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传染性支气管炎致腺胃病变毒株变异的分子基础及我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蒋贻海  
【摘要】: 从我国接种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幼鸡群的腺胃组织中分离得到三个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Q1、J2和T3,并对它们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将病毒通过9-11日龄鸡胚,盲传5-6代。用动物回归和免疫保护试验进行了毒株的致病性研究,用气管环组织培养对病毒进行理化特征测定、毒价测定与中和试验。结果表明,SPF鸡感染后可产生高滴度的IBV中和抗体,但不能被IBV的M41血清型和澳大利亚T系的抗血清所中和,感染SPF鸡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变与野外爆发的鸡只相似,从感染鸡组织中分离到呈典型的冠状病毒样病毒粒子,用扩增IBVS1基因的引物进行RT-PCR也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研究证实这种以腺胃肿大为主要特征的鸡传染病的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为了获得这些IBV腺胃分离毒株变异的分子生物学依据,选择IBV变异最为活跃的S1糖蛋白基因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法扩增出这些毒株的1.7 kb大小的完整S1基因序列。利用扩增片段两端的EcoR Ⅰ和BamH Ⅰ位点将扩增片段克隆进pBluescrip Ⅱ KS(-)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挑选白色菌落并用PCR方法对插入片段进行鉴定。用双脱氧终止法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公开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IBV是导致此种野外发生的腺胃相关疾病的病原。 采用DNAstar软件中的Clustal Ⅴ法,将推定的分离毒株Q1、J2和T3的S1氨基酸序列与47个Genbank中的公开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个分离毒株的S1蛋白间有16.5%的氨基酸差异,有17个特有的氨基酸替换和独特的裂解位点,表明它们具有独特的基因型。分离毒株T3与疫苗毒株H120的S1蛋白间的差 传染性支气管炎致腺胃病变毒株变异的分子基础及我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异为25.9%,该结果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毒株感染仍然能引起用H120免疫过 的鸡群发生严重的疾病。 由于SI蛋白序列99-12川立氨基酸之间的序列可能对病毒的致病性起重要作 用,SI蛋白5,高变区(56-69;117-131)与中和表位和血清型密切相关,这些 区域在IBV血清型和基因型间起联系作用。本文的3个分离毒株QI、JZ和T3在 SI高变区的 87(E),88(L),95(G)和 119(N)有 4个特有的替换,在 3’ 末端有独特的裂解位点R-XS-R-T-G丁,这些结果可能对这些分离毒株的血清型 特异序列和组织趋向性和致病性的分子决定区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追溯我国和东南亚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起源及进化位置,将24 个分离株和三个参考毒株的 SI基因 5’端含高变区 I和*的区域以及含细胞毒 T 淋巴细胞表位的核衣壳基因3’端序列与GenBank中公开序列进行了比较。系统 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2 4个分离毒株可以分成 3个明显的群,即美洲、亚洲和欧 洲群,一些分离毒株形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亚洲进化群,提示 IBV在亚洲的存在 已经有一定的时间。研究结果还显示,IBV在体内可以发生高频重组,这对IBV 分离毒株的分化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条件下,IBV 的重组可能 会发生在疫苗毒株与野毒株之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国强,王永坤,孙龙生,周继宏,庄国宏,严维巍,王碧林,田慧芳,朱坤喜;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H_(95)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杨家华;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2年02期
3 程丽琴,周继勇,JohnDikki,沈行燕,陈吉刚,张德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分离株的分子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0期
4 张小飞,潘孝成,赵瑞红,张丹俊,夏孝云,洪延锁,章孝全;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N毒株理化特性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安国,刘彦,孙颐龄,王余,单景龙;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调查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张建伟;;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及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6年07期
7 李英,蔡家利,郭桂华,顾为望;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2期
8 刘冠群;;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J];农业知识;2001年23期
9 张岩;任明瑞;贾春燕;贾春玲;Taotao;;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J];中国牧业通讯;2011年03期
10 陈秀琴;黄梅清;蔡羲;江斌;陈少莺;吴南洋;;应用荧光PCR诊断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J];福建畜牧兽医;2017年06期
11 陈健;窦运楠;;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9年11期
12 陈应礼;;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鉴别诊断[J];甘肃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13 余金金;温小鹏;;一起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4年04期
14 陈红英,李新生,刘延贺,尹凤阁;肉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诊断[J];河南畜牧兽医;1998年01期
15 夏兰;;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0年02期
16 裴治宁;;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0年08期
