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脂肪组织发育和体脂沉积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控
【摘要】:
1 猪脂肪组织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为了探讨猪脂肪组织发育的神经内分泌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本研究以肥胖型二花脸猪和瘦肉型大白猪为动物模型,通过相对定量RT-PCR方法,以18S rRNA作内标,研究脂肪组织中GH-R、IGF-1、IGF-IR和Leptin的基因表达,以及下丘脑中Ob-Rb的基因表达,分析其发育性变化的规律及品种特点和性别差异,探讨生长轴对脂肪组织发育的作用机理,以及Leptin和下丘脑Ob-Rb与猪体脂沉积和繁殖特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脂肪组织中GH-R、IGF-1和IGF-IR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其中IGF-1和IGF-IR mRNA的发育模式基本相同,而与GH-R的发育模式不同。IGF-Ⅰ mRNA表达存在品种和性别差异,二花脸猪高于大白猪,公猪高于母猪。GH-R mRNA表达存在品种差异,二花脸猪高于大白猪。结果提示:猪脂肪组织中IGF-1的表达可能不依赖或部分依赖于GH,GH-R和IGF-1的品种差异可能是两品种猪脂肪沉积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脂肪组织中Leptin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随日龄增加而增高,二花脸猪显著高于大白猪,母猪显著高于公猪,与血清Leptin水平的发育性变化呈高度正相关。而下丘脑中Ob-Rb 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不同的发育模式及品种特点,在出生后逐渐下降,然后逐渐回升,断乳后又逐渐下降,二花脸猪在120-180日龄又逐渐回升。大白猪Ob-Rb的基因表达在总体上高于二花脸猪。结果提示:二花脸猪和大白猪脂肪组织中Leptin的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相关,而下丘脑Ob-Rb的基因表达可能与繁殖性能相关。
2 生理调节剂对猪脂肪组织的调控及其机制
众所周知,生长激素可减少脂肪沉积,但其作用机理不甚清楚。本试验中生长猪经重组猪生长激素注射处理后,其皮下脂肪细胞GH-R、IGF-1和IGF-IR mRNA丰度显著增加,而Leptin mRNA丰度显著减少(P<0.05)。结果提示,生长激素不仅可以直接调节脂肪组织,还有可能通过脂肪GH-R介导产生IGF-Ⅰ,以旁(自)分泌形式调节脂肪组织的代谢。
周杰猪脂肪组织发育和体脂沉积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控
C几000的有效成分为半耽胺,它作为生长抑素的耗竭剂,可促进动物生长.但
之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尚不清楚.肥育猪经CT200O饲喂后,增重提高,胭体脂率和6、
/肋背膘厚下降,血清LePtin水平降低,血清TNF一a水平升高,血清insulin水平不受
彩响.试验猪脂肪细胞LePti乓mRNA丰度显著减少,而GH一R、IGF一1、IGF一IR mRNA
丰度以及下丘脑ob一Rb mRNA丰度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与促进生长的作用不同,
二长000对脂肪组织的作用是抑制脂肪沉积.
3脂肪细胞膜免疫对脂肪沉积的影响
脂肪细胞膜免疫能降低动物脂肪沉积,改善胭体品质.目前主要通过杭血清被动
免疫动物,呼尸黄抗体应用的较少,特别是口服脂肪细胞膜蛋白卵黄杭体对哺乳动物脂
防沉积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矛!」用猪脂肪细胞膜蛋白制备卵黄杭体,并进行卵黄
坑体生物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用脂肪细胞膜蛋白为杭原主动免疫蛋鸡,蛋鸡四免
后.卵黄杭体效价达1:12800以上;蛋鸡五免后,卵黄抗体可保持高效价60天以上。
卵黄抗体与其他细胞膜有较弱的交又反应。
卵黄抗体免疫显著降了氏肠系膜、子宫周和肾周脂肪的沉积;但对体重和摄食量无
显著影响,口服处理的效果优于皮下处理.口服卵黄杭体可降了氏血清甘油三醋,提高
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降低血清Lep血、胰岛素和TNF一a水平,降低脂肪组织DNA
含童.同时显著降低脂肪组织LePtin mRNA表达,降低子宫周脂中凋亡相关基因Bcl一2
和Bax mRNA表达,上调下丘脑ob一Rb mRNA表达。结果提示:口服脂肪细胞膜卵
黄杭体降低体脂沉积的作用途径可能是:1、直接溶解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细胞增殖;
2、通过脂肪代谢的改变,间接减少脂肪沉积.
|
|
|
|
1 |
曹谨玲,陈剑杰;应用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降低动物脂肪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3期 |
2 |
杨文友,陈显章,张裕春;猪乳腺脂肪组织黑变病的检验[J];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04期 |
3 |
刘福柱,牛竹叶;鸡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杂志;2000年02期 |
4 |
王树林;牛脂肪坏死症及其防治[J];辽宁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
5 |
张建峰,王俊东,李俊平,郝俊虎;羊、鸡抗鼠脂肪细胞膜抗血清对大鼠体脂与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4年04期 |
6 |
吴江维,杨公社,孙超;脂肪组织RNA提取方法的改进[J];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05期 |
7 |
祝兴林;王哲;孙玉成;何剑斌;;不同能量摄入对围产期奶牛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丰度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8期 |
8 |
孙超;魏周文;;DHA对小鼠脂肪生成基因的时序表达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
9 |
郭常虹;温雅俐;杜瑞平;高民;;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其与肌肉组织间的分子信号联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1期 |
10 |
苗向阳;冯浩咏;;北京油鸡与AA肉鸡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3期 |
11 |
赵建;陈昆慈;朱新平;郑光明;陈永乐;潘德博;;高体革鯻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2 |
潘洪彬;赵素梅;黄英;王静;张曦;葛长荣;高士争;;饲粮能量水平对乌金猪脂肪组织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5期 |
13 |
姜锦鹏;韦习会;陈杰;陆天水;池豪;赵茹茜;;日粮添加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对猪胴体品质和脂肪代谢相关激素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
14 |
史钧,徐汉涛;脂肪细胞膜免疫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0年04期 |
15 |
杜改梅
,王俊东,陈霖
,荣建宏;脂肪细胞膜免疫调控动物体脂沉积的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2年14期 |
16 |
阎小艳,冯翠萍,王俊东;脂肪细胞膜免疫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17 |
杨文友;猪乳腺脂肪组织黑色素与脂褐素沉着——兼与杨琦、刘永顺商榷[J];中国兽医杂志;1988年04期 |
18 |
阎小艳,武永春,高鹏飞,王俊东;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对动物体脂含量的调控[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年03期 |
19 |
王雷;王宝维;杨志刚;;动物肥胖基因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12期 |
20 |
李卫芬;被动免疫技术降低动物脂肪的研究[J];当代畜牧;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