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疱疹病毒Ⅰ型改造活疫苗的构建及其作为活载体的应用
【摘要】: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 herpesvirus type 1, EHV-1)是马科动物重要的病原,马最为易感,通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病毒性流产,严重时引发神经性疾病。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养马业和赛马业的危害很大。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主要为灭活疫苗,无法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反应,免疫保护性较差。EHV-1所有毒株都可引起流产,但只有个别毒株可以引起神经症状。近些年来,由EHV-1引发的神经性疾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目前已经证实,EHV-1 DNA聚合酶第752位氨基酸的点突变决定其神经致病性。本研究将EHV-1强毒RacL11株的DNA聚合酶第752位氨基酸用同源重组方法从神经致病型(D752)突变为非神经致病型(N752),同时将其gC蛋白基因敲除,构建了基因改造活疫苗L11_D752N△gC。在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YFP取代聚合酶基因后,RacL11只能在表达聚合酶蛋白的细胞系RK13中生长,首次证实DNA聚合酶对EHV-1的体外复制是必需的。L11_D752N△gC在体外对RK13细胞的吸附能力相对于野毒显著下降,病毒滴度下降约20倍,从细胞中胞吐的效率降低,但形成的空斑却比野毒和gC蛋白修复株大10%(p0.0001)。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不同突变株对马成纤维细胞NBL6表面MHC-1分子的下调作用,首次发现gC蛋白可下调MHC-1表达水平,表明gC蛋白可能参与了EHV-1在宿主体内的免疫调控。用小鼠做动物模型对Lll_D752NAgC进行了毒力和攻毒试验发现,L11_D752N△gC在体内复制能力显著下降,接毒后第2天肺组织中病毒滴度小于野毒滴度的0.01%,未造成明显病理损伤,在接毒后28天用野毒进行攻毒可有效阻止病毒复制,在攻毒后第2天肺组织中病毒滴度与PBS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00倍。上述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病毒L11_D752N AgC毒力显著减弱,但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有望成为安全有效的减毒活疫苗。
在自然流行的EHV-1毒株中,其DNA聚合酶的第752位氨基酸主要存在天冬酰胺(N752)和天冬氨酸(D752)两种形式,该位点的突变可影响聚合酶的活性并足以决定病毒对宿主的神经致病性。DNA聚合酶对EHV-1的复制是必需的,而第752位氨基酸位于聚合酶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内,该位点对DNA聚合酶的功能是否也是必需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细菌人工染色体和Red重组技术将该位点进行了敲除,并对突变株L11△752gp2进行了N752和D752两种修复。L11△752gp2在体外可以正常增殖,形成的空斑大小和生长曲线与母源病毒以及两个修复株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靶向聚合酶的抗病毒药Aphidicolin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EHV-1 DNA聚合酶第752位氨基酸对病毒的体外复制是非必需的,但该位点的突变可以改变病毒对抗病毒药Aphidicolin的敏感性。
蓝舌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成员,是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蓝舌病的病原,为虫媒病毒,主要依靠库蠓传播。通常认为该病毒只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在2006年8月,蓝舌病毒8型首次登陆欧洲北部,并大规模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蓝舌病毒各血清型间交叉保护性很差,目前针对8型的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无法区分免疫和自然感染。马疱疹病毒1型作为活病毒载体具有感染谱广,容纳外源基因能力强,机体缺少抗载体免疫等优势,作为活病毒载体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研究首先将克隆为细菌人工染色体的马疱疹病毒1型RacH疫苗株进行了启动子改造,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了可表达蓝舌病毒8型VP2蛋白的重组病毒rH_VP2。在体外,rH_VP2形成的空斑显著小于野毒RacH,但可达到与野毒相同的滴度,并可稳定的表达VP2蛋白。该重组活载体疫苗有望成为蓝舌病毒8型的新型标记性疫苗。
|
|
|
|
1 |
彭金美;王瑜;田志军;周艳君;陈瑾;安同庆;童光志;;带BAC质粒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体外生长特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1期 |
2 |
李继昌,童光志,仇华吉,周艳君,王玫,刘忠贵;表达牛流行热病毒G基因的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鞠会艳;夏咸柱;高玉伟;杨松涛;邹啸环;黄耕;李彦舫;;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鉴定与表达[J];中国病毒学(英文版);2006年04期 |
4 |
鞠会艳;夏咸柱;高玉伟;杨松涛;邹啸环;黄耕;李彦舫;;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鉴定与表达[J];畜牧市场;2009年09期 |
5 |
王先炜;姜平;李玉峰;蒋文明;汤景元;;猪圆环病毒Ⅱ型Cap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病毒学(英文版);2006年01期 |
6 |
邱亚峰;葛菲菲;张雪莲;陈溥言;;表达GFP基因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5期 |
7 |
刘红梅;秦爱建;叶建强;陈鸿军;邵红霞;金文杰;刘岳龙;;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的重组马立克氏病毒的构建[J];中国病毒学(英文版);2006年03期 |
8 |
张静;葛晶;尹隽;钟江;;人甲胎蛋白增强子和鸡HS-4绝缘子对杆状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9 |
陈瑾;田志军;彭金美;王瑜;周艳君;安同庆;童光志;;表达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GP5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1期 |
10 |
王先炜;姜平;李玉峰;蒋文明;汤景元;;猪圆环病毒Ⅱ型Cap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J];畜牧市场;2009年08期 |
11 |
陈瑞爱;邵定勇;韩静芳;;猪伪狂犬病毒TK缺失株PRV/TK~-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0年05期 |
12 |
周井祥;薛江东;刘晔;张守峰;朱霞;扈荣良;;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基因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年12期 |
13 |
李萍萍;含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TTVV-3)传代后生物学特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4 |
余为宽,申庆祥,李大金,周清平,沈卫英,王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和补体C3d片段组成的单链多肽的生物合成[J];实验生物学报;1999年01期 |
15 |
张秀芹;夏咸柱;卫广森;常惠芸;高玉伟;;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J];中国兽医科学;2006年02期 |
16 |
姚艳;张桂红;刘文军;陈铁桥;孙蕾;罗浑金;;一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
17 |
孙锦;李秋艳;李云龙;黄兵;宋敏训;李新华;;禽腺病毒QU株一个复制非必需区的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
18 |
袁子国;张才;王晓虎;徐慧娟;张守峰;扈荣良;张秀香;;表达狂犬病病毒CVS-11株糖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在犬体内的免疫效果[J];中国兽医科学;2009年11期 |
19 |
刘超;胡春吉;赵静;;2009年H1N1流感爆发的历史背景[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
20 |
邱亚峰;葛菲菲;陈溥言;;含E.coli F因子的马立克氏病病毒1型(MDV1)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