17 曾新国;王厚平;;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及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6期
18 衣同生,周世昌,高树臻;疑似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1998年02期
19 陈桂玲;;罗曼褐青年种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诊断[J];中国畜禽种业;2007年07期
20 王玉东,张子春,王永玲,范根成,蒋贻海,刘相娥,丁江;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J];山东家禽;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德照;仇波;夏康平;杨淑琴;梁宏志;关淑娟;闫常平;薛克云;张序;宣大蔚;;肉仔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念珠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永密;;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3 刘胜旺;;传染性支气管炎新毒株的出现、变异及致病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郁川;程相朝;吴庭才;余祖华;廖成水;李静;陈桂华;翟崇凯;田文静;龙塔;;鸡腺胃肿大感染病原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胡仁山;苟亚军;黄瑛;刘庭玉;;新疆鸡传染性腺胃病的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林毅;杨晓梅;曾慧;李力;谢晶;魏勇;;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韦平;黄志永;吴俊姬;阳秀英;腾丽琼;尤岩岩;陆有飞;钟雅婷;李葆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流行代表毒株免疫原性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斯日古楞;么宏强;马学恩;王升启;;绵羊肺腺瘤病毒内蒙毒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延功;杨汉春;王志亮;尹燕博;孙承英;魏荣;王玉东;;腺胃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质蛋白基因和氨基酸的序列分析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培庆;郭娟;;新城疫地方毒株的分离与毒力鉴定[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1 蔡卓轩;周子恒;李岩;肖盛中;张彦红;杨艳;杨霞;盛金良;;新疆北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2 陆芹章;何颖;罗廷荣;;广西猪瘟流行毒株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3 郭龙军;陆月华;危艳武;黄立平;刘长明;;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基因型毒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拯救病毒的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4 李金中;何洪彬;胡贵学;范泉水;余春;郑先春;黄耕;武银莲;夏咸柱;殷震;;熊猫犬瘟热病毒的进化地位研究[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5 刘建波;黄立平;危艳武;刘丹;王一平;李胜斌;吴洪丽;刘长明;;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构象中和表位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6 张七斤;刘思伽;红梅;申之义;关平原;李平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内蒙古地方毒株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7 崔欢;孟利佳;徐环叶;白晓;张诚;郭康康;陈立功;王迎春;董世山;;河北省NADC30-like PRRSV毒株的诊断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8 牟小东;廖敏;周继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毒株的通用或鉴别RT-PCR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9 刘长明;危艳武;张超范;陆月华;孔宪刚;;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标记毒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0 潘耀谦;朱广蕊;夏银可;李瑞珍;李会珍;刘志科;张丽杰;孙玉倩;;鸭源性IBVZZ2004株感染肉仔鸡肠道病变的观察[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贻海;传染性支气管炎致腺胃病变毒株变异的分子基础及我国和东南亚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潘杰彦;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全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尤永君;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及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澜澜;腺胃型IBV的分离鉴定及三种不同致病型IBV毒株组织嗜性的比较[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小波;致雏肉鸡“黑腺胃病”APEC的鉴定与ompF,met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D];扬州大学;2016年
6 刘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高致病性毒株的致弱评价与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韦华冕;德宏HIV-1重组毒株的发生与传播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8 Yassir Fadl Abubakar Hassan;基于系统发育重建和时空动态的HIV-1 CRF01_AE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孟哲峰;基于全长基因组的HIV-1 CRF07_BC毒株流行特征及病毒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10 宋艳辉;我国HIV-1主要流行地区B'亚型与CRF07_BC重组毒株遗传变异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11 张立娜;新城疫病毒不同毒株HN蛋白多肽片段的免疫原性差异比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2 黄平;广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3 王星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1型毒株GZ11-G1的致病性及其分子基础[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14 