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温对热带低频振荡的影响以及关于南北半球低频振荡联系的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动力学分析入手,讨论在海温加热及其异常变化两种作用下,热带低
频振荡的周期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然后分析了一次强El Nino事件--1997/1998年期
间,在赤道东、西太平洋海温变化的不同阶段,大气低频振荡周期的变化及其分布特
征,进而与前面分析的动力学结果进行对比;最后运用多年的滤波资料,分析了南海
夏季风建立迟、早年,南海季风区的低频振荡与南半球低频振荡的联系,讨论了南半
球低频振荡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过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在海温对热带低频振荡影响的动力学研究中,考虑到热带低频振荡的多尺度性,
采用完全非地转的斜压模式,引入海温的两种作用。结果表明:在仅有海温加热作用
下,产生向东传播的低频Kelvin波和向西传播的低频Rossby波;海温较低时,波稳定,
周期随海温升高而变大,波速变慢;而当海温较高时,易引起波动的不稳定,波动周
期随海温的增高却变小。对海温加热作用的响应,行星尺度低频系统与天气尺度相当;
而对于海温异常变化的响应,行星尺度比天气尺度要强烈的多,所以考虑长波近似,
进一步讨论了海温变化对低频振荡的影响,即周期随海温的异常增大而变长,且海温
的异常变化易产生波动不稳定。
(2) 1997/1998年发生的强El Nino事件期间,东太平洋上空大气季内振荡主周期的
变化不仅受海温高低的影响,还受海温变率大小的影响:El Nino爆发,海温陡增,
低频周期显著增大;El Nino发展阶段,海温升高,低频周期进一步增大;但随着海
温继续升高,到达El Nino成熟阶段,低频周期却变小;而El Nino消亡阶段,海温
陡降,低频周期又变大;最后当东太平洋海温恢复正常低温时,低频主周期又变小。
而在此期间,西太平洋上空大气季内振荡周期主要受海温高低的影响,即海温较低时,
随着海温的增高,低频周期变大,而当海温达较高时,周期随海温增大又变小。上述
结果与动力学分析结果较吻合。
(3) 在分析南北半球低频振荡可能联系的研究中发现:南海夏季风活动期间,纬向风
的低频振荡体现了实际纬向风的主要振荡,第一次低频东风转为西风的时刻大致能反
映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早晚;南、北半球低频活动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南海季风区夏
季低频纬向风的每次增大,与南半球中纬斜压性周期性的冲击以及越赤道气流的增强
有关,而这种联系又存在年际变化:在爆发早年,南海夏季风活动受来自南半球两方
面的低频斜压性影响,其过程可能是:马斯克林以及澳大利亚高压附近的斜压性增大,
分别导致马高和澳高东侧南风加强,继而又分别影响索马里和85 OE越赤道急流的增
强,其后105 OE越粼首气流加强,最后85“E与105OE越赤道气流共同影响南海季
风区,造成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和维持。而在南海夏季风爆发晚年,主要是来自马斯克
林高压附近较大的斜压性,使得高压北部东南信风加强,进而索马里气流增强,最后
直接影响南海地区夏季风的爆发及维持,而澳大利亚高压附近的斜压性以及85 OE、
105’E越赤道急流对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性显得较小。
关键词:低频振荡;海温加热;海温异常;南半球中纬斜压险;越赤道气流;南海夏
季风
|
|
|
|
1 |
吴池胜;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对低频振荡影响的数值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1997年01期 |
2 |
付遵涛,刘式适,付彩霞;斜压模式中的非绝热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3 |
董兆俊,陈奕德,张韧,高云霄;季风低频振荡与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J];海洋通报;2002年05期 |
4 |
何金海,杨松;东亚地区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中纬度的低频波动[J];气象学报;1992年02期 |
5 |
杨大升,曹文忠;中高纬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的一种动力学机制[J];大气科学;1995年02期 |
6 |
李麦村,罗哲贤;湿过程对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低频振荡的影响[J];中国科学B辑;1986年03期 |
7 |
周发琇,粟海初,于慎余,陈瑛;青岛滨海水温的低频振荡[J];海洋科学进展;1990年02期 |
8 |
刘熙明,季劲钧,纪立人;大气中40—60天低频振荡形成的数值试验[J];大气科学;1993年02期 |
9 |
刘式适,庄瑞宁;海温作用与低频振荡[J];热带气象学报;1993年01期 |
10 |
琚建华,赵尔旭;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
11 |
吴学宏,汪厚基,李敏志;中高纬度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与华北地区夏季干旱初探[J];内蒙古气象;1995年01期 |
12 |
陆虹,郭小军,邓潮明;月预报、中期预报中的过程预报[J];广西气象;1996年01期 |
13 |
刘式适,柏晶瑜,徐祥德,李黎明;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动力、热力作用与低频振荡[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3期 |
14 |
谢安,叶谦;OLR低频振荡与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探讨[J];气象;1987年10期 |
15 |
何素兰,宋连春,黄荣辉;黄河中下游旱涝年的低频波振荡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4期 |
16 |
丁勇,陆生礼,赵福川;旁栅偏压对GaAs MESFET沟道电流中低频振荡的调制[J];科学通报;2005年11期 |
17 |
马根生;;基于WAMS的低频振荡在线分析设计[J];科技风;2009年16期 |
18 |
周希念;;对水电厂低频振荡存在现象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24期 |
19 |
王春玉;王海波;;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
20 |
谢安;大气环流低频振荡的研究[J];气象;198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