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元素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中无机元素浓度分布及一次来源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在南京市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和郊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设采样点,于2002.12-2003.12和2005.7-2005.8进行了气溶胶PM_(2.5)的采样,对PM_(2.5)中元素和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中无机元素的组成、浓度水平、时间变化、富集特征、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南京市气溶胶PM_(2.5)中元素分为两类:一类为由于地面扬尘而富集于PM_(2.5)中的元素,包括Cr、Mg、Si元素;另一类为由于人为污染而富集于PM_(2.5)中的元素,包括As、Fe、Ni、Pb、Zn、S、Al、Ca、K、P、Na、V、Mn、Ti等14种元素;南京市大气污染具有煤烟型硫氧化物特点,且在春、夏两季郊区污染比市区污染严重,在秋季市区污染比郊区污染严重;南京市大气PM_(2.5)中S、As、Pb、Zn4种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很高,都有明显的富集,人为活动对各元素的浓度有很大影响。
2.南京气溶胶PM_(2.5)中PAHs污染市区比郊区严重,郊区采样点PAHs浓度平均为0.12-1.01ng/m~3,市区达0.19-5.06ng/m~3,其中强致癌性的苯并(a)芘最大浓度达34.45ng/m~3,比郊区平均浓度高出34.5倍,市区PAHs总量明显高于郊区,高出近4倍,与市区交通流量大形成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3.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中2、3、4、5环的芳烃所占比例分别为4.70%、3.63%、37.48%、54.22%和16.74%、8.56%、31.06%、43.56%,中高环数多环芳烃在两地均占明显优势,说明两地多环芳烃的主要贡献源是燃烧源。
4.南京市区与郊区PM_(2.5)中PAHs总量与BaP的含量均显示出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市区与郊区BkF与BaP,BbF与BaP呈现强线性相关,说明BkF与BaP可能有着相同的形成过程,BkF、BbF与BaP在大气环境中有着相同的前体物质。
5.市区与郊区Chry与BaP,BaA与BaP均表现出强线性相关,由此推测,
|
|
|
|
1 |
张婷婷;谭培功;蒋海威;;我国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2 |
彭希珑;何宗健;刘小真;金腊华;;南昌市大气细粒子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5期 |
3 |
郭炜锋,戴树桂;水环境多环芳烃源解析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年10期 |
4 |
史兵方;张波;王耀;刘芳;涂悦鸿;杨秀培;;南充市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7期 |
5 |
于国光;王铁冠;吴大鹏;王娟;;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6 |
刘春慧;田福林;陈景文;李雪花;乔显亮;;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非负约束因子分析用于大辽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源解析的比较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24期 |
7 |
张树才;张巍;王开颜;沈亚婷;胡连伍;万超;岳大攀;王学军;;北京东南郊大气TSP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
8 |
栾辉;朱先磊;沈璐;付先强;王铁冠;;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
9 |
林道辉;朱利中;;交通道路旁茶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7期 |
10 |
宋雪英;李玉双;伦小文;蔺昕;翟羽新;胡晓钧;孙铁珩;;太子河水体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J];生态学杂志;2010年12期 |
11 |
彭林,白志鹏,朱坦;我国空气颗粒物中烃类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现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3期 |
12 |
叶必雄,陶澍,张枝焕;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辨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
13 |
段永红;陶澍;王学军;李本纲;朱利中;骆永明;;天津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J];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
14 |
芦敏;袁东星;欧阳通;林庆梅;;厦门岛表土中多环芳烃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5 |
郭琳;何宗健;尹丽;;南昌市夏季PM_(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11期 |
16 |
秦传高;钟秦;胡伟;石莹莹;张强华;;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J];环境化学;2008年03期 |
17 |
杨旭曙,王正萍,宋艳涛;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04期 |
18 |
刘维立,朱先磊,卢妍妍;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采样方式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
19 |
祁士华,盛国英,傅家谟,王志石,闵育顺;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尝试[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
20 |
杨旭曙,王正萍,宋艳涛;城市交通干道区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