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

朱晶  
【摘要】: 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 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粮食安全 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粮食供应总量是否满足基本需要;2.粮 食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均衡;3.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地获得基本 的粮食供应;4.人们得到的粮食是否符合卫生、营养和健康的标准。 根据我国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将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 粮食供应的波动和特定人群的粮食可获性上。由于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很 大,年度和地区之间产量的波动也很大,粮食供求总量的长期平衡甚至供 应过剩并不等于任何时点上的供应都能满足需求,因而如何“熨平”产量 的波动以保障粮食的均衡供应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 消灭贫困既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政府向全世界作 出的庄严承诺,而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基本的食品供应是消灭贫困的第 一步。因此,如何增加贫困、缺粮地区低收入者的粮食消费不仅是加强粮 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思路,特别是在粮食 长期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熨平”粮 食供应的波动并增强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以实现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根据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和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 改革的目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 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如下: 1.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主要品种的产量的波动与世界总产量、主要出口国产 量、主要进口国产量的波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有的甚至呈负相 关。因此,利用国际市场“熨平”国内粮食生产的波动以平衡国内市场 供求、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因部分利用世界市场平衡粮 食供求而进口粮食所需要的外汇支付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也没 有必要担心遭受粮食禁运。 2.保持庞大的粮食后备储备需要大量仓储设施和巨额储藏费用,同时还要 承受损耗和品质下降带来的损失,因而代价十分昂贵。如果建立完善的 国内统一市场,同时结合利用国际市场,就可以在保证粮食安全水平不 变的条件下大大减少储备的规模。由于减少了政策费用,提高了既定保 障政策的可行性,因而事实上利用国内外市场有利于增强粮食安全的保 障程度。 3.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缺粮地区低收入农民的食物消费水平更多地决定 于收入水平,而较少地决定于自身的粮食生产,而他们的收入水平及其 增长速度又直接取决于粮食生产在当地农业中所占比重。因此,粮食政 策对这些农民的收入和食物消费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如果允许他们根 据资源享赋的地区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加快粮食市场改革 进程,就可以在减少当地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量的同时增加其粮食消费 量,从而增强这些地区和整个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1.必须坚定不移地椎进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在我国农业过去20 多年的迅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我国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和大幅 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供应总量上增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程 度。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化的改革在平衡粮食供求时点上的矛盾和加 强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推 进市场化的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粮食市场,可以更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 2.必须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多元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平抑 国内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在于不同国家粮食生产的波动可以互相抵 消,共享或分摊风险的地域范围越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就越小。因 此,能否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来平衡国内粮食生产的波动,要看我们是否 能与那些粮食生产波动异步的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同时有效地打 破任何可能出现的垄断局面。 3.必须加快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改革。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首先 就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提高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更离不开统一 的国内市场。缺粮的贫困地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然要求我们尽快 减少和放弃对粮食生产任何形式的行政控制,允许并且帮助这些地区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廖永松;;全球大米供求和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J];农业展望;2009年09期
2 曾宏;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J];新长征;2005年09期
3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强调森林和林业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J];新疆林业;1997年06期
4 胡学君,吴志华,韩耀,印文郁;创新粮食安全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12期
5 汤美莲;构筑中国粮食安全体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2年05期
6 徐成剑,谈昌莉,刘晖;长江流域水利建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水利经济;2002年05期
7 马爱锄,杨改河,黑亮;粮食安全新内涵与中国粮食安全态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光前;粮食经营放开与粮食安全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04年01期
9 唐少琛;粮食安全与耕地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4年01期
10 鲁靖,许成安;构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8期
11 程烨 ,李飞;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J];中国地产市场;2004年Z1期
12 ;愿中国稻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J];中国稻米;2004年05期
13 王东京;粮食安全与保护耕地[J];粮食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14 吴金旺,陈智;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5年04期
15 李益良,王海林;试论粮食购销全面放开后的四川粮食安全[J];粮食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16 张晴;试对中国粮食自给率实现95%的目标之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17 李全根;;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经济政策研究[J];红旗文稿;2006年01期
18 冯华;;我国粮食安全有保证 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年10期
19 王军杰;;心系粮食安全 惟愿百姓饱暖[J];山东人大工作;2008年08期
20 王广深;;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阳;;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与使命[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明;李少昆;董志强;张宾;丁在松;;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3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6:重大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预测方法及对策[C];2008年
4 陈望新;;加入WTO对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龙方;;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6 赵明;李少昆;董志强;马兴林;;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7 王丹;;切实保护耕地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前言[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9 李晶;任志远;周自翔;;区域粮食安全性分析与预测——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毕芳英;王秀兰;;加强耕地保护 确保粮食安全[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晶;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罗光强;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靖;我国工业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海鸿;基于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农地利用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建平;陕西省农业生产潜力与粮食安全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钟钰;我国粮食安全:成本及价格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杨学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陈静彬;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孙宝民;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进出口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金萍;跨国资本进入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权;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及其战略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淑桃;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3 陈伟华;中国虚拟耕地战略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江东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中国粮食安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庞增安;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段钒;农业“走出去”与中国粮食安全[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娄丽;简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9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杜江;入世后的粮食安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卫刚;保证粮食安全应从制订粮食生产规划做起[N];新疆日报(汉);2008年
2 吕尚 记者 吕德胜;“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N];解放军报;2010年
3 记者宋建、袁锦林;中国确保国内粮食安全[N];人民日报;2002年
4 李明旭;关注粮食安全 从根源上避免“谷贱伤农”[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许小念;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战略物资[N];四川日报;2008年
6 孙家驹;十亿饥民质疑世界粮食安全概念[N];学习时报;2008年
7 记者 朱冰;黄磷负重与“粮食安全”[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8 余丰慧;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逾越[N];市场报;2008年
9 余丰慧;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10 记者 卢海;以粮食安全与发展为主线 建立健全机制[N];青海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