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
【摘要】:
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
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粮食安全
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粮食供应总量是否满足基本需要;2.粮
食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均衡;3.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地获得基本
的粮食供应;4.人们得到的粮食是否符合卫生、营养和健康的标准。
根据我国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将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
粮食供应的波动和特定人群的粮食可获性上。由于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很
大,年度和地区之间产量的波动也很大,粮食供求总量的长期平衡甚至供
应过剩并不等于任何时点上的供应都能满足需求,因而如何“熨平”产量
的波动以保障粮食的均衡供应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
消灭贫困既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政府向全世界作
出的庄严承诺,而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基本的食品供应是消灭贫困的第
一步。因此,如何增加贫困、缺粮地区低收入者的粮食消费不仅是加强粮
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研究的总目标是探索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思路,特别是在粮食
长期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熨平”粮
食供应的波动并增强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以实现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根据我国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和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
改革的目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
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如下:
1.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主要品种的产量的波动与世界总产量、主要出口国产
量、主要进口国产量的波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有的甚至呈负相
关。因此,利用国际市场“熨平”国内粮食生产的波动以平衡国内市场
供求、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因部分利用世界市场平衡粮
食供求而进口粮食所需要的外汇支付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也没
有必要担心遭受粮食禁运。
2.保持庞大的粮食后备储备需要大量仓储设施和巨额储藏费用,同时还要
承受损耗和品质下降带来的损失,因而代价十分昂贵。如果建立完善的
国内统一市场,同时结合利用国际市场,就可以在保证粮食安全水平不
变的条件下大大减少储备的规模。由于减少了政策费用,提高了既定保
障政策的可行性,因而事实上利用国内外市场有利于增强粮食安全的保
障程度。
3.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缺粮地区低收入农民的食物消费水平更多地决定
于收入水平,而较少地决定于自身的粮食生产,而他们的收入水平及其
增长速度又直接取决于粮食生产在当地农业中所占比重。因此,粮食政
策对这些农民的收入和食物消费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如果允许他们根
据资源享赋的地区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加快粮食市场改革
进程,就可以在减少当地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量的同时增加其粮食消费
量,从而增强这些地区和整个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1.必须坚定不移地椎进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在我国农业过去20
多年的迅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我国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和大幅
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供应总量上增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程
度。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化的改革在平衡粮食供求时点上的矛盾和加
强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推
进市场化的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粮食市场,可以更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
2.必须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的多元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平抑
国内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在于不同国家粮食生产的波动可以互相抵
消,共享或分摊风险的地域范围越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就越小。因
此,能否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来平衡国内粮食生产的波动,要看我们是否
能与那些粮食生产波动异步的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同时有效地打
破任何可能出现的垄断局面。
3.必须加快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的改革。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首先
就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提高弱势人群的粮食可获性更离不开统一
的国内市场。缺粮的贫困地区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然要求我们尽快
减少和放弃对粮食生产任何形式的行政控制,允许并且帮助这些地区的
|
|
|
|
1 |
廖永松;;全球大米供求和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J];农业展望;2009年09期 |
2 |
曾宏;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J];新长征;2005年09期 |
3 |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强调森林和林业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J];新疆林业;1997年06期 |
4 |
胡学君,吴志华,韩耀,印文郁;创新粮食安全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12期 |
5 |
汤美莲;构筑中国粮食安全体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2年05期 |
6 |
徐成剑,谈昌莉,刘晖;长江流域水利建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J];水利经济;2002年05期 |
7 |
马爱锄,杨改河,黑亮;粮食安全新内涵与中国粮食安全态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
8 |
张光前;粮食经营放开与粮食安全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04年01期 |
9 |
唐少琛;粮食安全与耕地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4年01期 |
10 |
鲁靖,许成安;构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8期 |
11 |
程烨
,李飞;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J];中国地产市场;2004年Z1期 |
12 |
;愿中国稻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J];中国稻米;2004年05期 |
13 |
王东京;粮食安全与保护耕地[J];粮食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
14 |
吴金旺,陈智;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5年04期 |
15 |
李益良,王海林;试论粮食购销全面放开后的四川粮食安全[J];粮食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
16 |
张晴;试对中国粮食自给率实现95%的目标之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
17 |
李全根;;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经济政策研究[J];红旗文稿;2006年01期 |
18 |
冯华;;我国粮食安全有保证 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年10期 |
19 |
王军杰;;心系粮食安全 惟愿百姓饱暖[J];山东人大工作;2008年08期 |
20 |
王广深;;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