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ETM+热红外波段的南京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研究

朱文娟  
【摘要】: 区域性的地表温度,是该地区热能量分布的重要参数,通过遥感影像获得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热红外遥感是遥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从热红外遥感图像中提取出温度信息是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的前提。 由于基于Landsat TM和ETM+的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迄今为止仅在很少的几个试验区使用过,其在更广范围内的适用性如何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其次,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作为最常用的两种反演温度的算法,它们之间的对比分析鲜有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的同一幅遥感图像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反演了地表温度,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ETM+的信号处理部分设置了两种状态,即低增益状态和高增益状态,但这两种状态下反演的地表温度有什么差异还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在最后分别用这两种信号处理状态利用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以此比较了这两个状态反演的地表温度的差异。 本文根据2000年6月南京地区(包括高淳和溧水)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分别在热红外波段的高增益和低增益状态利用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两种反演方法,在ERDAS的空间建模模块中建立起了一系列模型,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并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垫面的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差异。下垫面介质的热学特征、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和人为热源是造成这种温度分布差异的内在原因。(2)这两种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总体比较接近,但单通道算法反演的结果要高一些,平均比单窗算法高1.3℃;两种算法反演的结果都比亮度温度高,其中,单窗算法比亮温高1.68℃,而单通道算法的这一差值为5.7℃。(3)低增益状态和高增益状态反演出的温度只有微小的差别,但低增益状态下的地表温度要比高增益状态下的略高一些。因此可以认为这两种工作状态都可用来反演南京地区的温度。本文最终选择高增益状态来反演地表温度。 最后,论述了反演陆面温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的发展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凤;徐涵秋;;基于Landsat TM的3种地表温度反演算法比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徐霞;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哈学萍;韦建波;韩春光;;基于ETM+数据的新疆于田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裴欢;房世峰;;南京市夏季热岛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盖关系研究[J];干旱气象;2008年01期
4 牛建龙;王家强;彭杰;伍维模;;基于渭库绿洲地区ETM+遥感影像地面温度反演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5 朱文娟;潘剑君;宋刚贤;;基于空间建模的南京地区ETM+遥感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研究[J];遥感信息;2008年04期
6 丁凤;徐涵秋;;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对参数估计误差的敏感性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1期
7 樊辉;;基于Landsat TM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对比分析[J];遥感信息;2009年01期
8 张建平;王崇倡;;利用TM图像反演翁牛特旗地表温度[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9 赵晶晶;李晓松;黄慧萍;裴亮;吴炳方;;基于TM6的城市居民建筑节能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6期
10 孙华;林辉;熊育久;;基于Landsat TM图像的长株潭城市群地表温度遥感反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1 许民;刘勇;杨红卫;朱睿;尹振良;乔榕;;基于Landsat ETM+影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研究与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05期
12 谢元礼;范熙伟;韩涛;段汉明;;基于TM影像的兰州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13 罗菊花;张竞成;黄文江;杨贵军;顾晓鹤;杨浩;;基于单通道算法的HJ-1B与Landsat 5 TM地表温度反演一致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2期
14 余晓磊;巫兆聪;;利用环境一号卫星热红外影像反演渤海海表温度[J];海洋技术;2011年02期
15 黄秀华,李正文,关燕宁,荆林海;热红外遥感找油的时效性研究[J];遥感学报;2003年02期
16 周彦儒,王晓红;航空热红外遥感在探测石油管道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8年03期
17 实旺;;热红外遥感应用简介[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2年04期
18 周彦儒;城市环境调查的新技术──航空热红外遥感[J];北京地质;1996年01期
19 徐冠华;论热红外遥感中的基础研究[J];中国科学E辑;2000年S1期
20 魏文秋;陈秀万;;热红外遥感监测土壤含水量模型及其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磊;黄丽;;基于Landsat5 TM数据的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反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覃志豪;李文娟;徐斌;张万昌;;利用Landsat TM6反演地表温度所需地表辐射率参数的估计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2003年
3 单新建;马瑾;;利用热红外遥感研究断层现今活动[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李秀霞;南颖;;基于遥感技术的延吉市地表温度现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唐玲;许丽生;丁继烈;刘志红;邓小波;;热红外遥感陆面温度的现状和发展[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杨金香;;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热资源调查中应用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7 侯光雷;张洪岩;张正祥;;基于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艳芳;李小娟;孟丹;;环境减灾卫星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及LST分布分析——以北京市城八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韩天成;龙凡;冯雨林;郑东明;;遥感信息技术在军事水源侦察中的应用研究初探[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佳莹;张过;李德仁;;基于ASTER和ETM+数据的异常高温区提取[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渊;从热红外遥感获取断裂相关信息的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闫柏琨;热红外遥感岩矿波谱机理及信息提取技术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贡璐;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张勇;遥感传感器热红外数据辐射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5 戴晓燕;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征;重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湛邵斌;基于网格计算的陆地表面温度反演[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郑文武;城市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甘霖;面向地表热环境效应改善的北京绿隔规划策略[D];清华大学;2011年
10 王伟武;地表演变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娟;基于ETM+热红外波段的南京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涂梨平;利用Landsat TM数据进行地表比辐射率和地表温度的反演[D];浙江大学;2006年
3 连胤卓;地热资源的热红外遥感技术探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宁吉才;基于遥感的地表温度对土地利用变化及咸水入侵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逸;基于遥感数据的贵阳市热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秦福莹;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应用与对比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猛;温度与发射率分离方法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徐霞;基于TVDI指数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张中言;西藏羊八井地区遥感数据地温反演与地热异常探[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姬洪亮;多尺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在煤田火区信息提取中的应用[D];新疆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静;遥感分类[N];新疆科技报(汉);2004年
2 闫娜 杜继稳 李登科 延军平;遥感技术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记者 魏景云;气象卫星透视地下水[N];中国气象报;2001年
4 王铁茹;气象卫星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气象报;2001年
5 记者 周武;院士呼唤地震监测星[N];中国航天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