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风温湿廓线观测研究

王晶  
【摘要】: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作为我国最大的沙漠,它即是内陆干旱区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响应区域,也是我国沙尘、沙尘暴源地之一,对我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到目前为止,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梯度资料的缺乏,对于沙漠腹地近地层风、温、湿梯度变化特征极其垂直结构、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本文正是利用目前世界上唯一深入流动沙漠腹地200km以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塔中80m观测塔梯度系统采集的2006年8月、10月以及2007年1月、4月四个月的梯度风、温、湿资料,并结合气象站的常规气象同步资料,首先对塔中2006年的夏季、秋季和2007年的冬季、春季的晴天平均风速、温度、湿度的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均风速日变化存在两个峰值和低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各季节有差异,近地层下层日间风速比夜间大,上层相反,中间层稳定,但上下层高度各季节有区别。(2)四季平均温度都是白天高,夜间低,这种变化趋势由地面向上减弱。(3)除冬季外,平均比湿白天持续减小,且越接近地面比湿减小幅度越大,夏季平均比湿相当于春季两倍,且日变化明显。 其次利用相同资料分析了塔中近地层晴天平均风、温、湿廓线特征以及对2007年4月春季典型晴天、阴天、浮尘和沙尘暴天气下的风、温、湿廓线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晴天平均风速白天随高度增加慢,夜间快;低层风速白天比夜间大,高层则白天比夜间小。(2)四季平均温度廓线表现为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和傍晚过渡型等四种类型,早晚过渡时间四季各有不同,日最低最高温度出现时间四季则相差不大。(3)冬季夜间比湿随高度增大,整个80m近地层表现为逆湿状态,其他季节逆湿一般出现在0.5m-1m,1m-2m,32m-47m,63m-80m这四个层次上,各逆湿层出现的时间各季节有所差异。(4)阴天风速廓线与晴天相似,浮尘天气下白天近地层20m内风速随高度增大明显,沙尘暴爆发前风速增大,过境后减弱。(5)浮尘天气温度廓线变化幅度小,沙尘暴过境温度持续降低,各层温度变化幅度较一致。(6)阴天夜间32m以上高度都处于逆湿状态,浮尘比湿略小,沙尘暴过境是持续增湿过程,但随高度变化不大。 最后利用半经验理论和M-O相似理论对塔中沙漠腹地近地层风速廓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中性层结风速廓线适用对数律,非中性层结时用指数拟合相关性更好,层结越不稳定,n越小。(2)利用M-O相似理论,近中性层结适用“对数+线性”规律,根据实测资料得出φ_M随稳定度的分布,得到塔中沙漠腹地近地层稳定时的β_m和不稳定时的γ_m,夏季β_m和γ_m分别为4.6和16.4,冬季分别为2.6和19.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林;覃军;陈正洪;;一次暴雪过程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邹钧;孙鉴泞;刘罡;;城市近地层湍流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1年04期
3 赵兴炳;李跃清;;青藏高原东坡高原草甸近地层气象要素与能量输送季节变化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2期
4 郭洪旭;王雪芹;蒋进;赵新军;胡永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输沙风能及地貌学意义[J];干旱区研究;2011年04期
5 娄巧哲;徐养诚;马吉宏;吕昭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生物多样性;2011年04期
6 赵桂香;杜莉;卫丽萍;贺耀武;李莹;朱煜;;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年05期
7 徐安伦;杨艳军;孙绩华;刘劲松;李万虎;;大理地区晚霜冻灾害前后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8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王锦旗;;近地层臭氧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4期
9 王建新;陈海成;赵学东;张启绍;王爱玲;;安阳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机制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0 廖冬梅;贺春久;;凤山县2009~2010年特大干旱成因及应对措施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11 王胜;张强;岳平;曾剑;李宏宇;;黄土高原中部典型台塬区冬季微气象特征研究[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2 夏文梅;慕熙昱;徐琪;徐芬;;一次阵风锋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3 王惠芳;;豫东北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4 郭洁;李国平;黄文诗;;GPS可降水量与大雾天气关系的初步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15 杨兴华;何清;艾力·买买提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风沙流输沙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年03期
16 李燕;石小龙;王树雄;吴杞平;;2009年大连春季强对流雨雪天气过程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7 张滢滢;沈新勇;高志球;;基于WRF模式的海面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的研究[J];大气科学;2011年04期
18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1年07期
19 谢金涛;斯马义;林侃;李春花;;浅析油田防雷防静电的检测技术[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20 张立杰;李磊;江崟;谭明艳;李辉;;基于自动站观测资料的深圳城市热岛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伦;李建;孙绩华;刘劲松;赵晓红;;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交换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2 邓奕;范绍佳;;沿海大气稳定度分类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分类标准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万齐林;;一个确定大气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的方案及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夏冬;莫伟强;;东莞市近地层臭氧污染预警初步探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姚玉刚;张一平;于贵瑞;沙丽清;谭正洪;;热带季节雨林近地层CO_2堆积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晓云;季崇萍;郭文利;叶彩华;胡非;;近地层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7 班欣;祁欣;多海伟;钱飞;王蓓元;;连云港沿海风电场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朱彬;;东亚近地层臭氧季节和年际变化:观测和模式的结果[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宋丽莉;毛慧琴;汤海燕;刘爱君;;广东沿海近地层大风特性的观测分析[A];2004全国结构风工程实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世成;周嘉陵;;工程气象保障近地层风廓线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屹雄;非均匀下垫面近地层风动力降尺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肖霞;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荒草地湍流和湍流能量传输特征及能量平衡状况[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俊;煤山剖面P-T界线附近地层中的富勒烯和硫同位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庞加斌;沿海和山区强风特性的观测分析与风洞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鲍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近地层陆气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高程达;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CO_2浓度和土壤CO_2通量[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涂钢;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陈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夏季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和输送特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李国栋;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徐宏辉;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无机组分的特征及其来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风温湿廓线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李振杰;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温雅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湍流特征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刘强;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肖塘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李兰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通量特征与空气动力学参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黄辉;近地层O_3和CO_2浓度增加对作物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程穆宁;沙漠地区春季近地层气象要素分布规律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凌肖露;沙尘气溶胶对中国半干旱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影响的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晶;荒漠区土壤—植物—昆虫元素特征及其相互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10 张建磊;上海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时间序列混沌预报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勇军 方杰;通过全线最长的沙漠腹地[N];石油管道报;2005年
2 记者 陆盼盼 见习记者 李杨;“四项创新”帮沙漠腹地群众解困[N];新疆日报(汉);2011年
3 通讯员 朱燕丽 曾智敏;撒哈拉沙漠腹地的铁军传奇[N];建筑时报;2011年
4 陆晨;近地层空气污染及其危害[N];中国气象报;2004年
5 记者  刘泉龙 马俊;西北“沙漠游”之五项注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刘天明记者 张建军;武警巴州支队挺进沙漠腹地练走打吃住[N];解放军报;2007年
7 乌云毕力格 张攀峰 实习记者 魏军朋;骑着骆驼深入沙漠腹地[N];边防警察报;2008年
8 记者 赵锋;许多植物通过引种驯化能在沙漠腹地正常生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包秀文张文;内蒙古:深入沙漠腹地,追剿土炼焦[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柳向鹏、特约通讯员何华;沙漠腹地练谋略[N];解放军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