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武博  
【摘要】: 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过度分散竞争走向以品牌竞争、规模竞争和以核心竞争能力为特征 的相对垄断竞争,由传统产业的竞争走向新兴产业的竞争,由国内竞争走向国际竞争。因 此,中国企业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论文立论依据是:企业成长的先发 展型与后发展型的类型划分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 哈麦(Gx Hamel)的“公司核心能力”的理论。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中国的工业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地参与 国际竞争,是否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如何面对世界诸强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 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论文共分四篇十三章,从理论阐述到实证分析,系统的论证了中国工业企业跨国经营 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意义,现状和战略对策。 一、竞争——经济发展的动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米,市场竞争的形式和激烈程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国经济 相互渗透交融,推动着世界经济向无国界经营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各国间的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尖锐。 因此,对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伴随世界各国对竞争力 研究不断地深入,以及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不断地出新,人们对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产生了兴趣,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什么样的竞争力才能持 续?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已开始转变为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综合 国力的竞争首先又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由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瑞士·洛桑)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瑞士.日内瓦)从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准确地把握了衡量一国 经济发展中创造增加值及财富之经济实力的经济理论、指标体系和统计学方法,将各国经 济发展的总体竞争力及其分项要素乃至几百个经济指标置于国际可比的统一评价体系中, 主要从一个国家的国内经济实力、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政府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金融实 力、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人力资源状况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评价,从 而为人们认识国际经济竞争发展的格局和态势,探求各个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优劣势和努力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相依据。 中国从1995年开始正式加入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从而使中国国际竞争力的 比较和研究有了世界标准。在IMD的评价报告中,中国1995年名列全部46个参评国家的 第34名,1996年名列第26名,1997年名列第27名,1998年名列第24名。中国的国际 竟争力在世界上的综合排名及许多分项耍素排名正在迅速提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决定经济实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该国有没有一批基础雄厚 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则是跨国经营企业中的伎伎者。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角,如果没有一批能够在世界经济领域叱咤风云、纵横驰骋 的跨国公司,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也无从体现。 目前,世界上共有各类跨国公司4.4万多家,其分支机构有25万之众,跨国公司的 生产总值已占工业国家总产值的40%,控制着世界贸易额的50%以上,1999年跨国公司 的内部贸易额和投资额分别占世界贸易额和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1/3。此外跨国公司还控 制着国际技术转让的 75%和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 90%。实际上全球最重要的工业和第三 产业都己纳入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国际生产流通和服务网络之中,跨国公司的地位十分显 赫,是世界经济中的巨人。 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人力扶植本国跨国经营企业的成长, 到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排列的美国以外最大500 $跨国公司中日本已占了134家, 远远超过当时的英国和西德。1996年,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总数已占世界最大500家的 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异军突起是本世纪80年代的一件大事,给世界跨国公 司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1995年发展中国 家对外投资总量己占全球总量的15%。韩国的三星、大宇等已进入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行列。 中国加入gro在即,入世后中国的企业将会全方位的招入到国际市场激烈竟争的洪流 中去,中国如何培育自己跨国公司的核心竟争力,帮助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进入世界500 强,正是中国学术界应该研究和探讨的实际问题。 本论文着重研究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如何面对来自世界范围的挑战,切入点 集中了中国上业生产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竟争能力。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企业跨国 经营的研究始终是国际两务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对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培育核心 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更是近几年企业管理战略研究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忠仁;;工业企业的生产指挥必须从实际出发[J];前线;1961年19期
2 ;成绩显著 经验可贵[J];中国建材;1962年22期
3 ;合理地节約使用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J];中国劳动;1962年03期
4 唐响云;;工业企业应恢复设置单独的计划工作机构[J];经济管理;1979年06期
5 ;发挥现有国营工业企业在建设期中的作用[J];山西政报;1954年06期
6 贾维巽;积极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新产品[J];兰州学刊;1981年03期
7 李福臣;;大力降低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水平[J];宏观经济研究;1982年19期
8 尹锡勋;;最近日本工业企业的节能[J];中国能源;1982年06期
9 夏乐书;正确处理利润分配中的矛盾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83年02期
10 王鹤年;关于管好用好村办工业企业自有资金的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1984年12期
11 龚观实;;如何解决工业企业多头领导问题[J];经济管理;1984年01期
12 冯绩文;上海领带厂实行计件浮动工资的调查[J];上海企业;1985年05期
13 慰祖;目标管理与目标制定论[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年09期
14 杨汇文;娄树本;;略谈工业企业成品资金占用上升的原因[J];华北金融;1986年06期
15 ;联邦德国研技部积极支持生产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6年05期
16 陈炎;吴敏一;蒋泰维;;温州国营工业企业的考察与所有制改革的思路[J];浙江经济;1986年18期
17 陈建新;工业企业中无劳动定额人员的定员问题[J];中国劳动;1988年02期
18 彭兰愈;;加强流动资金管理[J];企业经济;1988年03期
19 刘希平;;杭州市工业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情况分析[J];浙江经济;1988年09期
20 张定发;新形势下班组工作的探索[J];上海企业;198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英;赵克柱;;评价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李晓超;王文波;刘国宁;刘爱华;李小维;;中国民营工业企业及投资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3 刘继晏;张新文;;浅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要点与方法[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4 刘发善;;浅谈商洛工业经济发展问题[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李成民;裴芳;陈霞;;塘沽区工业企业污水资源化再利用对策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韩朝;徐辉;;工业企业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胡孝众;王立辉;;而今迈步从头越——来自我省工业企业负责人的调查[A];“西部大开发 我们怎么办”——青海省统计有奖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0年
8 张仁忠;徐海;;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若干问题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储卫红;;工业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及风险对策研究[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占生;;怎样理解工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体系[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博;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周英男;工业企业节能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赤东;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及优化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孟祥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瑜;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于成学;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海波;中国油气上游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8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9 刘琼;土地市场视角下我国城市土地潜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伦方;中国区域农村工业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子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吴瑛;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决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3 黄晴;四川地区工业企业创新行为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吕连升;吉林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春霞;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颉喜东;工业企业提升绿色管理体系建运能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吴勇;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汤丽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问题与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杨毅;饲料加工工业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10 孙刚;安徽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新征金琦;我区开展工业企业污染物总量核定工作[N];营口日报;2007年
2 许开峰;集聚工业企业 城市功能凸显[N];北大荒日报;2010年
3 记者 朱剑红;前十一月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N];人民日报;2000年
4 谭玲;江西园区工业企业主营收入突破800亿元[N];中国信息报;2006年
5 记者 任建党实习生 汪少冲;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增至24家[N];开封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冯济武;湖南工业企业驰援不断[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芝山 章统;工业企业开工率高 投资建设速度加快[N];闽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钱钢;市政协六届七次常委会议举行[N];镇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斌;安徽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N];中国工业报;2008年
10 记者 阎文华;我区工业生产回升势头明显[N];宁夏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