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

洪慧娟  
【摘要】:随看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银行的商业化经营 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和其他银行一样,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 和信用社)都在亏损,但迄今为止,对其运行效率的实证研究还十分有限, 而这种研究对于区分不同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以江浙地区为 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并分析影响其效率和行为 的因素。 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主要是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及衡量运行 效率的指标体系,包括三方面,一是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指标,二 是金融中介效率指标,三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微观效率和效益指标; 第二章为银企关系理论分析,主要是运用现代企业理论,包括市场理 论、信息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对银企交易过程作一理论上的分析,为实 证分析中对银行和企业交易行为的分析作一理论支撑; 第三至第六章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及其影响运行效率的因素的 实证分析。数据表明,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下降,农行和信用 社在银企交易中显得更为“谨慎”。影响其效率和行为变化的因素可分为二 类,一类为宏观因素,一类为微观因素。在宏观层面上,本文着重分析宏 观的金融政策,如利率管制,对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的影响;在微观层 面上,除了分析金融机构自身特征,如管理水平、激励监督机制等因素对 其运行效率的影响之外,还分析了企业的特征对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行为 的影响,着重于分析企业改制对企业产出效率、企业的还贷率等的影响, 分析企业改制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影响; 第七章为对策建议,包括优化外部环境、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三方面。 目的是想从经济增长的总体目标出发,研究在提升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效率 和效益的同时,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的 同步增长,为我国“十五”期间的城镇化建设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研究的初步结论: 1.通过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有关指标值的分析,证明了相对于宏观范围 内所有银行系统对GDP 的贡献来说,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 贡献要小得多,而按照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产出效率,增 摘要2 加这种支持显然有利于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证明 了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都存在着机构过分扩张和内部人员配备不 合理的现象。 2.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中介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信贷资源“进城”,即 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对贷款和利率的限定以及贷款资金使用范围的规定, 将农村信贷资源转移到城市贡献于国有工业,而这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 种种限制也加大了农村乡镇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削弱了其盈利能 力和内源融资能力;二是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在贷款决定和贷款管理等方 面的能力的限制,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宁可将信贷资源上存,也不愿承担 因发放贷款而可能带来的风险,近年来贷款投放比例减少就是证明。 3.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微观运行效率的因素:一是由于存款利率的无差别性, 导致对农村信贷资源的争夺只能依靠机构扩张,但机构的盲目扩张带来 了规模不经济;二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加剧,一方面降低了金 融机构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行为,即使得金融机 构更注重眼前的或近期的利益,放弃长远的利益。 4.通过对银企交易中贷款对象的选择等的分析,证明了银企交易中事前 的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存在。但我国银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有别于古典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手段除了管理 和技术外,最根本的是体制因素,即解决金融机构内部的道德风险和激 励问题。这也是近年来不良资产比例仍然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降 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 5.影响银企交易顺利进行并进而影响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和效益的外部因 素是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和政府干预。社会信用环境恶化使得“逃债” 成了公众见惯不怪的社会时尚;乡镇集体企业的公有性质又使乡镇政府 的干预变得合法化,但这种干预的最终结果是带来了金融企业的不良资 产。 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优化银企交易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信用制度的重建和政府职能 的转变。重建社会信用制度不能依靠公众的自觉行为,而是应该在政府和 有关司法部门的推动下,通过制定和监督实施有关的制度和法规来进行。 二是组建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农村区域性银行。农村区域性银行的组建 不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金龙;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状况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2 缪合林;;改进南京农村金融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5年12期
3 杨荣;;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J];金融与经济;2006年12期
4 步腾;;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促进新农村建设[J];金融电子化;2006年06期
5 王建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J];河北金融;2007年03期
6 王守贞;;金融支持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的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涉农金融机构“出招”支农[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年05期
8 金磊;王琚;;拓宽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筹资渠道的建议[J];经济论坛;2007年15期
9 刘震;;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创新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谢国金;申良桥;;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调查分析——祁阳县个案[J];金融经济;2008年02期
11 李喜梅;;以市场化为目标实施中国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2008年02期
12 牛立业;李澍亚;霍建军;孙小平;;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支农问题[J];甘肃金融;2008年04期
13 刘世庆;刘渝阳;廖祖君;;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金融改革[J];西南金融;2008年04期
14 高书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3期
15 杨俊林;陈娟;;工业反哺农业时期的金融制度安排[J];知识经济;2008年09期
16 李焱;;村镇银行开始布点北京郊区县[J];投资北京;2008年10期
17 王彩绒;;强化县域金融服务的建议[J];西部金融;2008年10期
18 王曙光;;改革农村金融,解三农之需[J];现代商业银行;2008年11期
19 杨明秋;周陈曦;;农村金融体系30年演变的基本规律[J];开放导报;2008年06期
20 ;数字点睛[J];中国信用卡;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贵国;;银企关系“三部曲”[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樊宏;林健;;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实证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肖述兵;;运用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法评价设备性能的探讨[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4 林海;;金融全球化、现代合约与银企关系[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何韧;王维诚;;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成长[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杨宜;徐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企关系与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研究——兼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企关系的演进历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郝立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制度安排绩效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8 李一鸣;;中国银企关系合约的非市场化性质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应森;;法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问题[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用非向量化聚类和预测方法改善“开始-结束”机制的运行效率(英文)[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王学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D];山东大学;2012年
4 马宁;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邓晓霞;中印农村金融体系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罗松江;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尹庆民;基于博弈论的中国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严太华;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张鹂羽;中国的政府主导型银企法律关系基础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叶向阳;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文;基于系统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高锋;雅安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琛;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曹冀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包剑波;湖南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罗荷花;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勇;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倪昌勇;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熊佳丽;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持人:王汉;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土地流转[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2 记者 杨世智;甘肃省将新增25家农村金融机构[N];甘肃日报;2008年
3 记者 牛娟娟;科学规划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N];金融时报;2008年
4 记者 张学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用开始显现[N];四川日报;2008年
5 陈时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功能应如何定位[N];学习时报;2008年
6 主持人 王汉;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专业合作社“支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7 经王;重点把握五方面措施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N];东方城乡报;2008年
8 记者 牛娟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希望的田野上[N];金融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蔡靓;对农村金融机构要给予补贴[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10 刘琳 任芳 王志 戴雪梅 马明刚;各级农村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抗旱救灾[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