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
交叉学科是一种学科形态,指由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并具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目标、较为稳定的研究内容和较为清晰的研究边界的新学科,但这种学科的发展和定型具备天然的边界渗透性和学科超越性。它是学科整体化发展趋势的产物,也是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产物。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培养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战略和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培养若干拔尖创新人才的举措等都需要借助交叉学科的发展来实现。而诸多的交叉学科的涌现,需要建立与之适应的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论文围绕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建,主要分六部分论述了这一问题。
第一部分是绪论,研究了有关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以及预期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之处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理论问题研究,介绍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回答了何以将研究场域置于“交叉学科”之中的问题,并分析了交叉学科人才的特征及其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成要素。
第三部分是中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与问题分析,首先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蔡元培时期的北大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之前的第一阶段,建国后的院校调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第二阶段,以及90年代至今的第三阶段;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宏观支撑条件缺乏,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未能配套施行;并从观念、理论、体制、能力四个角度分析了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
第四部分是国外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比较研究,分别对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概况进行了研究,并选取麻省理工学院的“哈佛-MIT健康科学与技术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纳米科学跨学科博士教育中心”筑波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研究科做了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运行机制研究,从招生与考试机制、导师遴选与指导机制、培养计划设置、课程设置与教学机制、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五个部分探讨了学科与专业层面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运行机制。
第六部分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机制研究,从交叉学科发展的思想、理论与政策保障、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经费保障机制、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组织与管理机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机制。