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花蓟马和棕榈蓟马雄虫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
【摘要】: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棕榈蓟马(Thrips palmi)是世界上重要的农林植物害虫,每年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花蓟马成虫和棕榈蓟马成虫对不同气味源的行为反应;用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提取2种蓟马雄虫挥发物,并利用含有BGB-176SE或CP-chirasil-Dex CB2种不同手性柱的气-质联用仪(GC-MS)对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如下:
1.在花蓟马成虫对其自身作气味源的行为选择实验中,花蓟马雌虫被花蓟马雄虫气味源所吸引,但不被花蓟马雌虫气味源所吸引,这说明花蓟马的聚集信息素是由雄虫产生。花蓟马雄虫对花蓟马雄虫气味源有极显著的选择性,说明花蓟马雄虫产生的聚集信息素有聚集两性的作用。
2.利用气质联用仪对花蓟马雄虫释放组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花蓟马雄虫释放的挥发物中含有2种雌虫中没有的主要组分。在浸泡花蓟马雄虫的溶剂中也未发现这2种组分。
3.利用含有不同手性柱的GC-MS对花蓟马雄虫聚集信息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花蓟马雄虫可释放的2种聚集信息素组分分别是(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 (S)-2-methylbutanoate,其与已报道的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组分相同。但定量分析表明,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雄虫中(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 (S)-2-methylbutanoate释放的比例不同。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组分比例的不同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种间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棕榈蓟马雌虫被雄虫气味源所吸引,而雌虫气味源对其无吸引作用,这说明棕榈蓟马的聚集信息素是由雄虫释放的。对棕榈蓟马雄虫释放挥发物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2种主要组分,这两种组分在雌虫中是没有的。而这两种组分与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并不相同。在浸泡棕榈蓟马雄虫的溶剂中也未发现这2种组分。因此确定这2种组分并不储存在棕榈蓟马体内,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合成并释放的。
|
|
|
|
1 |
吕要斌,贝亚维,林文彩,章金明;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J];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05期 |
2 |
;我国新发现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J];昆虫知识;2003年04期 |
3 |
戴霖,杜予州,张刘伟,周福才,龚伟荣,鞠瑞亭;西花蓟马在中国的适生性分布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2004年06期 |
4 |
陈洪俊,张友军;西花蓟马的鉴别与检疫[J];植物检疫;2005年01期 |
5 |
;资讯点击[J];生态经济;2003年09期 |
6 |
刘忠善,杨小溪,丁元明;西花蓟马的生物学习性观察试验[J];植物检疫;2005年03期 |
7 |
张友军,吴青君,徐宝云,朱国仁;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在北京发生危害[J];植物保护;2003年04期 |
8 |
程俊峰;;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J];中国植保导刊;2007年01期 |
9 |
刘建民;李金堂;;西花蓟马的识别及防治[J];长江蔬菜;2010年09期 |
10 |
刘建民;李金堂;;西花蓟马的识别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10年15期 |
11 |
张磊;李世界;;西花蓟马的危害与防治[J];河南农业;2010年21期 |
12 |
李鄂平;香蕉花蓟马的为害及防治[J];植物医生;2003年05期 |
13 |
徐家菊,韦丽莉;临沧市新发现外来有害生物——西花蓟马[J];植物检疫;2005年05期 |
14 |
温变英;;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识别及防控措施[J];蔬菜;2008年01期 |
15 |
郑效虎;;温室茄科蔬菜害虫——西花蓟马的防治[J];农业知识;2008年08期 |
16 |
路虹;石宝才;宫亚军;宋婧祎;;蔬菜常见蓟马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6年11期 |
17 |
苗红君;;我国新发现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16期 |
18 |
吴青君;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生物学、为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07期 |
19 |
张永平;;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果农之友;2009年01期 |
20 |
岳碧松,邹方东;花蓟马(Frankiniella bispinosa)的室内饲养方法(英文)[J];西南农业学报;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