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区域面雨量及空中水汽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
新疆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是影响和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新疆区域144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1961~2005年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公布的1961—2000年再分析逐日格点资料,采用了自然正交分解(EOF)、多元回归分析、最大熵谱值分析等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1km×1km网格数据,对新疆区域面雨量年季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高空水汽输送、大气可降水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新疆区域年平均面雨量约为2724.6亿吨,年平均降水量为165.5mm。从空间分布来看,天山山区面雨量最大,约占全疆面雨量的40.4%,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09.1mm;北疆地区次之占34.3%,年降水量为277.3mm;南疆地区最少约为25.3%,年平均降水量仅有66.2mm。从四季分布来看,夏季面雨量最大,约占全年面雨量的54.4%,春季次之为23.6%,秋季为16.5%,冬季最少约为5.5%。近45年新疆区域面雨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尤其是1987年以后降水明显增多。新疆区域面雨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3年左右周期振荡。
新疆地区高空水汽年平均流入量为26114.8亿吨,年平均流出量为25645.7亿吨,水汽净收入量为469.1亿吨。由于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新疆地区四季和年对流层中层水汽输送量最大,低层和高层接近。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约占全年的38%左右,春、秋季相当,约占全年的23%—25%,冬季最少。近40年新疆年平均、春、夏和秋季空中水汽总流入量、总流出量为减少趋势,变化率很接近,且1976年后无明显变化趋势,使得净收支量无显著变化趋势。
新疆区域年大气可降水量(APW)的空间分布呈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为高值区,海拔高的阿勒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为低值区。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APW最大,但小于同纬度东部季风区,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春、秋和冬季APW与同纬度东部季风接近。夏季的APW小于季风区界限值25 mm,从该角度表明新疆为非季风区。APW的地理分布与实际降水量分布相反,其最大(最小)区域却为降水量最小(最大)区,受西风带影响,新疆APW模态主要表现全疆一致变化,分布稳定,与降水模态分布差异性大有显著不同,且近40年来无显著变化趋势,表明决定新疆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是由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水汽辐合和其它因素差异决定的。
开都河、阿克苏河年径流量的变化与面雨量、夏季0℃层高度、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气候的变化是开都河、阿克苏河径流稳定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之,本论文使用部分新资料,考虑了海拔高度对降水插值效果的影响,设计了新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案,得出了新疆区域年平均面雨量、近45年新疆区域面雨量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新疆高空水汽收支、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以及新疆主要流域的面雨量等新结论。
|
|
|
|
1 |
郁淑华;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J];四川气象;2001年03期 |
2 |
孙永罡,李帅,白人海,王明洁,姜荣;面雨量分析和预报技术改进[J];黑龙江气象;2000年S1期 |
3 |
王仁乔,李才媛,王丽,黄志勇,金琪,黄华丽;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3年07期 |
4 |
韩贵香,朱秀红;县域面雨量估算方法探讨[J];山东气象;2004年02期 |
5 |
贺皓,蔡新玲;汉江中上游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J];陕西气象;2005年01期 |
6 |
赵艳丽;哈拉沁沟流域面雨量短期预报方法研究[J];内蒙古气象;2003年03期 |
7 |
陈仁芳,刘静;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的探讨[J];气象科学;2004年04期 |
8 |
吴有训,程光宇,李敬义,郑光明,包明木,李来根,潘荣山,王周青;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J];气象;2002年03期 |
9 |
王新龙,胡欣,尤凤春;2002年7~8月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误差分析[J];气象;2003年06期 |
10 |
孙崇智,郑凤琴,林开平;南宁致洪暴雨面雨量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2期 |
11 |
陈娇娜;李国平;黄文诗;;成都地区秋、冬季GPS可降水量的时空分析[J];气象科学;2009年05期 |
12 |
何明琼,熊传辉,龙利民;清江流域、长江上游面雨量与致洪关系分析[J];四川气象;2000年03期 |
13 |
郁淑华;四川盆地洪涝特征与对策分析研究[J];四川气象;1999年01期 |
14 |
许力,刘强;黄河流域夏季分区面雨量预报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5 |
李飞,于庆学;四大流域面雨量监控预报系统[J];河南气象;2001年02期 |
16 |
王宁,王晓明,陈长胜;吉林省主要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的研制[J];吉林气象;2001年02期 |
17 |
刘晓阳,毛节泰,李纪人,朱元竞;雷达估测降水模拟史灌河流域径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8 |
冯汉中,徐会明,徐琳娜;SVM方法与长江上游降水落区预报[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
19 |
陈小雷;景华;仝美然;范军红;马翠平;李青春;;地基GPS遥测大气可降水量在天气分析诊断中的应用[J];气象;2007年06期 |
20 |
朱英庆,刘权授,张桂娇,刘筱琴;江西省面雨量站网规划方法初探[J];水文;1997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