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摘要】:全球变暖和各种极端天气引起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极大关注,也是世界外交的重要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CO2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外交上存在很大压力。稻田生态系统在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上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主要受到轮作制度、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比研究稻田两种不同轮作制度下温室气体(CH4N2O和CO2)的排放规律与作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从2008年11月旱作季节播种开始到2010年6月旱作季节收获结束,对双季稻-油菜(DR-OR)和单季稻-小麦(SR-W)两种轮作制度同时进行研究;每种轮作制度分别设四个处理:不施N肥不添加秸秆(ck)、施N肥不添加秸秆(SO)、施N肥稻季添加低水平秸秆(S1)和施N肥稻季添加高水平秸秆(S2);同时设置不种植作物不施肥耕作的休闲(fallow)处理。
在2009-2010水旱轮作体系下,双季稻-油菜轮作稻田各处理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高于单季稻-小麦轮作体系相应各处理,其中CH4排放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N肥施用显著增加稻田作物产量,但其N2O排放在不同轮作制度下有所不同。稻季施N添加秸秆处理单位籽粒产量的温室气体强度(GHGI)都显著高于单施N肥处理,因此,在水稻种植中施N不添加秸秆将是较好的农田管理方式。施N各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双季稻各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相应单季稻处理,但其GHGI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双季稻种植好于单季稻种植体系。
在2009-2010水旱轮作周期内,稻田CH4排放主要发生在淹水的水稻种植季节,其累积排放量占全年排放量的90%以上;N2O排放主要发生在旱作季节和稻季烤田期,而烤田期天气状况决定了是否出现N2O排放峰。晚稻生长季CH4排放总量和强度都大,在双季稻轮作中加强对晚稻稻田的管理能有效减少稻田CH4排放。稻田施N显著促进N2O排放,有效管理N肥是减少N2O排放的重要措施。稻田轮作制度显著影响CH4和N2O的排放;秸秆还田显著影响CH4排放,对N2O排放影响不显著;施N则极显著影响N2O排放,对CH4排放影响不显著。
在2009-2010水旱轮作体系内,双季稻-油菜轮作体系各处理CO2排放都要显著高于单季稻-小麦轮作相应处理;施N显著促进生态系统CO2排放;秸秆还田不会引起CO2排放的显著差异。
对2008-2009和2009-2010年稻田生态系统旱作季节影响因子和年际对比研究表明,稻田旱作季节生态系统N2O和CO2排放年际间变化较大。N2O主要受到前作水分状况、N肥施用、降雨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CO2主要受植物生长状况和天气的影响。稻田冬季旱作期N2O排放受施N和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对N2O的累积排放的影响主要由作物生长期决定,对N2O平均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影响;休闲处理N2O排放略高于作物不施N处理,说明稻田排水期种植作物能减少N2O排放。
|
|
|
|
1 |
吴海宝;气候变暖与稻谷生产的相互影响及对策[J];生态学报;1997年02期 |
2 |
聂佳燕;向平安;张俊;;稻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3 |
苟小红;从生态位的观点试论稻田综合利用[J];生态学杂志;1989年02期 |
4 |
王志坚;;稻田综合利用[J];耕作与栽培;1987年06期 |
5 |
李达模;;湖南桃源丘平区稻田作物结构优化模型初探[J];作物杂志;1989年01期 |
6 |
王伯伦,刘新安,王术,陈振武;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调节[J];资源科学;2001年06期 |
7 |
王尚明;胡继超;吴高学;张崇华;曾凯;张清霞;胡逢喜;冯敏玉;;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
8 |
倪达书;汪建国;;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及经济效益[J];水产科技情报;1985年06期 |
9 |
朱咏莉;吴金水;陈微微;童成立;韩建刚;;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
10 |
刘增富;戴怀阔;袁永坤;任文伟;;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对实验增温的响应——上海青浦案例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1 |
葛体达;;“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取得重要成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2期 |
12 |
刘雨芳,古德祥,张古忍;稻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天敌节肢动物种类调查分析[J];昆虫天敌;2002年04期 |
13 |
易俗,王瑞兰,吴志建;湘潭市郊冬闲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4 |
刘雨芳,古德祥,张古忍;广东省稻田生态系统中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J];蛛形学报;2003年01期 |
15 |
全国明,章家恩,严会超,许荣宝;免耕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9期 |
16 |
朱咏莉;吴金水;胡晶亮;童成立;韩建刚;;亚热带稻田能量平衡闭合状况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8期 |
17 |
秦祖平,徐琪;水循环对太湖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89年02期 |
18 |
梁文举,李琪,陈立杰,黄国宏,朱建国;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中国稻田生态系统线虫营养类群产生的影响(英)[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0期 |
19 |
曹凑贵,汪金平,邓环;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动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
20 |
肖玉;谢高地;鲁春霞;吕耀;;稻田气体调节功能形成机制及其累积过程[J];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