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的抗性演化及抗性机理
【摘要】:杀虫剂混用的主要目的是兼治多种害虫,提高防治效果以及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等。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措施之一,这种用药方式很早就已被提出并得到积极地倡导。对混剂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模型为工具,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进行模拟,认为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用后可能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满足理论模型所假设的条件。目前,对混剂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仍存在争议,焦点在于混剂能否延缓害虫抗性的发展?是否会导致害虫产生多种抗性?本文以使用最多的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为研究对象,以棉铃虫为实验材料,在国际合作项目(编号:CFC/ICAC-14)《小规模棉花种植中棉铃虫的可持续控制》的资助下,对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的抗性演化和抗性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
一、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混剂的抗性演化及交互抗性研究
分别用氰戊菊酯+辛硫磷混剂(有效成分1:10,此后简称氰辛混剂)和氰戊菊酯+久效磷混剂(有效成分1:50,此后简称氰久混剂)对棉铃虫YS室内品系进行16代的抗性选育,获得棉铃虫对氰辛混剂的抗性品系(YS-FP)和对氰久混剂的抗性品系(YS-FM)。与YS品系相比,YS-FP对氰辛混剂的抗性达到了14.7倍,对单剂氰戊菊酯和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上升了2170倍和3.1倍;YS-FM对氰久混剂的抗性达到了12.1倍,对单剂氰戊菊酯和久效磷的抗性分别上升了354倍和8.6倍。由此可见,经过混剂筛选后,尽管棉铃虫YS-FP和YS-FM抗性品系对混剂本身的抗性发展速度不快,但对其中的单剂氰戊菊酯抗性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随着筛选的进行,氰戊菊酯和辛硫磷之间的共毒系数在F_2代出现短暂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增效变为相加,最后变为拮抗;氰戊菊酯和久效磷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维持在拮抗状态。这说明,随着混剂的连续使用,氰戊菊酯和有机磷(辛硫磷或久效磷)之间的共毒系数会逐渐降低;即使象氰辛混剂这样一开始表现为增效作用的混剂,连续使用,也会失去其原有的增效作用,甚至产生拮抗作用。
交互抗性生测结果表明,棉铃虫YS-FP和YS-FM抗性品系在对氰戊菊酯产生极高抗性、对辛硫磷和久效磷产生低水平抗性的同时,对顺式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
|
|
|
|
1 |
侯能俊,邓启荣,林国芳,陈巧云,姜家良;~(14)C-马拉硫磷及其混剂对玉米螟幼虫体表的穿透能力[J];核农学报;1990年04期 |
2 |
娄国强,吕文彦,高扬帆,尹绍忠,刘明忠,李迎刚;高氰戊菊酯与氧化乐果混配对蚜虫增效作用的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7年03期 |
3 |
郭金生;农药混用联合作用检验方法新探——死亡概率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4 |
孟昭礼;;用砜醇洗混剂防治果树叶螨[J];中国果树;1983年02期 |
5 |
吴金泉;使用农药混剂是抗性治理策略中的一项措施[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4年02期 |
6 |
吴静纯
,王立祥;瑞毒霉混剂防治黄瓜霜霉病[J];新农业;1985年11期 |
7 |
马晓东;BAY YRC 2388—稻田新型除草剂[J];世界农药;1998年05期 |
8 |
刘新,尤民生;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小菜蛾的毒力与药效[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9 |
孙金秀,陈波,姚佩佩;辛硫磷混剂毒性联合作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年02期 |
10 |
亦冰;新颖杀菌剂霜脲氰/(口恶)唑菌酮的开发及作用特性[J];世界农药;2001年05期 |
11 |
张子文,罗巨海,汪明胜,刘瑞华,王芹;植物增效杀虫剂药效试验[J];农药;1994年02期 |
12 |
王仪;农药混剂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续)[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5年02期 |
13 |
陈广富,张传新;移栽灵混剂在水稻简化盘育秧中的应用[J];垦殖与稻作;1997年04期 |
14 |
吴士雄,王晓军;浅谈杀虫剂的生产与使用状况[J];安徽农业;1999年03期 |
15 |
朱天纵;从江苏省农药登记现状浅议农药产品结构调整[J];现代农药;2002年05期 |
16 |
;简介9%草甘膦——嘧黄隆混剂津锄悬浮剂[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03期 |
17 |
潘大钧;发展拟除虫菊酯类混剂[J];植物保护;1985年03期 |
18 |
张子文,罗巨海,刘瑞华,王芹;植物增效杀虫剂药效试验初报[J];石河子科技;1994年05期 |
19 |
常青馨;阿特拉津与乙草胺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报告[J];杂草科学;1997年01期 |
20 |
新章;移栽灵混剂简介[J];植物医生;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