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对有机磷杀虫剂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任晓霞  
【摘要】: 本论文以棉铃虫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棉铃虫有机磷抗性的机制,其重点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用久效磷对采集于山东聊城抗性地区的棉铃虫进行抗性品系的选育。在16代期间经过10代的室内选育,抗性倍数达到211.88倍,为选育前的6.67倍。同时发现筛选后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抗性分别下降了8.13、7.44和13.36倍,对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抗性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久效磷与这5种被试药剂之间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从久效磷、马拉硫磷、辛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灭多威、巴沙和氯氰菊酯8种杀虫剂对棉铃虫XJ-S品系和LC-R品系的毒力测定可以看出,LC-R品系对久效磷的抗性倍数为211.9倍,属高水平抗性,而对其它7种药剂均为低水平抗性或耐药力增加。 通过构建种群生命表,观察比较了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品系和敏感性品系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两品系的适合度差异显著。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生长发育上表现为幼虫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繁殖上表现为交配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来确定两个品系的相对适合度,抗性品系对敏感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14。本文认为这是生产上棉铃虫对有机磷的抗性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通过生化方法对抗、感棉铃虫体内AChE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个品系AChE的动力学参数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粗提酶液进行研究,发现久效磷对抗性棉铃虫体内AChE的抑制中浓度(I_(50))是敏感品系的3.18倍。纯化后,抗、感品系的AChE敏感性之间仍存在1.66倍的差异。酶液的纯化使抗、感品系AChE的I_(50)分别下降6.69和3.49倍,说明粗提酶液中存在AChE保护因子,且这种保护在抗性品系中更有效。此外,本文还对两品系的酯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两个品系的酯酶活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此认为AChE敏感性降低与另外一些因子共同组成了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机制。 在比较已发表昆虫的AChE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棉铃虫AChE的cDNA片段。所获得的281bp的棉铃虫cDNA片段由9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过与GenBank 棉铃虫从eljcoverna arm枉era(nUbner)对有机磷杀虫剂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 中其它几种昆虫AChE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所得到的序列与已知几种昆虫和 动物的北M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由此推断所获得的片段序列是棉铃虫 ACbB基因的 片段序列。 利用 CDNA末端快速扩增枝术(RACE)获取了新疆棉铃虫敏感品系 AChE的 CDNA 序列,由。mA序列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序列包括3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615个氨基 酸的成熟蛋白,分子量为69,059 KDa。5’端非翻译区为315ba,3’端非翻译区为 324hp。通过与 GenBank 中黑尾叶蝉N勾劝灯。ttix cj。ctjcops、马铃薯甲虫 Lop ttno拈 rSS WcCmLCmL切ea is、斯氏按④砌山汕打es S拈ph*DS/和黑腹果蝇 Nosophjla。打。Ogss比。4种昆虫 AChE基困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彼此均具 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同源性分别为70儿68儿60%和57巩 并且,所推导的氨基酸 序列具有从M基困的特征性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形成催化三联体的三个氨基酸 残基钻r,Gin和His以及形咸亚基间H硫键的 6个保守的Cys。由此推断所获得 的CDNA序列为棉铃虫AChE基因的CDNA序列。 通过比较棉铃虫久效磷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 AChE的全长 CDNA序列,发现抗性 品系才对于敏感品系存在9个点突变,分另为Arg一4一GIn,y8117一Met,ASp一170 -+01y,GIfl-217--+Aflg,Ilfl-433-+mf,AS少435--+Gly,MSt叫68--+VSI,们S-硼7、灯S 和Ala刁85—Thr。其中,Ala刁85—Thr出现于所有的测试抗性棉铃虫个体中,而敏 感个体中却不存在这一突变,说明这一点突变可能导致了棉铃虫AChE的不敏感性, 从而导致了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 本研究还对棉铃虫辛硫磷抗性品系的ACh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 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AChE的全长CDNA序列,发现杭性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存 在6个点突变,分别为Gly-9、Gly,GIU-128—Gly,LyS-291--+GIS,ASP-415-+Gly, Ala-555一Val和Ala-585叶Thr。其中,点突变Ala-585-+Thr出现于所有的坝试抗 性棉铃虫个体中,而敏感个体中却不存在这一突变,说明这一点突变可能导致了棉 铃虫AChE的不敏感性,从而导致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 本研究还从棉铃虫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克隆TAChE基因组mA片段。序列 比较表明,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之间存在着内含子序列上的差异。这些DNA序列上 的信息在排除地理种群的多态性之后可为棉铃虫抗药性的分子检测提供序列依据。 本研究选用了敏感性不同的几个田间品系,采用点滴法和浸渍法,室内测定了丙 涣磷对辛硫磷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门)所有配比都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随着辛 梆的比例增大,共毒系数的变化呈抛物线状,以中间比例(1:4和1:5)的共毒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近光;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J];江西农业科技;1986年06期
2 R.V.Gunning;C.S.Easton;李世友;;澳大利亚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抗性[J];世界农药;1986年02期
3 吕建萍;一代棉铃虫发蛾早、蛾量大[J];植物保护;1993年04期
4 王笃兵;棉铃虫猖獗为害苹果[J];昆虫知识;1994年02期
5 卞国新;如何提高棉铃虫的防治效果[J];中国棉花;1994年09期
6 吴孔明,郭予元;营养对棉铃虫发育积温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4年04期
