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在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和多种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启动了几项大型或超大型生态保护工程,以遏止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退耕还林政策就是其中的一项。
退耕还林是一项旨在改变国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大规模工程。退耕还林在我国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建国之初,国家就有关于保持水土、禁开陡坡的规定,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原因,退耕工作反反复复,呈“点上治理、面上破坏”的格局。而此次试行于1999年、正式启动于2002年的退耕还林却是有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该工程共分为2000-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阶段,届时预计国家将投资2300亿元,完成退耕地造林2.2亿亩。如此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将会对我国宏观和微观的粮食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退耕还林是否是引起近期国内粮价飞涨的主要因素?怎样处理退耕还林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怎样的退耕规模是适度的?这些都将在本研究中找到答案。在退耕还林第一阶段即将结束时,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第二阶段的退耕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是必要而迫切的。
本研究是围绕着以下五个假说展开分析的:
第一,本研究提出退耕可缓解地区生态压力、提高国家潜在粮食安全能力的假说。在验证该假说时,运用了应用文献回顾、逻辑推理的方法首先证明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其次通过文献回顾论证现实粮食生产能力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辨证关系,以证明退耕还林的长远意义在于通过恢复生态以提高提高粮食生产潜力,通过提高粮食生产潜力可以增加粮食供给安全。在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中有详细的描述。
第二,本研究提出退耕还林在短期内并不会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粮食安全;然而在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居住在生态恶劣地区的农户尚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需要退耕还林等外部措施纠正的假说。在验证假说二时,首先选择了宏观粮食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如粮食总量安全系数、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储备安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度及低收入人群粮食保障程度等一系列指标,用数据的变化论证退耕还林对我国宏观粮食安全的影响。其次,用数据证明粮食安全与不安全的标准是什么,以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目前我国仍然有数量很多的、居住在生态恶劣地区的农民还处于贫困水平,他们的粮食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需要退耕还林等外部措施予以纠正。论文的第三章中有详细的描述。
第三,本研究提出在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草)并不会严重影响改善微观
|
|
|
|
1 |
邵立民,方天;退耕还林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12期 |
2 |
赵玉涛;;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J];中国林业;2009年09期 |
3 |
雷玉桃,谢建春,王雅鹏;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协调机制浅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03期 |
4 |
谭晶荣;退耕还林与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J];粮食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
5 |
雷玉桃,谢建春;论退耕还林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J];粮食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
6 |
晏琼;仝新平;张旭红;晏珍;蔡琪;;退耕还林与粮食生产——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甘肃科技;2006年12期 |
7 |
李燕凌,李立清;粮食结构矛盾与退耕还林未来走势[J];科学决策;2003年06期 |
8 |
杨旭东,王聪;退耕还林与机会成本[J];绿色中国;2003年12期 |
9 |
吴志华;中国西部退耕还林地区粮食供应政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
10 |
黄文清,张俊飚;试论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J];林业建设;2005年01期 |
11 |
朱波,罗怀良,杜海波,木拥君;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合理规模与模式[J];山地学报;2004年06期 |
12 |
英胜
,师茁;统筹协调五大关系 加快新疆退耕还林建设步伐[J];中国林业;2004年18期 |
13 |
程烨
,李飞;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J];中国地产市场;2004年Z1期 |
14 |
佘方忠;;退耕还林(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2000年05期 |
15 |
倪小兵;;退耕还林如何做到退得下稳得住[J];贵州政报;2000年11期 |
16 |
王正秋,王天胜;退耕还林 辅之以果草[J];林业与社会;2001年05期 |
17 |
;国家关于退耕还林(草)的各项政策[J];农业信息探索;2001年01期 |
18 |
费世民,王鹏;退耕还林与可持续经营[J];四川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
19 |
吴志文;退耕还林与模式创新[J];中国林业企业;2001年03期 |
20 |
余本付;谈退耕还林几个注意事项[J];安徽林业;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