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企业效率:理论研究及经验证据

李红玲  
【摘要】:本文旨在对于经济生活中常见、却又争议重重的“企业效率”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的独立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试图理清当前争议“企业效率”问题的相关线索和范围,梳理相关度量方案、技术和成果的大致状况,为讨论“企业效率”问题提供一个基本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背景平台。 为此,本研究对于“企业效率”的概念分别从非专业用语、企业管理学和经济学三个层面上进行了区分和内涵界定;在对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研究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通过七个方面的归纳将其分散的各种理论观点,串联成为逻辑上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通过对于国内常用的“经济效益”概念与“经济效率”概念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分析考察,建立国内“企业效率”研究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联系。另外,本研究理论上概括和区别了“企业效率”的两大类分析技术,并通过归纳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描述了对于中国企业效率研究的基本状况、观点和最新进展。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研究依靠作者本人通过多年统计调研工作亲手掌握的大量企业统计资料和情况,在强调第一手资料和统计调研可靠性的指导思想下,对我国企业效率的实际状况进行了一个独立的实证研究。并通过与文献资料中相关实证研究结果的比对,对当前我国企业的效率状况、特点和问题,得出独立的分析结论。其主要结论为: 1、研究样本企业在考察期内“效率”变动的总体趋势是增长的或改善的;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远优于资本效率的改善; 3、企业规模仍然是决定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由企业规模差异决定的企业效率差距在减少; 4、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着效率差距,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相对效率结构在考察期内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国有企业相对效率不断下降的局面在我们研究的考察期内没有出现; 5、国有企业内部,决定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规模。国有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企业效率方面的差距在不断加大,而导致国有企业相对效率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在于过于低下的国有中小企业效率的拖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克难;探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兼论低效率探源的方法论[J];学术月刊;1999年04期
2 孟庆学;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5期
3 黄书猛;资源配置方式与国有经济效率[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李志建;;基于产权制度的东西部国有企业经济绩效考察[J];商业时代;2008年10期
5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国有企业技改效果的实证分析及其对策[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6 高传富,谈坚;国有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兼议股权分置[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11期
7 张雪艳;;中国国有企业交易成本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张纯;;论公有产权与效率[J];上海经济;2000年03期
9 韩琪;;论国有企业对命脉行业的垄断与国家经济安全[J];管理现代化;2007年06期
10 吕文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差异的比较——人力资本产权角度[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9期
11 姚明霞,孙建雯;市场经济效率的两个认识误区[J];经济界;2000年05期
12 任佳;公平——效率与所有制结构[J];经济问题探索;1995年07期
13 郭正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现实选择[J];经济纵横;2004年07期
14 张屹山;于大力;;试论我国的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15 李林杰;王玉静;;数据包络分析: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率评价[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6 魏旭,丁一兵;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一个现实选择[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7 邓水兰;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研究[J];经济界;2003年06期
18 杨树增;;发展上林经济 打造和谐上林[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19 李继敏;周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02期
20 侯风云;周广肃;;自然垄断产业效率实证研究——济南市自来水产业市场状况调查[J];山东经济;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龙;;国有企业退出机制问题[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卢文梅;刘瑛;刘义民;;企业定位的理性思维[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3 李好好;郑淑华;初安娴;;从内部管理看国有企业如何解困[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林子平;;对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思考[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5 黄淑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崛起和振兴(代序)[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6 周文雄;;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监督的几点认识[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7 马光辉;;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企业再造[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毕汝珍;;风险投资——促进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袁文平;;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10 那志超;;关于国有企业解困的对策思考[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成;我国转轨时期企业资本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齐艺莹;国有资本效率论[D];吉林大学;2005年
4 周权雄;双重任务、共同代理与国有企业创新激励[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徐晨光;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孟令国;中国企业管理层隐性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罗志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治基础[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孔新宇;国有企业民营化方式的国际比较[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玲;企业效率:理论研究及经验证据[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曾爱军;国有企业财务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肖海翔;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融资体系安排及定价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黄新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徐丽敏;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的债务转移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郭怀平;论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D];厦门大学;2001年
7 刘汪敏;关于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晓红;资本结构与国有企业“债转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黄佩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平湖;国有企业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帆;浅析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N];安徽经济报;2005年
2 记者 袁启华 凌林;深圳特发集团再度踏上维权路[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孙亚菲;国企:改制攻坚愈挫愈奋[N];南方周末;2003年
4 本报记者 何其琛 通讯员 范竹标;国有企业招牌还灵吗[N];中国商报;2001年
5 湘湘;国企欠薪老总不得加工资[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传佳 本报记者 陈少蔚;发展循环经济国有企业责无旁贷[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王婷周明;利好国有经济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王耀中 刘志忠;引进战略投资者 提高国企自主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6年
9 张贵峰;央企分红能不能大方一些[N];海南日报;2007年
10 何源;集团财务是“面子工程”吗?[N];计算机世界;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