷,阎平凡,常迵;状态空间启发式搜索技术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89年01期 |
2 |
许艳;萧泽新;陈乐庚;;细胞显微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系统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7年02期 |
3 |
锅艳玲;卞昭玲;;模式识别技术在企业信息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02期 |
4 |
李介谷;;纪念傅京孙教授逝世十周年[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年02期 |
5 |
周廷美,刘方明,莫易敏;基于模式识别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年07期 |
6 |
桂海霞;;基于模式识别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7 |
袁楚;;这栋楼叫东方明珠:Google建筑识别功能[J];互联网天地;2009年08期 |
8 |
胡泽新,蒋慰孙;基于模式识别的状态观测器和滤波器[J];仪器仪表学报;1992年01期 |
9 |
钟石;杨惠民;;模式识别技术在在线化学分析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学报;1988年03期 |
10 |
高军;陶娜娜;张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06年05期 |
11 |
李元金;;基于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的数字识别系统的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2 |
卢艳军;孟凡龙;李一波;;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的模式识别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3期 |
13 |
李勇;冷彪;;基于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的岩体识别[J];大众科技;2009年07期 |
14 |
王长林;陈鸿宝;林玮;秦启茂;宋宜梅;;SVM模式识别技术及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5 |
张彩甜;;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珠宝玉石计算机辅助鉴定及信息系统[J];福建电脑;2009年09期 |
16 |
王进;陈文;康雄;李丽芳;;演化硬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6期 |
17 |
朱群雄,邱道发,谢明娥,麻德贤;模式识别在苯酐生产优化操作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18 |
陈松,姚伯威;模式识别技术在仪器仪表数字显示系统上的应用[J];中国测试技术;2005年02期 |
19 |
牛连强,陈彦军,刘守仁,任义;结焦图像的处理与识别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06期 |
20 |
姚智慧;徐保港;郝博;;基于气体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对混合气体定量识别的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