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这意味着我国长期以来以资本和劳动力为代表的传统要素增长模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现状,而创新创业驱动成为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的新动力。据此,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随后,政府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仍不完善,部分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金融排斥问题严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了潜在创业者创业路上的最大障碍。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些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全国范围内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突破了以往传统金融服务存在的时间限制和地域约束,是对普惠金融的深化和发展。相较于依赖线下金融机构网点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数字金融开创了全新的线上金融服务模式。其使用更为便捷、交易成本更为低廉,信息来源更为广泛,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渗透率,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方面均有利于缓解创业时受到的金融排斥,为家庭创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及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作进一步讨论,这对于丰富相关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省一级数据与2013、2015、2017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相匹配,得到三年的混合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robit基准模型、基于工具变量法的Ivprobit模型以及交互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机制。之后,进一步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影响效果的城乡异质性、物质资本异质性、人力资本异质性、社会资本异质性以及风险态度异质性。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家庭创业决策,且具体到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的提高均有助于家庭创业决策。(2)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信贷约束缓解机制和信息约束缓解机制促进家庭创业行为。(3)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家庭的商业保险购买与使用,提高了家庭风险承担能力,进而增加了创业概率。(4)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对于城镇地区、高物质资本、高人力资本和高风险偏好的家庭影响更显著。对于不同社会资本组影响差异不明显。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本文对未来双创工作的继续推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要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第二要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增强农村家庭的创业动力;第三要提高家庭创业抗风险能力;最后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