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规律

冯金飞  
【摘要】:公路交通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全球公路沿线的作物种植仍非常普遍。鉴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公路交通对沿线农田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一直受到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公路沿线土壤和作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Pb、Cd、Cr、Zn等重金属污染,但对其污染特征及规律的认识尚不非常清楚。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而沿线的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均存在Pb、Cd、Zn等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土壤中累积量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在作物中含量并不一定高,而土壤中累积量较低的元素,在作物中含量却较高。导致这些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对公路沿线重金属污染途径、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的认识不足。高速公路作为未来交通的主干网络,对沿线农田环境的影响尤其严重。因此,研究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累积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我国高等级公路沿线作物生产的产地环境保护和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论文以江苏省交通流量最大的两条高速——沪宁高速和京沪高速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9年选择车流量不同的六个典型路段,采集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和作物(水稻、小麦)样品,测定土壤中重金属(Pb、Cd、Cr、Zn和Cu)总量和有效态含量,以及作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分析高速公路沿线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同时采用盆栽对比试验和稳定性Pb同位素示踪法,分析高速公路沿线水稻、小麦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大气或土壤),以及不同器官中大气来源重金属和土壤来源重金属所占比例。在产地监测和作物试验的基础上,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法对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模拟,建立高速公路沿线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的预测模型。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沪宁和京沪高速六个路段两侧土壤、水稻和小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边界最远已经达到了路两侧330m。土壤中Pb、Cd、Cr、Zn和Cu含量均高于对照区土壤,但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水稻和小麦中上述五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品,部分样品中Pb、Cd、Zn含量超出了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其中Pb和Cd的超标率较高。 2.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公路两侧土壤中Cd、Cr、Zn和Cu含量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而不断降低,Pb含量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而先增加再不断降低。高速公路两侧水稻和小麦籽粒中五种重金属含量均随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而先增加再不断降低。公路两侧,作物中重金属含量高值区的分布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值区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区域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并不一定高。 3.高速公路沿线水稻和小麦中的重金属污染来源于不同的途径,大气污染途径不可忽视。盆栽对比试验和作物中Pb稳定性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高速公路沿线水稻中累积的Pb、Cd和Zn部分来源于叶片对大气中重金属的吸收,而Cr和Cu主要来源于根系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高速公路旁水稻叶片中,大约有20%的Pb、35%的Cd和60%的Zn来源于大气;在水稻籽粒中,约有46%的Pb和41%的Cd来自于叶片的吸收和转运;在水稻茎中,约有49%的Zn来自于叶片的吸收和转运。公路旁不同距离水稻叶、茎、籽粒中大气来源的Pb、Cd或Zn的比率随与公路距离增加而不断降低。高速公路沿线小麦中Cd和Zn部分来源于叶片对大气中重金属的吸收,而Pb、Cr和Cu主要来源于根系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在公路旁小麦叶片中,大约有22%的Cd和29%的Zn来自于叶片对大气中重金属的吸收,在小麦籽粒中,约有21%的Cd和20%的Zn来自于叶片的吸收和转运,在小麦茎中,Pb、Cd、Cr、Zn和Cu主要来自于根系的吸收和转运。公路旁不同距离小麦叶、籽粒中大气来源的Cd和Zn的比率随与公路距离增加而不断降低。 5.车流量是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沿线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受到车流量、风向、土壤性质、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沪宁高速和京沪高速沿线六个路段土壤中Pb、Cd、Zn和Cu累积指数与车流量呈显著正相关,风向、土壤pH、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沪宁高速和京沪高速沿线6个路段水稻中Pb和Cd累积指数、小麦籽粒中Cd和Zn累积指数与车流量呈显著正相关。沿线水稻、小麦籽粒中重金属的累积受到车流量、风向、土壤性质、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重金属元素累积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6.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功能,具有高度非线性函数映射功能,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的预测与评价,拟合精度较高,泛化能力好。能够对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Pb、Cd、Zn和Cu含量、对两侧水稻籽粒中的Pb和Cd含量、小麦籽粒中的Pb、Cd和Zn含量进行较好的拟合和泛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诚曦;王济;蔡雄飞;余跃;;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制定与健康风险评估[J];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孙超;陈振楼;毕春娟;刘耀龙;张翠;王东启;史贵涛;叶明武;;上海市崇明岛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9年05期
3 贾琳;杨林生;欧阳竹;王五一;李海蓉;李永华;虞江萍;;典型农业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1期
4 朱建军;崔保山;杨志峰;董世魁;姚华荣;;纵向岭谷区公路沿线土壤表层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5 徐友宁;张江华;赵阿宁;柯海玲;;小秦岭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地质通报;2008年08期
6 王学锋;姚远鹰;;107国道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J];土壤通报;2011年01期
