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苏莹  
【摘要】: 随着石油开采及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石油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消除石油污染,国内外很多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寻求安全、经济、可靠的治理方法。现有的石油污染处理方式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处理(生物修复)等。其中,生物修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地的途径之一,该技术具有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文首先从石油组成、石油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危害、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常见种类、降解机理、影响生物降解因素及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根据相关文献,表明该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海洋石油降解优势菌的获得及其降解条件的确定。因此,将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和降解特性的研究作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采自山东胜利油田的石油污染水体,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经人工海水培养基富集培养,得到10株细菌。通过降解率的测定,发现其中一株细菌HB-1具有较强的石油降解能力,培养6 d,其原油的降解率达54.74%(扣除对照自然降解部分)。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HB-1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对影响菌株HB-1生长和降解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实验,确定该菌株最适宜生长和降解石油的条件为:温度25~32℃,初始pH值6.5~7.5,盐度(NaCl)3%,原油浓度1%(v/v),摇床转速200 r·min~(-1),优势氮源为NH_4NO_3,氮磷比为3.18:1。 菌株HB-1在淡水和海水中均能生长,但在海水中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显著。通过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原油组分降解前后的变化规律,发现菌株HB-1对长链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吐温-80在原油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强化菌株HB-1对原油的降解;菌株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促使烃类易于为细胞吸收利用。菌株HB-1对石油的降解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瑞玲;李鑫钢;欧志龙;廉景燕;姜斌;;甲基叔丁基醚降解菌的驯化与筛选[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李都峰;赵文晋;黎娜;王宪恩;;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A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6期
3 沈薇;杨树林;宁长发;;原油降解菌丝状真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4 邱吉国;郑金伟;张隽;李顺鹏;何健;;乙羧氟草醚降解菌Pseudomonas sp. YF1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5 黄玉杰;张新建;任艳;李纪顺;张广志;杨合同;;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山东科学;2011年02期
6 房芳,张兰英,杨雪梅,张玉玲,刘秀,宋莹;双酚A高效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6期
7 张丽萍;徐莲;吴莹;林栋青;刘欣;沈标;;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8 臧海莲;熊明华;成小松;李艳春;潘俊波;李春艳;;一株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作物杂志;2010年03期
9 房桂华;李联泰;李荣;朱建春;洪青;李顺鹏;;孔雀石绿降解菌Arthrobacter sp.M6的分离及降解特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10 昌艳萍;李春青;贾胜洁;李红权;尹秋菊;付玲;毛平道;;SDBS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1 房斌;蒋林时;;异辛烷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2期
12 李青云;顾宝群;刘幽燕;周茂钟;李婵;覃益民;钟善锦;;氯氰菊酯降解菌GF3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9期
13 明惠青;李莉;;甲胺磷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14 郑永良;刘德立;陈舒丽;赵莉;肖文精;;一株甲基对硫磷高效降解菌的鉴定及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15 张丽珍;乔雄梧;马利平;秦曙;郝变青;;多菌灵降解菌NY97-1的鉴定及降解条件[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9期
16 李艳春;熊明华;肖晶;李春艳;;一株丁草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8期
17 李艳芳;宋晓磊;季静;刘峰;慕卫;;灭线磷降解菌D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18 周倩倩;丁丛;王志平;蔡伟民;;苯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初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郑永良;刘德立;高强;王玮;师晓爽;;甲胺磷农药降解菌HS-A3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20 苏莹;陈莉;汪辉;刘兆普;;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特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鹏;洪青;李顺鹏;;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分离和降解特性研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蔡晶晶;李济吾;;降解吡啶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筛选及降解特性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徐宝财;马立萌;;洗涤剂绿色化学进展[A];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水金环;徐宝财;宛子涵;;lgepon A的合成、性能及应用[A];2007(第六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国宝;苑再武;郝京诚;;表面活性剂选择性电极研究季铵盐/脂肪酸盐二元复配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周永新;;荧光分析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0)[C];1989年
7 何承前;侯研博;韩玉淳;王毅琳;;新型四聚表面活性剂PATC对Amyloid β(1-40)纤维的解聚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余浩;蒋显全;;表面活性剂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9 贺田发;李淑昆;扬学敦;;含氟类表面活性剂研制初探[A];卤化银影像材料及其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周集体;杜翠红;黄丽萍;董晓丽;严滨;;染料生物降解基因工程菌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玉;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植物的损伤及生物降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李玉瑛;土—水系统石油污染物挥发和生物降解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梁泉峰;生物降解菌株Delftia tsuruhatensis AD9中染色体编码的苯胺代谢基因簇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袁淑军;新型金属络合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蒋炳英;胶束与金属胶束模拟水解酶催化酯水解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梁生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石成春;有机磷农药曲霉生物降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8 夏文香;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陈玉成;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敏;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铑—膦配合物催化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莹;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胡培磊;Sphingomonas sp.XJ1降解DBP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张长青;土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孙远军;降解石油烃优势菌的筛选、分离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钱博;毒死蜱高效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徐刚明;有机磷农药残留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文;硫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林通;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控制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姚伟静;高效除油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及表面活性剂增强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郑晓宁;阿特拉津降解菌ADX10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保兴;阴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组合体将不断释放潜力[N];中国化工报;2001年
2 梁鹏;全球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N];中国化工报;2000年
3 王斌 编译;名副其实的“工业味精”[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书香;表面活性剂产业将有新动向[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中轻联;张高勇同志因病逝世[N];消费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志田;让创新成为习惯[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东明;秸秆生物降解技术[N];朝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孟朝红;表面活性剂发展呈现新趋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9 杨改霞;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产学研示范基地成立[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全面使用[N];消费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