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

王鑫  
【摘要】:施肥是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但是,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持续提升。江南丘陵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江西稻田是该区域的典型代表,在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的长期影响,对保障我国南方双季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29年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年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分析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下稻田系统生产力、物质生产效率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变异系数和产量可持续指数(SYI)等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阐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江西稻田生产力和抗逆性的综合效应。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长期氮磷钾单施在短期对双季稻有增产效应,其中,氮肥增产效果更显著。单施氮肥(N)增产年限约为16年,随时间推移,增产优势减弱。试验进行29后,N、P、K处理籽粒产量分别与对照相差9.8%、-6.1%、-1.0%,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长期缺失氮肥(PK)生产力显著低于NP、NK处理,多年籽粒产量均值分别比上述处理低15.0%、14.8%。平衡施肥处理(NPK和NPK+OM)生物量、产量始终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其中有机无机配施(NPK+OM)生物量、产量始终显著高于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氮磷钾配施的高24.5%和20.2%。只有NPK+OM、P处理周年籽粒产量呈现上升趋势(6.9 kg hm-2 a-1、5.2 kg hm-2 a-1),未达到显著水平。 2.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单施氮肥降低了双季稻周年生物量的变异系数(CV)、提高双季稻周年生物量的可持续性指数(SYI),其次是氮磷钾配施(NPK)处理;无论早稻还是晚稻季,平衡施肥处理(NPK、NPK+OM)下产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其他处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均大于其他处理。虽然N处理下生物量生产稳定性较高,但其生产力水平低。可见,只有平衡施肥能够确保双季稻田系统持续高产、稳产。 3.在养分耗竭试验中,单施氮肥的稻田系统耐瘠能力好于单施磷肥和单施钾肥,其周年生物量、籽粒产量均值分别比上述处理高3.5%、3.7%,6.2%、8.0%。长期单施磷肥的稻田系统退化严重,耐瘠力差,偏施NK处理产量以-5.0 g pot-1 a-1的速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长期单施磷肥以及长期缺失磷肥对稻田系统的耐瘠性都有负面影响,因此在红壤稻田系统中合理配施磷肥才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耐瘠能力。耗竭试验4年后,各季及周年水稻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以NPK+OM处理最高,而且试验期内生物量、籽粒产量均值也以NPK+OM处理为最高,说明有机无机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它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西双季稻田系统持续高产稳产。 4.施氮肥的处理降低了氮收获指数,PK处理氮收获指数最高,显著高于N、NPK+OM、NP、NPK处理。氮肥施用量相等的情况下,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氮磷钾配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大小表现为:NPKNP, NKN;在氮磷钾配基础上适量加施有机肥同样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凌绍淦;;双季稻区稻田田菁的栽培利用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1966年03期
2 苏国凡;;井水灌稻田什么时间放水好[J];新农业;1974年11期
3 宫云志;;控制三棱草球茎加速消灭稻田草荒[J];宁夏农林科技;1975年06期
4 ;“通气”大田好[J];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10期
5 成镇湖;;设立诱杀稻田解除药械决盾防治主要稻虫的商榷[J];农业科学通讯;1957年03期
6 李汝德;控制稻田传染病媒介的环境管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3年03期
7 李禾;插秧稻田结合水稻旱种提高单井灌溉效益[J];灌溉排水学报;1985年04期
8 邓长河,邢德才;稻田广谱除草剂——禾田净[J];新农业;1986年08期
9 李国兴,杨瑞华;窦永智稻田育鱼种获得成功[J];新农业;1987年05期
10 马多仓;;稻田少耕体系及其配套机具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1987年02期
11 李实烨,王胜佳;稻田多熟制中的地力贡献[J];土壤通报;1988年04期
12 韦义礼;;稻田养萍会降低田间温度吗[J];今日种业;1988年03期
13 王杰辉;怎样防除稻田稗草[J];新农业;1990年04期
14 夏礼明;;稻鱼果菜畜立体农业综合配套技术试验总结[J];内陆水产;1990年04期
15 张运胜;稻田三杂配套技术[J];作物杂志;1991年02期
16 蔡光泽,肖诗明;侧耳根进入稻田轮作制的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2年03期
17 王德仁;费槐林;金千瑜;应继峰;章秀福;;稻田两种粮经型新复种方式[J];中国水稻科学;1992年04期
18 程满金,吴东平,浩宏海,李振华;薄土层地区采用田间防渗技术发展水稻的可行性[J];水利水电技术;1993年06期
19 ;稻田养革胡子鲶技术[J];中国农垦;1994年12期
20 凌志勇;陈华芬;铁凌;;稻田坑沟养鳝夺高产[J];农技服务;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生伟;李玉娥;万运帆;彭华;秦晓波;纪雄辉;;氮、磷肥用量增减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符卓旺;;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欧高财;李一平;李新文;周尚乾;;5%锐劲特SC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影响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4 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广西稻田和旱地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研究[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利用[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曹景贤;楊廷德;張秀芸;;1961年河南省信阳地区稻田主要害虫初步观察[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7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蔡友芳;;小池塘与稻田结合养鱼应大力推广[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杜一新;;山区单季稻田捕食性天敌发生情况及保护利用技术措施初探[A];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伟;叶川;肖国滨;刘小三;黄天宝;张昆;;氮肥运筹对红壤稻田移栽油菜氮磷钾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晓波;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姚凤銮;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郭嘉;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耿建梅;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D];海南大学;2010年
5 李剑泉;稻田蜘蛛群落生态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李志胜;施肥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高明;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陈婧;基于统计模型的中国南方稻区适宜施氮量及氮素损失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晋华;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释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华;主要生物因子与稻田氮、磷转化及流失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乐丽鑫;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芳;养猪场处理污水稻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林德华;施加铁炉渣对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闻轶;稻田氮素流失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苏苗苗;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子杨;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邹硕;长沙市郊稻田土壤肥力调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莉;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杨梢娜;杭嘉湖平原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燕 特约记者 葛仲洪;余坪镇:农民稻田种菇忙[N];眉山日报;2007年
2 王连 王春;稻田鸭当“长工”吃虫除草又“出肉”[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3 薛玉华;稻田化学除草三注意[N];农民日报;2005年
4 施盛 于成;稻田高效养龟六措施[N];中国特产报;2006年
5 张国盛赵小林;3000亩稻田栽秧不用愁了[N];广安日报;2007年
6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苑洪桥村 朱禹;稻田螟害防治莫放松[N];河北农民报;2007年
7 刘子龙;稻田涝后补救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6年
8 王宏昌、马勇;米泉:秦贵全引领乡亲发展生态稻田[N];新疆日报(汉);2006年
9 吴启美龙鲁者 本报记者 吴启昌;彝家收割队 秋收场上显身手[N];凉山日报(汉);2008年
10 陈卫新 首席记者 王森;稻田种养“盘山模式”在河南宁夏落户[N];盘锦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