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响应比较研究
【摘要】:新式武器假说(Novel Weapon Hypothesis)认为,入侵植物通过将体内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抑制其周围本土植物的定殖和生长,从而能帮助其成功入侵,这一过程称之为化感作用(Allelopathy),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之为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s)。乌桕(Triadica sebifera)作为中国本土木本植物,已成为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严重入侵物种。虽然其自身化感作用已被证实较弱,但关于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对其它植物化感作用响应差异的研究较少。北美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作为入侵中国的一种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化感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本研究选取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作为受试对象,本土与入侵生态型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化感物质来源,通过开展化感物质组分分析试验、室内培养试验、网室盆栽试验以及土壤理化分析测定,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本土与入侵型乌桕对化感作用的响应差异。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本土与入侵生态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物质组分的鉴定与比较;(2)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对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发芽和生长的影响;(3)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作用对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发芽及生长的交互效应:(4)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和乌桕生长作用下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变化。本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土与入侵生态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物质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在本实验选取的本土与入侵生态型加拿大一枝黄花鉴定出的6种相同的物质中,入侵型加拿大一枝黄花有 4 种化感物质(Methyl stearate;13-Octadecenoic acid,methyl ester;Hexadecanoic acid,methyl ester;cubedol)相对含量高于本土型加拿大一枝黄花。结合本研究及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得出,化感物质含量差异而非组成差异可能是造成本土与入侵生态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强弱不同的主要原因。2.入侵型乌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响应更加敏感。本研究表明,在入侵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下,入侵型乌桕种群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速率均优于本土型乌桕种群。当使用活性炭去除化感物质作用后,入侵型乌桕种子发芽率提高程度、发芽时间缩短程度及幼苗生长速率增加程度均大于本土型乌桕,说明入侵型乌桕种群对化感物质更加敏感,同时对浸提液中其他化学营养物质利用能力更强。3.化感物质与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有利于乌桕的初期定殖。在入侵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土壤根际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化感作用提高了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种子发芽率,缩短了乌桕种子的发芽时间。入侵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可能抑制了某些土壤病原菌的活性,使得乌桕种子发芽率提高,从而帮助了乌桕在初期的成功定殖。4.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有利于乌桕在化感作用下的成功入侵。在入侵型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下,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生长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然而,本土与入侵生态型乌桕对于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本土型乌桕提高了土壤无机态氮含量,而入侵型乌桕降低了土壤无机态氮含量,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入侵型乌桕具有更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及更快的生长速率。
|
|
|
|
1 |
孙胜利;绍兴“通缉”“加拿大一枝黄花”[J];中国花卉园艺;2004年14期 |
2 |
沈国辉,钱振官,柴晓玲,管丽琴,陈建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4年04期 |
3 |
陈公翰;警惕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J];杂草科学;2004年04期 |
4 |
徐富康,林建军,郑可伟,夏卫东,干旭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为害及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5 |
周明华,冉俊祥,陆军,刘强;应重视加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工作[J];植物检疫;2005年04期 |
6 |
吴竞仑,李永丰,王一专,刘丽萍;苏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地的植物群落[J];江苏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
7 |
李强,沈龙元,彭青,胡桂珍,徐金泉;加拿大一枝黄花药剂防除适期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06期 |
8 |
吴竞仑,李永丰,王一专,刘丽萍;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情况与防治研究初报[J];江苏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
9 |
吴竞仑,王一专,李永丰,刘丽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治理[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10 |
徐宗俦;;“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识别与防除[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20期 |
11 |
宋卫兵;王泽松;;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与利用途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
12 |
王存华;马来宝;朱兆庆;葛玉林;黄付根;顾贤永;;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除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3期 |
13 |
熊战之;郭小山;陈香华;付佑胜;李茹;赵桂东;;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方法[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
14 |
汪卫岳;郭志达;吕道坤;卢建文;娄开华;宋承申;;奉化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
15 |
马来宝;朱兆庆;葛玉林;黄付根;王存华;顾贤永;;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
16 |
王晓天;徐启发;徐哲生;郭丽敏;;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
17 |
李安国;黄超艳;李国刚;张武鸣;廖家榜;;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桂林的分布及治理[J];广西园艺;2006年04期 |
18 |
陈芳;;加拿大一枝黄花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6年04期 |
19 |
徐惠民;李元君;陆云梅;;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杂草科学;2006年02期 |
20 |
袁亦文;王映雪;方吉;金国胜;徐建信;;温州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现状及入侵成因分析[J];植物检疫;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