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球白菜铁营养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chinensis(L.)Makino)是我国南方必需周年供应的重要蔬菜,近来来北移面积迅速增加,并为欧、美、日等国广泛引种,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蔬菜。病虫严重、越夏困难是不结球白菜的主要生产障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但很易出现失绿黄化现象,制约了无土栽培的发展。同时,不结球白菜北移栽培中也常发生失绿黄化现象。铁是无土栽培营养液单一元素成本最高(占不结球白菜营养液总成本的近1/2)的营养元素,也是最易发生营养失调的营养元素。选育可供生产应用的耐低铁品种是解决不结球白菜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利用我校丰富的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进行了耐低铁基因型的筛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耐低铁机理的探讨,为解决不结球白菜缺铁失绿症和提供低成本高效益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提供理论依据,并丰富双子叶植物耐缺铁机理的理论研究。
1.本研究采用无土栽培方法,以缺铁的Hoagland Ⅰ配方为基本营养液,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40份不结球白菜品种进行了连续2期耐低铁基因型筛选,首次证明不结球白菜中存在广泛的铁营养基因型差异。通过对缺铁失绿指数、叶绿素含量、生长量等筛选指标的综合评价,筛选出“东台百合头”(DTBHT)和“无锡三月白”(SYB)两份耐低铁胁迫的珍贵资源。而“黄心乌”(HXW)和“莲坂油菜”(LBYC)为缺铁高度敏感基因型。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正常供铁情况下不结球白菜存在富铁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在营养液铁浓度为3mg/L条件下,供试品种“马耳头”(MET)含铁量高达295μg/gDW,而“白叶四月慢”(BYSYM)只有90μg/gDW,二者相差达二倍以上。本结果为通过育种手段和水培方法生产高富铁蔬菜,来改善我国居民铁营养状况,提供了珍贵基因型和新途径。
2.采用2个不结球白菜基因型,培养在Fe浓度为1.0、5.0、15.0、50.0mg/L的完全营养液中,研究了介质铁浓度对幼苗干物重和体内Fe、Mn、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对Fe营养的需求明显不同,DTBHT较HXW能忍耐较低浓度的Fe,其最适生长介质Fe浓度也显著低于HXW,DTBHT在浓度为5.0mg/L时干物质积累量即达最大,而HXW即在Fe浓度为15.0mg/L时为最大。低铁浓度下DTBHT铁利用效率明显高于HXW,高浓度Fe(50mg/L)明显抑制2品种的生长,并产生轻度毒害现象。不同供铁浓度下(1—15mg/L),随着介质铁浓度的升高DTBHT和HXW根系和老叶中Mn、Cu、Zn含量也随之降低。而当介质Fe浓度达50mg/L时植株中Mn、Cu、Zn含量又有升高,2个品种间是有差异的,尤其是Zn含量,无论根系、新叶还是老叶,DTBHT的含锌量均低于HXW。本试验从铁营养利用角度验证了DTBHT较HXW具有较高的铁利用效率,说明我们所进行上述的耐缺铁筛选指标可靠,高富铁蔬菜的选育和生产首先应利用富铁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再从适度增加分质铁浓度来考虑。
|
|
|
|
1 |
刘维信,申玉梅,丁世飞,曹寿椿;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的模糊聚类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2 |
宋胭脂,柯桂兰;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初报[J];西北农业学报;1998年01期 |
3 |
侯喜林,曹寿椿,佘建明,蔡小宁,陆维忠;不结球白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张智明;柏广利;武琴;陈友;郝同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0年13期 |
5 |
朱月林,曹寿椿,刘祖祺;致死低温确定法的改进及其在不结球白菜上的验证[J];园艺学报;1988年01期 |
6 |
黄剑华,陆瑞菊,张玉华,孙月芳,周润梅;应用离体培养技术鉴定不结球白菜耐热性及诱导耐热变异体[J];上海农业学报;1995年04期 |
7 |
李德永;适宜夏植的不结球白菜品种[J];蔬菜;2001年08期 |
8 |
曹寿椿,侯喜林,张蜀宁,朱月林,刘克均;不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的研究 Ⅶ.矮抗四号新品种的选育[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9 |
崔瑾,张蜀宁,李式军;不结球白菜不同制种方式后代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10 |
陈贵林,高秀瑞;氨基酸和尿素替代硝态氮对水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
11 |
任成伟,曹寿椿;萝卜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叶片黄化现象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12 |
朱玉英,张素琴,凌超,姚文岳;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杂交育种的效应及其利用[J];上海农业学报;1994年02期 |
13 |
韩建明,陈会敏,陈六书,田利钦;不结球白菜核型不育株无性繁殖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
14 |
王建营,侯喜林,张玉明,张正光,郑小波;不结球白菜品种(株系)对炭疽病抗性的鉴定与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5 |
任成伟,曹寿椿;萝卜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黄化现象生理指标测定[J];园艺学报;1992年03期 |
16 |
;不结球白菜多抗、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进行全面验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7 |
刘克钧,朱月林,侯喜林,张蜀宁,曹寿椿;不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的研究 Ⅳ不结球白菜抗芜菁花叶病、霜霉病及黑斑病的多抗性鉴定及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8 |
吴昌银,叶志彪,李汉霞;AgNO_3对不结球白菜子叶离体再生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9 |
;侯喜林教授[J];长江蔬菜;2003年11期 |
20 |
曹寿椿,朱月林,黄保健,张金平;不结球白菜抗病育种的研究——Ⅱ.TuMV 抗源鉴定与筛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