7 赵秀芹,薛国杰;平原果园棉铃虫的防治[J];山西果树;1994年01期
8 文汇;棉铃虫的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1994年08期
9 黄朝炎;1994年老河口市棉铃虫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J];湖北植保;1995年S1期
10 关地;棉铃虫非药剂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1995年05期
11 孙立德,王兴帮,薛大新,吕广辉,张殿香,牛殿礼;棉铃虫监测防治气象实用技术[J];辽宁气象;1995年04期
12 王玉堂;棉铃虫非药剂防治技术[J];农村成人教育;1996年06期
13 杨益众,戴志一,黄东林,王春安,王庆林;棉铃虫饲养中的几点新发现[J];江苏农业研究;1996年02期
14 李光河,常新山,李慧芸;卫辉市棉铃虫综防技术经验[J];江西棉花;1996年04期
15 朱九生,乔雄梧,李捷,秦曙,屈会选,尹青云,郭晋平,徐广益,朱百杰,郜潮峰;防治抗性棉铃虫的药剂田间筛选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1996年02期
16 王盾;;利用外激素生物控制棉铃虫将成为现实[J];宁夏农林科技;1996年01期
17 高金,吴建红,李海平,贾林生;棉铃虫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初探[J];青海农林科技;1997年03期
18 李明才;农二师棉铃虫综防技术方案[J];新疆农垦科技;1997年04期
19 胡爱芝,穆吉庆;麦盖提县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1997年03期
20 王永山;王风良;沈田辉;顾允珍;;40%高渗丙·辛乳油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J];江苏农药;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齐信;;生物农药Bt防治棉铃虫效果的研究[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2 刘定忠;王荣龙;余昌喜;;赣北棉铃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3 李权生;朱世华;范爱华;罗国平;;望江县棉花棉铃虫发生特点、爆发因子及防治对策[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4 梁光浙;郑大宽;;江西棉铃虫世代划分的研究[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5 董利霞;芮昌辉;谭晓伟;;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药性风险及交互抗性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6 ;棉铃虫防治工作总结[A];植病、昆虫学会通讯3[C];2002年
7 王增君;张福远;韦国庆;宋宪玉;张青;谢来泉;;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8 杨秋萍;何永垠;李瑛;丁志宽;;苏北沿海棉区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初探[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9 魏国树;张青文;蔡青年;周明牂;;灯光诱蛾量与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的关系及影响因子分析[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周训芝;朱志良;吕卫东;尹学仁;武进龙;田子华;张绍明;;棉铃虫统防统治产业化模式实施与效益[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霞;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对有机磷杀虫剂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永强;棉铃虫羧酸酯酶表达及解毒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吕昭智;棉铃虫网络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孟建玉;UV胁迫下棉铃虫生理生化响应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波;抗胆碱酯酶剂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乙酰胆碱酯酶诱导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郑明奇;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纯化及其性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梁革梅;棉铃虫Bt毒素受体蛋白生化特性、基因克隆及其与抗性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8 杨亚军;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突变的鉴定与检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桂荣;棉铃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对气味的识别[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0 杜馨;棉铃虫甾醇载体蛋白2(HaSCP-2)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法军;蛹期土壤水分状况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高宇;棉铃虫Cry1A新受体蛋白的鉴定及与抗性的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杨燕涛;降雨对棉铃虫化蛹和羽化的影响机制及对发生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魏巍;棉铃虫几丁质酶cDNA克隆及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5 张欣;棉铃虫甾醇载体蛋白2(SCP-2)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杰;棉铃虫中肠靶标蛋白的分离与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慕兰;棉铃虫卵上抑卵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张健华;抗药性棉铃虫的解毒酶与Bt杀虫蛋白之间的关系及Bt棉抗虫性时空表达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9 宋萍;Bt Cry1Ac毒蛋白对棉铃虫和粘虫作用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小宁;新疆寄生棉铃虫的赤眼峰品系筛选[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植保总站测报科 席建英;第四代棉铃虫要来了[N];河北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高燕;防治棉铃虫措施要到位[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3 耿挺;让棉铃虫失去解毒能力[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沈瑞;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及对策[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5 徐生海;玉米棉铃虫进入危害高峰期[N];武威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尚松华;精河县全力防治棉铃虫[N];博尔塔拉报;2008年
7 ;如何提高棉铃虫防治效果[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8 通讯员 杨奇德 李采弟;疏勒县牙甫泉镇采取措施防治棉铃虫害[N];喀什日报(汉);2008年
9 徐云海;棉铃虫冬防三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10 通讯员 李红梅 迟浩;认真做好棉铃虫发生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