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卵上抑卵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
【摘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省均有分布。在90-94年爆发成灾,给我国农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其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对多种化学杀虫剂都产生了抗性,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产卵抑制信息素是一种新的治理棉铃虫方法,对非靶标生物无毒,对环境无污染,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棉铃虫成蛾跗节及幼虫粪便中均发现有这种信息素的存在,主要是棕榈酸和油酸的混合物。但棉铃虫卵表是否也含有这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的来源是什么还未有人报道。本文对棉铃虫卵表抑卵物质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1.用触角电位法研究了棉铃虫触角对其卵和卵表正己烷提取物的电生理反应。棉铃虫雌蛾对卵和卵表正己烷提取液的EAG值分别达到3.5716mV和6.0712mV,雄蛾的分别为3.8484mV和7.3558mV,证实棉铃虫雌、雄蛾触角对其卵和卵表正己烷提取物都有显著反应。说明棉铃虫卵上有棉铃虫可以感知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被正已烷提取。
2.用薄层层析法分离棉铃虫卵表和卵内正己烷提取物,其经碘染色之后卵表和卵内物质都只有一个着色条带,这一条带的Rf值与标准脂肪酸相一致。将薄层层析板着色和非着色条带部分刮下,分别浸泡于正己烷中,得到碘着色和非着色组分后,测定EAG活性。结果表明只有碘着色组分具有EAG活性,表明正己烷提取物中引起EAG活性的物质为脂肪酸。
3.用GC-MS鉴定棉铃虫卵表经薄层层析分离的碘着色条带所含物质,包括四种脂肪酸,即豆蔻酸(十四酸),棕榈酸(十六酸),油酸(十八碳烯酸)和硬脂酸(十八酸)。其R值分别为:855,918,889,819,与标准谱图相比相似率较高。这四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0.66,0.22,0.11和0.01。
4.根据鉴定所得的四种化学物质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进行抑卵活性的研究。证实棉铃虫触角对这四种脂肪酸都有极显著的反应,棉铃虫雌雄蛾对棕榈酸和油酸的触角电位值都很高,与之相比较豆蔻酸,硬脂酸的触角电位值较低。棉铃虫对棕榈酸:油酸为1:1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值也很高。以自然比例配制的四种酸的混合物(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0.66:0.22:0.11:0.01)
棉铃虫卵上抑卵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对棉铃虫有显著的抑卵效果,其ODI值为0.3507,产卵抑制率为48%.说明这
四种物质是棉铃虫的抑卵物质.
本文鉴定了棉铃虫卵表抑卵物质的化学组成,并研究了其生物活性,发现了
两种新的脂肪酸为可能的抑卵物质,为今后更好的将这种信息素应用于棉铃虫治
理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棉铃虫;抑卵物质;脂肪酸;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
|
|
|
1 |
陈志杰,张淑练,张美荣;几种杀虫剂对棉铃虫卵的防治效果试验[J];昆虫知识;1997年03期 |
2 |
刘泽辉;赵国虎;陆敬善;水涌;武刚;;棉花棉酚含量与抗虫特性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3 |
张近光;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J];江西农业科技;1986年06期 |
4 |
赵金忠;治虫不见虫 见虫难治虫──也谈棉花棉铃虫的防治方法[J];湖北植保;1995年04期 |
5 |
吴瑾;阿克苏地区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中国棉花;1999年09期 |
6 |
杨望明;棉铃虫生态生存率观察简报[J];湖北植保;1995年S1期 |
7 |
吕建萍;一代棉铃虫发蛾早、蛾量大[J];植物保护;1993年04期 |
8 |
王光禄;系统防治棉铃虫的几项有效措施[J];江西棉花;1995年02期 |
9 |
王亚鲜,仝有山,王守义;棉铃虫防治失时怎么办?——棉铃虫大龄幼虫防治方法[J];山西农业;1995年06期 |
10 |
李定旭,陈根强,张益民,刘建标;苹果园棉铃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1998年04期 |
11 |
王玉堂;棉铃虫防治小窍门[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8年07期 |
12 |
王金辉,田和平,朱景明,谢新民;湖南省棉铃虫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年04期 |
13 |
慕立义,王开运,仪美芹,慕卫,徐大庆;棉铃虫抗药性规律及取代药剂研究(摘要)[J];农药;1994年05期 |
14 |
曹学军;减少棉铃虫产卵新法[J];农家顾问;1994年07期 |
15 |
李国恒,李绍伟,贾跃军,闫好饮;棉铃虫综防技术[J];河南农业;1995年04期 |
16 |
王瑞芳,任鹤麒;棉铃虫的气象预测初探[J];气象科学;1999年01期 |
17 |
吴家全,戴少华,苏艳珍;棉铃虫产卵在棉株上的分布情况[J];湖北植保;1995年02期 |
18 |
李正飞;非药剂防棉铃虫六法[J];农资科技;1995年04期 |
19 |
郑丙占,吕楠,荣志刚;保铃抗虫棉田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棉花;2002年12期 |
20 |
李桂亭,尹楚道,王祥胜,王从杰,刘诘;淮北棉区棉铃虫田间落卵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