7 王涵;高树芳;罗丹;陈玉真;王果;;Cd Pb污染土壤中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杨继松;孙丽娜;杨晓波;马力;;沈阳市细河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9 张玲;夏畅斌;陈平;尹奇德;康广博;;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孟飞;刘敏;崔健;;上海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析[J];土壤学报;2008年04期
11 宋志海;;漳州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生物修复防治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8年03期
12 阎伍玖;安徽省繁昌县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4期
13 周霁;乔红进;王曰鑫;;运城盐湖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4 陈翠翠;梁锦陶;韩玉兰;成昌顺;罗玉;陈启斌;梁镇海;;太原市敦化污灌区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垂直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0期
15 廖国礼,周音达,吴超;尾矿区重金属污染浓度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6 蓝唯源;宋书巧;王德光;胡忠俊;任立研;;环江县大环江下游沿岸重金属污染区农作物污染评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年04期
17 翕伯琦,丁中文;台湾环境污染状况与防治措施──Ⅱ、农田重金属污染概况与改良之道[J];台湾农业探索;1995年01期
18 王开峰;彭娜;曾广裕;;粤东银锑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广东化工;2009年11期
19 马建华;楚纯洁;李剑;宋博;;铁路交通对铁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陇海铁路郑州—圃田段为例[J];土壤通报;2007年01期
20 王平;董亚萍;王玲;;银川市郊蔬菜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J];科技资讯;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雨;冯海波;万宝春;王莹;;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对策研究[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婷;姜春晓;王静;孙红文;;天津农田重金属污染诊断及生物修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冠;刘圆;叶方舟;廖夏伟;蔡菁;张卫国;;上海工业区表土重金属污染的磁学诊断[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董蕊妮;李少佩;李国庆;;浅析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21世纪初我国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回顾[A];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伟;;典型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7 韦炳干;姜逢清;李雪梅;牟书勇;;乌鲁木齐市道路沙尘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价[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崔玉静;王丽明;张旭红;朱永官;;in vitro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经土壤-人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杜河清;谢国华;曹健;高龙华;;受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资源化处置系统研究[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10 纪晓红;曹阳;周建平;黄娟;刘红瑛;;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调查及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金飞;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规律[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远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及对修复效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唐将;三峡库区镉等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及转化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景春;福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王辉;长江中下游干流沉积物磁学及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邱海源;厦门市翔安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形态及生态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功振;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与释放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李志鹏;土地利用变化和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土壤呼吸和有机碳损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龚玲兰;山西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重金属污染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江苏省主要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朱永恒;芜湖市郊农田土壤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3 包丹丹;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丽红;河北清苑县重金属污染水土环境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宣肇菲;山东省典型区域农田用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宋雁辉;云南个旧乍甸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土壤改良[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志楼;典型矿区重金属污染特性及其土壤酶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邹耀华;浙江省八味中药材中有机农药和有害重金属本底调查[D];浙江大学;2006年
9 刘晓辉;君子兰公园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元素迁移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静宜;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在矿物中的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伟;关注机动车重金属污染[N];中国质量报;2008年
2 通讯员 苏焕轩 记者 刘晓东;江苏四招重拳整治重金属污染[N];江苏经济报;2011年
3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金配营;消除重金属污染隐患[N];嘉兴日报;2010年
4 记者 昌伟;我市部署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工作[N];巢湖日报;2011年
5 江苏省镇江市国资委 谭浩俊;稻米不容重金属污染[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车娜;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记者 陈文文;我省大力整治重金属污染[N];浙江日报;2011年
8 陈传武;湖北环保专项彻查重金属污染[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记者 成燕;全市集中整治企业重金属污染[N];郑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潘园园;整治重金属污染排放出重拳[N];福建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