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调控不结球白菜叶片氨同化关键酶作用机理初探
【摘要】:
研究了壳聚糖(chitosan,CTS)对不结球白菜叶片氨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c,GS)、谷氨酸合酶(glutamate2-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即glutamate synthase,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8mg/mL壳聚糖溶液喷洒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S对NH_4~-的Km值从50mM上升到67mM,而GDH对NH_4~+的Km值则从71mM降到23mM。在酶活性检测中,发现GS活性受到了抑制,在第5天活性被抑制了31.2%。而GDH活性则被提高,尤其是在第3天和第7天,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0%和44.3%。GOGAT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通过对同工酶酶活性染色实验结果与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GS和GDH的同工酶活性与检测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并且GDH同工酶中负责氨化作用的低分子量的多肽增加。进一步对酶活性的比值(GS/GDH和GS/GOGAT)进行分析表明,在壳聚糖处理后的前期,GoGAT可能与GDH-起执行氨同化作用:而在后期,氨同化作用主要是由GDH完成,GOGAT与GS组成的途径起着辅助的作用。即壳聚糖处理不结球白菜叶片后,GDH氨化能力的提高可能是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壳聚糖(CTS)、Ca~(2+)、EGTA、异博定(Verapamikl,Vp)、LaCl_3、氯丙嗪(Chloropromalze,CPZ)和DTT、ATP等单因子及多因子结合处理不结球白菜叶片后,分别对氨同化关键酶GDH和GS的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供给外源Ca~(2+)有利于提高GDH和Gs活性;因可以促使IP_3诱导胞内Ca~(2+)释放,DTT和ATP单因子处理也能有效地提高GDH和GS活性。而Ca~(2+)螯合剂EGTA预处理后,因螯合了部分胞外Ca~(2+),显著影响了CTS对GDH和
壳聚糖调控不结球白菜叶片氨同化关键酶作用机理初探
GS的效应,降低了GDH和GS的活性。质膜Ca’‘通道阻断剂异博定和LaC13
通过阻断质膜ca”通道而阻档胞外Ca’‘进入,使不结球白莱叶片中的GDH
和GS的活性显著下降.CaM拮抗剂氛丙漆在阻断钙信使系统后,也降低
了GDH和GS的活性。同时,CTS可以与外源Ca’‘及有利于胞质内Ca’‘浓
度上升的因子(如DTT和ATP)互作促进GDH和GS活性;而在EGTA、异
博定、LaCI,和氛丙漆分别存在下,则引起GDH和GS活性的减弱。这些
结果暗示增加[Ca’‘〕;有助于壳聚糖提高不结球白菜叶片GDH和GS的活
性,反之,减少[ca’‘],则不利于壳聚糖提高GDH和GS的活性.说明cTS
在调控氨同化关健酶GDH和GS活性时,可能有Ca’+信号系统的参与。此
外,用EGTA和LaCI,处理或是预处理后再用CTS处理,皆抑制了不结球
白菜的生长,并影响不结球白菜的一些品质指标。造成不结球白菜可溶
性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而粗纤维含量上升。Ca’‘及Ca’‘
结合CTS处理则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增
加产量。
由于壳聚糖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它可被用来作为亲和层析的载体.
利用这一性质,我们采用壳聚糖亲和层析法从不结球白菜叶片的粗质膜
中分离纯化了壳聚糖结合蛋白,并鉴定了其部分生化特性.聚丙烯酞胺
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只有一条蛋白条带,表示纯化到了单一的壳聚糖结
合蛋白。连续梯度聚丙烯耽胺凝胶电泳、SDS一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和等
电聚焦的结果表明该蛋白分子量为1“.skDa,由二个相同的亚基组成,
亚基分子量为”.IkDa,等电点为8.25.糖蛋白染色结合考马斯亮蓝染
色的结果证实此结合蛋白是个糖蛋白,其中糖含量为17.44%,蛋白含量
为82.56%.凝集反应确定该糖蛋白也是一个凝集素.由肤质谱测定分析
和结合蛋白数据库检索可知,该结合蛋白与一些酶蛋白如:L一天冬氨酸
氧化酶、天冬氛耽/谷氛酞一tRNA转酞胺酶、谷氛酞一tRNA还原酶和组氛
酞一tRNA合成酶(连接酶)的同源性达到70一80%.
为了探讨壳聚糖调控不结球白菜叶片氛同化关健酶GDH和GS的基因
中文摘要
水平.我们应用定量RT一PCR技术检测了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叶片
GDHmRNA和GS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后,GDHmRNA含量
上升,且GDHmRNA含量的变化与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GSmRNA
的量基本恒定,并未与GS的活性变化相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壳聚
糖可能在转录水平上对氨同化关键酶GDH进行调控;而对GS的调拉则不
在转录水平上,可能发生在其翻译后水平上.
|
|
|
|
1 |
史全良,赵学峰,陈美;不结球白菜对Pb~(2+)的吸收及生物效应[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2 |
王业进,曹寿椿;不结球白菜核型的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3 |
欧阳寿强,徐朗莱;壳聚糖对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和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年01期 |
4 |
苗琛,尚富德;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耐热感热品种超微结构的差异[J];河南科学;1996年S1期 |
5 |
曹传增,刘凡,赵泓,蔡民华,徐恒戬;影响不结球白菜真空渗入转基因频率的几个因素[J];华北农学报;2003年04期 |
6 |
王亦菲,陆瑞菊,周润梅,孙月芳,黄剑华;以不结球白菜无菌苗茎尖诱导筛选耐热变异体[J];上海农业学报;2002年02期 |
7 |
王彦华,侯喜林,徐明宇;正交设计优化不结球白菜ISSR反应体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5期 |
8 |
侯喜林,曹寿椿,佘建明,蔡小宁,陆维忠;不结球白菜OguCMS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园艺学报;2000年06期 |
9 |
马景蕃;史公军;侯喜林;孙菲菲;冯岩;吴海涛;;不结球白菜BcTu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11期 |
10 |
齐莉;史公军;侯喜林;张昌伟;肖栋;马景蕃;;不结球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2期 |
11 |
马景蕃;侯喜林;;不结球白菜BcTuRsO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4期 |
12 |
张彦锋;王学芳;张新;田华丽;王俊生;郭霭光;李殿荣;;不结球白菜雄蕊心皮化雄性不育系HGMSⅡ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10期 |
13 |
杜黎明;胡天华;包崇来;朱琴妹;胡海娇;毛伟海;;不结球白菜品种自交不亲和S基因型的鉴定[J];科技通报;2009年04期 |
14 |
曹惠兰;;“青菜功臣”——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曹寿椿[J];科学大众(中学版);1994年05期 |
15 |
崔秀敏,侯喜林,董玉秀;不结球白菜SSR引物的高效开发及其通用性研究[J];科技导报;2005年11期 |
16 |
苗琛,利容千,王建波;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和甘蓝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年03期 |
17 |
李玮娟;高志奎;王梅;曹岩坡;薛占军;;氧化乐果对不结球白菜光系统Ⅱ的毒理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0期 |
18 |
郑佳秋;侯喜林;陈晓峰;;不结球白菜热激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10期 |
19 |
张振超;张蜀宁;张伟;张红亮;;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的诱导及染色体倍性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1期 |
20 |
宋玉萍;李英;高红亮;王建军;侯喜林;;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