丁国杰;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gE/gI双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15 邓永岳;福建省HIV-1毒株遗传特征分析和劣势耐药基因变异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16 徐兴丽;HSV-1突变毒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17 李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亚型在中国的起源与传播过程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8 孙英峰;天津地区PRRSV类NADC30毒株的监测、分离毒株的基因组特征与致病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9 刘为勇;南昌与武汉地区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0 常亚飞;PRRSV类NADC30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及基于GRISPR-Cas13a的PRRSV检测方法建立[D];河南农业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John M.Dikki;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腺胃毒株分离与基本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王永玲;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家秀;四川部分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刘明阳;PRRSV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郑州大学;2013年
5 房军洋;PRRSV临床毒株的分离鉴定及鲎素抗PRRSV感染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6 黄志永;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广西流行代表毒株免疫原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高彦飞;特异性敲除PTEN基因小鼠腺胃上皮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杨洺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不同毒株RT-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晓蕊;2011-2018年深圳地区HIV-1新型重组毒株形成及流行特点研究[D];山东大学;2021年
10 宋翥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1 苗文泉;我国部分地区HIV-1毒株的分离培养与基因序列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2 刘欣玉;我国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征及部分毒株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7年
13 林金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病毒分离株的鉴定及3CL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4 魏昆鹏;鸡腺胃型IBV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15 张淑刚;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新制苗毒株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6 廖倡宇;PRRSV NADC30-Like CJS01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17 赵小月;2018-2019年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河南农业大学;2020年
18 周玉长;中国1995~2004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9 李胜斌;猪圆环病毒2a/2b亚型毒株与猪细小病毒共感染的协同致病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0 牛婷婷;2018年~2020年我国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D];安徽农业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评论员 董健人;阻断是最有效的战疫手段[N];海东日报;2022年
2 本报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田士达;南非首报新毒株致经济承压[N];经济日报;2021年
3 ;新毒株来袭,中国是最坚强的防线[N];环球时报;2021年
4 新华社驻外记者 执笔记者 李雯;多国发现奥密克戎毒株,防控升级[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5 新华社记者;奥密克戎毒株已在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6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英辰 本报记者 刘洋;奥密克戎BA.2毒株在美国悄然传播[N];环球时报;2022年
7 记者 毛黎;以色列七成患者“中招”源自美国的毒株[N];科技日报;2020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新毒株突袭 全球风声鹤唳[N];北京商报;2021年
9 记者 郭爽;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N];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
10 本报记者 杨瑛;“德尔塔”之后,还会有“超级毒株”吗?[N];解放日报;2021年
11 记者 罗国芳;“隐形奥密克戎”会取代原始版毒株吗?[N];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
12 本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邹松;南非发现“传染性更强”新毒株[N];环球时报;2021年
13 本报特约记者 王逸;世卫:奥密克戎不比其他毒株厉害[N];环球时报;2021年
14 记者 高雅;真假“德尔塔克戎”毒株[N];第一财经日报;2022年
15 本报记者 董超;常规防疫对奥密克戎毒株仍有效[N];保健时报;2021年
16 本报记者 郝祖慧;防范重组毒株 科学使用疫苗[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9年
17 李天舒;艾滋病毒株部分流行规律被发现[N];健康报;2008年
18 记者 郭爽;奥密克戎毒株能否“终结”新冠大流行[N];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
19 本报记者 安峥;奥密克戎毒株对全球抗疫影响几何[N];解放日报;2021年
20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撞名新冠毒株 奥密克戎币暴涨又闪崩[N];北京商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