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条件下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指标变化及检测方法的筛选
【摘要】: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原产于中国,因其质地鲜嫩,营养丰富,能四季供应,在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质量是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保证,而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可靠指标。种子活力直接影响种子的萌发、出苗、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种子的采收、加工、贮藏直至播种,均可导致种子活力的下降或丧失。因此,研究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的变化及测定方法,不仅为不结球白菜种子的质量检验提供简便快捷的途径,对不结球白菜优质高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围绕种子活力的测定展开,首先采用高温高湿老化法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不结球白菜种子,研究不同老化程度下种子活力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然后研究了PEG6000模拟干旱及NaCl和温度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矮脚黄’种子活力的影响。进而以10种不结球白菜种子为材料,筛选出两种常用的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试验条件,并对21个种子活力测定指标和方法进行多元分析,筛选出简便快捷的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1.以不结球白菜品种‘高梗白’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2℃)高湿(相对湿度100%)人工加速老化法,研究不同老化程度下种子活力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发芽指标(除不正常苗率)和出苗指标均随老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下降,不正常苗率显著上升;随老化程度的加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种子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先增高后降低,过氧化氢(H202)含量逐渐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升高;种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脱氢酶活性下降,α-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相关分析显示,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H202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出苗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H202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老化程度的加深变化规律一致,且各指标间以及与出苗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检验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的候选指标。
2.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矮脚黄’种子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及NaCl和温度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抗氧化相关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3种胁迫的加重而显著下降,不正常苗率显著上升;随胁迫程度加重,SOD和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活性氧产生速率加快,H2O2积累,相对电导率上升;胁迫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综上说明,不结球白菜种子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NaCl胁迫和温度胁迫下,其种子抗氧化系统代谢失调,造成活性氧积累伤害,渗透调节紊乱,从而降低了种子活力直至种子死亡。
3.以10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种子批为材料,研究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和NaCl胁迫下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指标的变化,以确定采用两种胁迫试验测定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NaCl胁迫加剧,不同品种的不结球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中,15%PEG6000胁迫下,10个品种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标准发芽率,8个品种的发芽势显著低于标准发芽势,9个品种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标准发芽条件的数值。NaCl胁迫试验中,在150mmol/LNaCl胁迫处理下,不结球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3个品种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但所有品种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两种胁迫下,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比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化更明显。综上说明,在测定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试验以15%PEG6000为宜,NaCl胁迫试验以150mmol/L NaCl为宜。
4.以10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材料,测定21个种子活力指标并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各活力指标间均存在差异,呈现多样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基于发芽行为的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生理指标中仅电导率与发芽指标(活力指数除外)和出苗指标间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52.836%,包含的主要是基于发芽行为的测定指标以及生理指标中的浸种液电导率。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活力指标归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的指标均是发芽指标。从种子活力的定义出发,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控制劣变试验和NaCl胁迫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是检验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的适宜方法。
|
|
|
|
1 |
佘建明,蔡小宁,朱祯,朱卫民,张初贤,袁希汉;普通不结球白菜抗虫转基因植株的获得[J];江苏农业学报;2000年02期 |
2 |
毛忠良,潘耀平,姚悦梅,戴忠良,吴国平;不结球白菜类蔬菜的采种栽培[J];种子科技;2000年01期 |
3 |
王建营,侯喜林,张玉明,张正光,郑小波;不结球白菜品种(株系)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4 |
欧阳寿强,徐朗莱;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和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年01期 |
5 |
高秀瑞,陈贵林,潘秀清,武彦荣;叶面喷施氨基酸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3年S1期 |
6 |
史公军,王彦华,侯喜林;不结球白菜线粒体DNA的提取及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
7 |
马志虎;金永庆;宋春;沈晓昆;韦武青;;耐寒黄苗不结球白菜青星2号的选育[J];长江蔬菜;2006年01期 |
8 |
黄俊;郭世荣;吴震;李式军;;6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6期 |
9 |
黄俊;郭世荣;吴震;;30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耐弱光性鉴定[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年03期 |
10 |
常连生;韩志卿;朱小平;;不同氮肥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1 |
任锡亮;李英;侯喜林;王枫;;不结球白菜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光诱导表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2 |
权桂芝;孙秀波;廖波;于岩;李玫瑰;;不结球白菜硫代葡萄糖苷动态变化的研究[J];现代园艺;2008年03期 |
13 |
王强;陈沁滨;王玮;尹德兴;;我国不结球白菜育种现状及展望[J];中国种业;2008年07期 |
14 |
郑佳秋;侯喜林;陈晓峰;;不结球白菜热激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10期 |
15 |
齐莉;史公军;侯喜林;张昌伟;肖栋;马景蕃;;不结球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2期 |
16 |
陈以博;侯喜林;陈晓峰;;不结球白菜幼苗耐热性机制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7 |
李晓梅;;高温对不结球白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18 |
韩建明;侯喜林;徐海明;史公军;;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10年01期 |
19 |
张智明;柏广利;武琴;陈友;郝同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0年13期 |
20 |
马成英;侯喜林;刘同坤;李俊星;张蜀宁;李英;;不结球白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