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藏灵菇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及微囊化发酵剂的研究

周剑忠  
【摘要】:目前民间流行用藏灵菇泡牛奶,待牛奶酸化后饮用,据说长期饮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补充维生素,延缓衰老,消除疲劳,特别适合胃病、肾病、肝胆病患者。藏灵菇是一种乳白色、胶质状的块状物,外形酷似米粒,上面栖息着多种微生物,经过长期在牛奶中培养,体积会增大很多,形状如盛开的雪莲,所以有人称之为西藏雪莲。藏灵菇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它与传统的酸奶或用其他纯种乳酸菌发酵剂制成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特征是除乳酸发酵外,还伴有轻微的由酵母菌引起的酒精发酵,是一种集酸味、醇味为一体的新型发酵乳制品,将其作为乳品家族的一个新品加以开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这种产品都是以藏灵菇为发酵剂进行制作,由于藏灵菇的来源不稳定,用藏灵菇制作酸奶,需进行藏灵菇的回收,清洗等处理,操作十分复杂,不同来源的藏灵菇上微生物的菌相及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因而限制了它的工业化生产。如何运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既能保持传统风味,又能简化工艺和稳定生产的纯培养发酵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研究藏灵菇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入手,了解藏灵菇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分布,以及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种;结合传统的分离技术,分离到了优势菌株,然后进行微囊化、高密度培养、优化组合等方面的研究,为提供稳定的优良发酵剂,进而进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藏灵菇中微生物的分布,藏灵菇内层细菌密度比外层小,以弯曲长杆菌为主,有部分椭园形酵母,同时可以观察到有相互交织的纤维结构。外层细菌密度较大,以短杆菌为主,有少量酵母菌存在,几乎看不到载体材料。 2.采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藏灵菇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不同来源的藏灵菇中微生物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藏灵菇间细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为78%~84%,酵母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为80%~92%。 3.对藏灵菇中细菌和酵母菌DGGE图谱上主要条带进行DNA的回收,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细菌菌落结构指纹图谱上的条带序列与乳酸菌的16S rDNA有着很高的同源性,从两图谱上共获得了6株乳酸菌,1株不可培养微生物和4株酵母菌的信息。 4.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藏灵菇奶发酵过程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宗军,江汉湖;肉品微生态系统与肉类发酵剂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05期
2 刘亚男,于水利,薛罡,赵冰洁,郭思远;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除磷中的应用及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5年09期
3 周剑忠;董明盛;江汉湖;;PCR-DGGE指纹技术与分离技术结合筛选藏灵菇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4 陈桐生;李建军;岑英华;孙国萍;;DG-DGGE分析除臭生物滤池微生物多样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5 张文学,乔宗伟,胡承,王忠彦;PCR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糟醅细菌菌群的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宋琳玲;曾光明;陈耀宁;范长征;余震;杨恋;;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比较[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1期
7 徐雅琴;冯大伟;;中性乳糖酶Maxilact对酸奶感官品质和发酵过程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年S1期
8 鲁明;张华;吴兴壮;张晓黎;王小鹤;;乳酸菌发酵地瓜所需生产种培养基及发酵剂的筛选[J];辽宁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9 项伟,夏延斌;发酵肉制品中发酵剂的研究现状[J];肉类工业;2005年07期
10 马德功;崔文文;赵振铃;;发酵香肠的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07年11期
11 向聪;;肉类发酵技术[J];肉类研究;2009年04期
12 尹丽娟;李宇辉;李开雄;;适合半硬质干酪生产的当地民族传统乳品中发酵剂的筛选[J];食品科技;2010年12期
13 曹冠华;邵宛芳;杨柳霞;袁唯;赵远燕;丁建平;;添加发酵剂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温度及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4 邓平建,赵锦,刘建军,房师松,何雅青,黄自然;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研究[J];卫生研究;2002年01期
15 陆利霞;王晓飞;熊晓辉;熊强;;乳酸菌发酵剂制备白萝卜泡菜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7年03期
16 孟宪敏;张漱泉;芦耀环;马丽珍;;浅析几种因素对酸乳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17 刘纯杰,杨瑞馥,刘明远,潘耀谦,苏维萍,周志江,王承宇,郑明光,李普霖;应用通用引物PCR法检测葡萄球菌A、D和E型肠毒素基因[J];山东食品科技;1994年04期
18 江树勋;吴圣静;李寿崧;饶静静;江云;;PCR检测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灵敏度[J];食品科技;2006年10期
19 刘胜贵;魏麟;;应用PCR技术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03期
20 赵志宏;李小明;廖德祥;邓嫔;李旭;;ANAMMOX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诗文;余波;冉懋韬;蔡一鸣;艾玉萍;王璇;张华;;牛源HBV套式PCR方法建立及其S靶基因同源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平;王辉;许文兵;朱元珏;;肺组织结核分枝杆菌巢式PCR快速检测[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回文广;赵廷昌;孙福在;张卉;王建荣;高孝强;田丽;;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及其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4 周素娟;张铁军;何纳;;HCV的C/E1区PCR扩增方法的改进[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5 李青;钟青萍;王丽;;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信忠;任聪;龚艳清;王寿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张太翔;凌宗帅;徐彪;梁成珠;朱来华;孙军;王洪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猪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潘康成;冯兴;崔恒敏;张亚兰;赵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口服枯草芽孢杆菌后肠道芽孢杆菌数量变化[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孙秋影;卢长春;魏强;庞淑芬;;LightCycler 48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10 吴驰;张红梅;詹能勇;邓永聪;单万水;余卫业;;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忠;藏灵菇微生物分子生态分析及微囊化发酵剂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在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禽白血病病毒与RNA干扰抑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复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渠柏艳;基于血液样品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细胞分离、PCR扩增及DNA测序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张丽;实时定量PCR检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李泽松;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芯片及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6 陈智勇;胰腺癌相关基因mucin4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马孟根;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基因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彦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肖性龙;多重荧光PCR与液相芯片高通量病原体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夏乾峰;二聚体突变引物定量PCR技术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稳;利用RT-PCR验证基于小鼠外显子芯片发现的脑缺血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新军;表达布氏杆菌sodc基因的重组沙门氏菌的构建及不同种布氏杆菌鉴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郭世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金戈;博尔纳病病毒磷蛋白的原核表达和p24片段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研制开发[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志国;实时多重荧光PCR快速鉴别布鲁菌方法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郑升博;猪链球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屠宰场样品感染率的调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宁;PCR扩增16srRNA基因以快速诊断败血症及分型细菌[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晶晶;不同纳米材料对PCR优化作用的研究及机制探讨[D];东华大学;2011年
9 谭景尹;PCR—膜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文娟;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奎武;秸秆快速发酵剂的使用[N];东方城乡报;2007年
2 宋心德;用发酵剂保存苹果[N];中国环境报;2003年
3 通文;Bio—Rad公司推出快速定量PCR反应液[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王恩瑞;科技是农业增产的“发酵剂”[N];山西日报;2004年
5 记者 宋心德;保鲜苹果有新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通言;ABI实时定量PCR仪获准与rRT—PCR Flu Panel联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陈茂梁;吴杨敏;微囊化功能细胞研制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进雅;复合生物秸秆饲料发酵剂为“人畜分粮”带来福音[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9 ;肉制品发酵剂产业化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10 ;微生物饲料的配制[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